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救國日報》〔2〕上有句名言:“浸使為戰略關系,須暫時放棄北平,以便引敵深入……應嚴厲責成張學良〔3〕,以武力制止反對運動,雖流血亦所不辭。”(見《上海日報》二月九日轉載。)
雖流血亦所不辭!勇敢哉戰略大家也!
血的確流過不少,正在流的更不少,將要流的還不知道有多多少少。這都是反對運動者的血。為著什麼?為著戰略關系。
戰略家〔4〕在去年上海打仗的時候,曾經說:“為戰略關系,退守第二道防線”,這樣就退兵;過了兩天又說,為戰略關系,“如日軍不向我軍射擊,則我軍不得開槍,著士兵一體遵照”,這樣就停戰。此後,“第二道防線”消失,上海和議〔5〕開始,談判,簽字,完結。那時候,大概為著戰略關系也曾經見過血;這是軍機大事,小民不得而知,——至於親自流過血的雖然知道,他們又已經沒有了舌頭。究竟那時候的敵人為什麼沒有“被誘深入”?
現在我們知道了:那次敵人所以沒有“被誘深入”者,決不是當時戰略家的手段太不高明,也不是完全由於反對運動者的血流得“太少”,而另外還有個原因:原來英國從中調停——暗地裡和日本有了諒解,說是日本呀,你們的軍隊暫時退出上海,我們英國更進一步來幫你的忙,使滿洲國〔6〕不至於被國聯〔7〕否認,——這就是現在國聯的什麼什麼草案〔8〕,什麼什麼委員的態度〔9〕。這其實是說,你不要在這裡深入,——這裡是有贓大家分,——你先到北方去深入再說。深入還是要深入,不過地點暫時不同。
因此,“誘敵深入北平”的戰略目前就需要了。流血自然又要多流幾次。
其實,現在一切准備停當,行都陪都〔10〕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學生,也已經各自喬遷。無論是黃面孔,白面孔,新大陸,舊大陸的敵人,無論這些敵人要深入到什麼地方,都請深入罷。至於怕有什麼反對運動,那我們的戰略家:“雖流血亦所不辭”!放心,放心。
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