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六日的《申報》上有這樣的一段記事:「南京市近日忽發現一種無稽謠傳,謂總理墓行將工竣,石匠有攝收幼童靈魂,以合龍口之舉。市民以訛傳訛,自相驚擾,因而家家幼童,左肩各懸紅布一方,上書歌訣四句,借避危險。其歌訣約有三種:(一)人來叫我魂,自叫自當承。叫人叫不著,自己頂石墳。(二)石叫石和尚,自叫自承當。急早回家轉,免去頂墳壇。(三)你造中山墓,與我何相干?一叫魂不去,再叫自承當。」(後略)
這三首中的無論那一首,雖只寥寥二十字,但將市民的見解:對於革命政府的關係,對於革命者的感情,都已經寫得淋漓盡致。雖有善於暴露社會黑暗面的文學家,恐怕也難有做到這麼簡明深切的了。「叫人叫不著,自己頂石墳」。則竟包括了許多革命者的傳記和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
看看有些人們的文字,似乎硬要說現在是「黎明之前」。然而市民是這樣的市民,黎明也好,黃昏也好,革命者們總不能不背著這一夥市民進行。雞肋〔2〕,棄之不甘,食之無味,就要這樣地牽纏下去。五十一百年後能否就有出路,是毫無把握的。
近來的革命文學家往往特別畏懼黑暗,掩藏黑暗,但市民卻毫不客氣,自己表現了。那小巧的機靈和這厚重的麻木相撞,便使革命文學家不敢正視社會現象,變成婆婆媽媽,歡迎喜鵲,憎厭梟鳴,只檢一點吉祥之兆來陶醉自己,於是就算超出了時代。
恭喜的英雄,你前去罷,被遺棄了的現實的現代,在後面恭送你的行旌。
但其實還是同在。你不過閉了眼睛。不過眼睛一閉,「頂石墳」卻可以不至於了,這就是你的「最後的勝利」。四月十日。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語絲》第四卷第十八期。
〔2〕雞肋語見《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兵臨漢中,和劉備軍隊相持不下,打算退兵,「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曹操)欲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