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閒集 正文 柔石作《二月》小引
    衝鋒的戰士,天真的孤兒,年青的寡婦,熱情的女人,各有主義的新式公子們,死氣沉沉而交頭接耳的舊社會,倒也並非如蜘蛛張網,專一在待飛翔的遊人,但在尋求安靜的青年的眼中,卻化為不安的大苦痛。這大苦痛,便是社會的可憐的椒鹽,和戰士孤兒等輩一同,給無聊的社會一些味道,使他們無聊地持續下去。

    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岡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於濤頭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濱的人,一濺水花,便覺得有所沾濕,狼狽起來。這從上述的兩類人們看來,是都覺得詫異的。但我們書中的青年蕭君,便正落在這境遇裡。他極想有為,懷著熱愛,而有所顧惜,過於矜持,終於連安住幾年之處,也不可得。他其實並不能成為一小齒輪,跟著大齒輪轉動,他僅是外來的一粒石子,所以軋了幾下,發幾聲響,便被擠到女佛山〔2〕——上海去了。

    他幸而還堅硬,沒有變成潤澤齒輪的油。

    但是,矍曇(釋迦牟尼)從夜半醒來,目睹宮女們睡態之丑,於是慨然出家,而霍善斯坦因〔3〕以為是醉飽後的嘔吐。那麼,蕭君的決心遁走,恐怕是胃弱而禁食的了,雖然我還無從明白其前因,是由於氣質的本然,還是戰後的暫時的勞頓。

    我從作者用了工妙的技術所寫成的草稿上,看見了近代青年中這樣的一種典型,週遭的人物,也都生動,便寫下一些印象,算是序文。大概明敏的讀者,所得必當更多於我,而且由讀時所生的詫異或同感,照見自己的姿態的罷?那實在是很有意義的。

    一九二九年八月二十日,魯迅記於上海。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九年九月一日上海《朝花旬刊》第一卷第十期。

    柔石參看《二心集·柔石小傳》及其有關注。《二月》,中篇小說,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上海春潮書局出版。

    〔2〕女佛山小說《二月》中的一個地名。

    〔3〕霍善斯坦因(WAHausenstein,1882—1957)德國*囊張評家。這裡所引他對於釋迦牟尼出家的解釋,見他的《藝術與社會·印度的社會和藝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