在楚王國國王楚懷王羋槐先生翹辮子的翌年(前295),趙王國國王趙武靈王趙雍先生,被叛軍圍困在沙丘(河北平鄉)的行宮之中,活活餓死。
趙雍先生跟羋槐先生,是同時代人物,下場同樣是一場悲劇。但羋槐先生,一輩子窩囊。而趙雍先生,卻是萬人崇拜的一代英雄。
這要追溯到春秋時代的往事。
春秋時代於公元前481年結束,翌年,戰國時代開始。中國歷史上時代的劃分,以「春秋」、「戰國」最沒有時代性和社會性根據,更沒有政治性根據。當初不過幾個儒家學派的文化人信口開河,後人不假思索地沿用下來。蓋儒家學派開山老祖孔丘先生,曾整理魯國的編年史——魯國的編年史名《春秋》,起自公元前722年,止於前已言之的公元前481年,儒家學派把這三百年間的時間,稱為「春秋時代」,也就是周王朝衰退成為周王國,獨立封國林立時代。春秋時代完結,接著是戰國時代。而戰國時代應起於哪一年,史學家各說各話,各定日期,而且都持之有物,言之有理。其中最權威的一種說法是,應從公元前403年起。蓋該年也,晉國分裂為韓國、趙國、魏國。而司馬光先生的史學名著《資治通鑒》,就從該年開始。不過,春秋時代結束後(前480)到前404年,七十七年間,算啥時代這七十七年比春秋時代更糟,既不能另行成為一個獨立時代,又不能算是周王國的復興。硬用人為的力量丟掉它,既不公平,也不可能。按理應該使春秋時代延伸下去才對,然而,孔丘先生的力量太大,我們既無力使之延伸,只好使戰國時代跟它銜接,應該是合理的也。
——司馬光先生的人雖不可取,但他主編的《資治通鑒》卻是中國最好的史書之一。本應上接《春秋》的,可是,他宣稱他不敢銜接孔丘先生的屁股。一條鞭下來的編年史,遂中空七十七年(前480—前404)。柏楊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想他可能收集不到這七十七年間的史料,遂假裝謙恭。如果我老人家猜錯啦,那麼,有件事准猜對啦,那就是,聖人可害人不淺。
言歸正傳。公元前403年,當初煊赫一時,屢當中國霸主的晉國政府,已衰弱不堪。趙、魏、韓三姓家族,遂開始分割。就在那一年,奄奄一息的周王國政府,發揮了剩餘價值。國王姬午(周威烈王)先生,在接受三家貴重的賄賂後,分別封三大家族的族長為國君,建立韓、趙、魏三個封國。晉國國君只剩下一個城,反而像奴才一樣,看三家的顏色,三十多年後的前369年,三家索性把晉國最後一位可憐的國君姬俱酒(晉桓公)先生,逐出城堡,貶作小民,晉國滅亡。
三國分晉之後,趙國(首府河北邯鄲)最強。
本篇男主角趙雍先生,是趙國第六任國君,他於公元前326年,繼承他爹趙語(肅侯)先生的寶座,然後改建王國。所以他雖是趙國第六任國君,卻是趙王國第一任國王,英氣煥發,雄心萬丈,他瞭解趙國所處的地緣位置,要想在激烈的戰國時代生存,必須使他的軍隊成為現代化的軍隊。傳統的戰略戰術以及傳統的武器,必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