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3 正文 二十 新的開始
    傳道

    朱厚照走到了終點,但正德年間另一位傳奇人物的人生卻還在繼續著,王守仁仍然在續寫著他的輝煌。

    叛亂平定了,俘虜交上去了,閻王小鬼也打發走了,到此應該算是功德圓滿。王大人也終於可以歇歇了,正在這個時候,張永來了,不過這次他是來要一樣東西的。

    他要的,就是寧王的那本賬本。

    張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敵人的,平時就打得你死我活,現在天賜良機,拿著這本帳本,還怕整不死人嗎?

    在他看來,王守仁算是他的人,於情於理都會給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卻實在出人意料:

    「我燒掉了。」

    張永的眼睛當時就直了。

    面對著怒火中燒的張永,王守仁平靜地說出了他的理由:

    「叛亂已平,無謂再動兵戈,就到此為止吧。」

    張永發現自己很難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錢,不要官,不但不願落井下石,連自己的封賞也不要,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眾生,他甘願功成身退,拱手讓人。

    這個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人啊!

    一聲歎息之後,張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結束了,世界也清靜了。經歷了人生最大一場風波的王守仁,終於獲得了片刻的安寧。

    當然,只是片刻而已,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不惹麻煩自然有麻煩來找他。

    這次找他麻煩的人,來頭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績,讚歎有加,決定把他應得的榮譽還給他,還當眾發了脾氣:

    「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放在外面,即刻調他入京辦事!」

    然而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道命令卻遲遲得不到執行,拖到最後,皇帝連催了幾次,吏部才搞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果——調南京兵部尚書。

    皇帝都說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膽,敢不執行?

    吏部確實沒有執行皇帝的命令,但他們也沒有抗命,因為他們執行的,是另一個人的命令。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個人比皇帝厲害。

    因為連當時的皇帝,都是這位仁兄一手擁立的。

    此人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楊廷和,這次找王守仁麻煩的人正是他。

    楊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個好人(相對而言),雖然他也收收黑錢,徇徇私,但歸根結底他還是努力幹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這幾年,沒有他在家拚死拚活地幹,明朝這筆買賣早就歇業關門了。

    但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很難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級王瓊有著很深的矛盾,對於王守仁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王守仁卻並不在意,對於一個視榮華為無物,置生死於度外的人來說,這算得上什麼呢?

    他收拾東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書。

    歷史是神奇的,雖然對於楊廷和的惡整,王守仁並沒有反擊,但正德年間的著名定律——不能得罪王守仁,到了嘉靖年間竟然還是有用的。

    楊廷和先生不會想到,他很快也要倒霉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雖然那件讓他倒霉的事王守仁並未參與,卻也與之有著莫大的關係。

    那是以後的事了,楊廷和先生還得等一陣子,可是王守仁的不幸卻已就在眼前,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剛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親王華去世了。

    這位老先生前半輩子被王守仁折騰得夠嗆,後半輩子卻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這件事情沉重地打擊了王守仁,他離任回家守孝,由於過於悲痛,還大病了一場。

    正是這次打擊和那場大病,最終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父親的訓斥,格竹子的執著,劉瑾的廷杖,龍場的悲涼,悟道的喜悅,悲憤的逃亡,平叛的奮戰,如此多的官場風波,刀光劍影,幾起幾落,世上再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擾亂他的心弦。

    他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學。

    他雖然已經名滿天下,卻毫無架子,四處遊歷講學,無論是貧是富,只要前來聽講,他就以誠相待,即使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來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來,他只是個無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為這位仁兄的打扮實在驚人,據史料記載,他穿著奇裝異服,戴著一頂紙糊的帽子,手裡還拿著笏板,放在今天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當時,就算是引領時代潮流了。

    他就穿著這一身去見了王守仁,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後面,其實隱藏著另一個目的,然而他沒有能夠騙過王守仁。

    王守仁友善地接待了這個人,與他討論問題,招待他吃飯,他對王守仁的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便想拜入門下,王守仁答應了。

    不久之後,他又換上了那套行頭,準備出去遊歷講學。

    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顏,極為冷淡地問他,為何要這種打扮。

    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麼破除理學陋規,講求心學真義之類。

    王守仁靜靜地聽他說完,只用一句話就揭穿了他的偽裝:

    「你不過是想出名而已。」(欲顯爾)。

    這人徹底呆住了,這確實是他的目的,在他出發前,唯恐身份太低,被人家瞧不起,希望利用王守仁來擴大名聲,所以想了這麼個餿主意來炒作自己。

    這位仁兄還是太嫩了,要知道,王守仁先生看起來慈眉善目,卻是耍詐的老手,當年他老哥出來騙人的時候,估計書生同志還在穿開襠褲。

    眼見花招被拆穿,也不好意思呆下去了,他拿出了自己最後的一絲尊嚴,向王守仁告別,準備回家。

    王守仁卻叫住了他,對他說,他仍然是自己的學生,可以繼續留在這裡,而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此人終於明白,所謂家世和出身,從來都不在王守仁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要做的,只是無私的傳道授業而已。

    他收起了自己的所有偽裝,莊重地向王守仁跪拜行禮,就此洗心革面,一心向學。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艮,他後來成為了王守仁最優秀的學生,並創建了一個鼎鼎大名的學派——泰州學派。(王艮是泰州人)

    泰州學派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啟蒙學派,它發揚了王守仁的心學思想,反對束縛人性,引領了明朝後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此學派影響極大,精英輩出,主要傳人有王棟、徐樾、趙貞吉、何心隱等,這些人身份相差極大,如趙貞吉是朝廷高級官員,何心隱卻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經常鬧事,實在是五花八門,龍蛇混雜。

    但這一派中影響最大的卻是另外兩個人,一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啟蒙解放的先鋒」(官方評價),叫做李贄。

    對於這位李贄先生,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那是不奇怪的,畢竟他不是娛樂圈的人,曝光率確實不高,但他在中國思想哲學史上的名聲實在是大得嚇人,這位仁兄還是一位傳奇人物,關於他的事情後面還要講,這裡就不多說了。

    而另一個人更為特別,此人不是泰州學派的嫡傳弟子,只能算個插班生,但如果沒有這個人,明代的歷史將會改寫。

    這個影響了歷史的人的名字,叫做徐階。

    這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也是後面的主角人選,目前暫時留任候補休息。

    光芒

    王守仁是一個偉大的人。

    他不嫌棄弟子,不挑剔門人,無論貧富貴賤,他都一視同仁,將自己幾十年之所學傾囊傳授,他虛心解答疑問,時刻檢討著自己的不足,沒有門戶之見,也不搞學術紛爭。

    據我所知,能夠這樣做的,似乎只有兩千年前的那位仁兄——孔子。

    他四處講學,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征服了無數的人,心學的風潮逐漸興起,但他的這一舉動也惹來了麻煩。

    官方權威的程朱理學家們終於無法容忍了,在他們看來,王守仁的「異端邪說」就如同洪水猛獸,會蕩滌一切規範與秩序,他們紛紛發起了攻擊。

    寫文章的寫文章,寫奏折的寫奏折(很多人都是官),更絕的是,當時的**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竟然把影射攻擊王守仁的話,當作考題拿來考試,真可謂空前絕後,舉世奇觀。

    漫天風雨,罵聲不絕,總之一句話,欲除之而後快。

    對於這一「盛況」,他的門人都十分氣憤,但王守仁卻只笑著說了一句話:

    「四方英傑,各有異同,議論紛紛,多言何益?」

    這不僅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註解。

    他的這種態度打動了更多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裡,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雖繁華紛擾之世間紅塵,已然空無一物。

    是的,前進的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縱然歷經千年,飽經風雨,卻終將光耀於天下萬物之間。

    嘉靖六年(1527)五月天泉橋

    王守仁站在橋上,看著站在他眼前的錢德洪與王畿。

    這兩個人是他的嫡傳弟子,也是他的心學傳人。他之所以此時召集他們前來,是因為最後的時刻就要到了。

    不久之前,朝廷接到急報,兩廣地區發生了少數民族叛亂,十分棘手,兩廣總督姚鏌急得跳腳,卻又束手無策,萬般無奈之下,皇帝想到了王守仁。

    於是王守仁先生又一次接到了救火隊員的工作,他被委任為左都御史,前往平叛。

    此時他的身體已經很差了,經過長期征戰和常年奔波,他再也經不起折騰了。而且此時他已然成為了知名的哲學家,有很高的學術聲望,完全可以拒絕這個差事。

    可是如果他拒絕,他就不是王守仁了,他的這一生就是為國為民活著的。王哲學家決定再次拿起武器,深入兩廣的深山老林去爬山溝。

    但在此之前,他還有幾句必須要說的話。

    錢德洪和王畿肅穆地看著老師,他們在等待著。

    王守仁打破了沉默:

    「我即將赴任,但此去必定再無返鄉之日,此刻即是永別之時,望你們用心於學,今後我不能再教你們了。」

    錢德洪和王畿當即淚流滿面,馬上跪倒在地,連聲說道:

    「老師哪裡話!老師哪裡話!」

    王守仁卻笑著搖搖頭:

    「生死之事,上天自有定數,我已五十有六,人生已然如此,別無牽掛,只是有一件事情還要交代。」

    錢德洪和王畿停止了悲泣,抬起了頭。

    「我死之後,心學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學,已經全部教給了你們,但心學之精髓,你們卻尚未領悟,我有四句話要傳給你們,畢生所學,皆在於此,你們要用心領會,將之發揚光大,普濟世人。」

    天地竟是如此之寧靜,大風拂過了空曠的天泉橋,在四周傳來的陣陣風聲中,王守仁高聲吟道: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錢德洪與王畿一言不發,摒氣凝神,記下了這四句話。

    此即為所謂心學四決,流傳千古,至今不衰。

    吟罷,王守仁仰首向天,大笑之間飄然離去: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嚎哭而來,歡笑而去,人生本當如此。

    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天泉論道,王守仁將他畢生的坎坷與智慧傳授給了後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王守仁先生還不能光榮退休,因為他還要去山區剿匪。

    王先生雖說是哲學家,但某些方面卻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槍就是良民,拿起槍就是悍匪,一旦兵權在手,大軍待發,他就如同凶神惡煞附身,開始整頓所有部隊,嚴格操練。

    這其實並不矛盾,因為王守仁很清楚,對於叛亂者,講解哲學是沒有用的,只有開展武裝鬥爭,槍桿子才是硬道理。

    這就是智慧,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不過估計王守仁先生也沒想到,他的到來對這場叛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起碼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聲到底有多大。

    在聽到王守仁前來征討的消息後,領§導叛亂的兩個首領當即達成了共識——投降。

    王先生實在是名聲在外,他的光輝業跡、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聞,連深山老林裡的少數民族也是聞名已久,叛亂者也就是想混口飯吃,犯不著和王先生作對,所以他們毫不遲疑地決定接受朝廷招安。

    但這二位首領倒還有個擔心,由於王先生之前的名聲不好(喜歡耍詐),他們兩個怕就算投了降,到時候王先生陰他們一下,翻臉不認人怎麼辦?

    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無疑,還是投降吧。

    其實王守仁先生還是守信用的,只有對不講信義,玩弄陰謀的人,他才會痛下殺手,見到這二位首領後,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頓板子(教訓一下),就履行了諾言。

    就這樣,朝廷折騰了幾年毫無辦法的兩廣之亂,王守仁先生老將出馬,立馬就解決了。

    這件事情給他贏得了更多的榮譽,朝廷上下一片讚揚之聲,但這最後的輝煌也燃盡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他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

    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發作,在生命垂危之際,他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回家,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吧!

    可是他的病情實在太重了,要等到上級審批,估計墳頭上都長草了,王守仁當機立斷,帶著幾個隨從踏上了回鄉之路。

    但他終究沒有能夠回去。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王守仁到達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動了,這裡就是他最後的安息之地。

    在臨終之前,他的門人聚在他的身旁,問他還有什麼遺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走。飛的我可以射,走者我可以網,游的我可以釣。

    但是龍,我不知該怎麼辦啊!學識淵深莫測,志趣高妙難知;如蛇般屈伸,如龍般變化,龍乘風雲,可上九天!

    對於王守仁先生,我別無他法,只能用這段兩千多年以前的文字來描述他,這是他應得的稱頌。

    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除了中國外,他的心學還漂洋過海,深刻影響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他本人也被奉為神明,日日頂禮膜拜,那位東鄉平八郎大將就是他的忠實粉絲。

    彪炳顯赫,自明之後,唯此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歷經坎坷,卻意志堅定,混跡官場,卻心繫百姓,他反對暴力和貪慾,堅信正義和良知。

    讚:

    王守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他是真正的聖賢,當之無愧。

    聰明的選擇

    朱厚照死的時候,最忙的人是楊廷和。

    公正地講,王守仁先生雖然是千古難得的聖賢,卻並非一個掌握時局的人物,他長期擔任**下派干§部,基本不在京城混,這種編外人員實在說不上是朝廷重臣。在那些年中,真正支撐國家大局的人是楊廷和。

    在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的那個深夜,當皇帝駕崩的消息傳來後,楊廷和並不悲痛,這並非是他對自己的學生毫無感情,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時間悲痛。

    那個風雨欲來的夜裡,他會見了兩個驚慌失措的人,一個是谷大用,另一個是張永。

    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只討論一個問題——誰當皇帝?

    朱厚照兄實在是不夠意思,玩夠了拍屁股就走了,您倒是輕鬆了,可是苦了剩下來的兄弟們,這麼大個攤子,您倒是給留個接手的人啊!

    由於玩得太厲害,朱皇上沒生孩子(哪來這工夫),可大明國不能沒有皇帝,這下子張永也慌了,他雖然手握大權,畢竟只是個太監,到底該怎麼辦,他也沒主意了,只能跑去找楊廷和。

    相對於他們的慌亂,楊廷和先生卻是穩如泰山,面對著張永急切地目光,他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兄終弟及,皇位自然有人接任。」

    那麼這個接替皇位的人是誰呢?

    「興獻王之子,憲宗皇帝之孫,孝宗皇帝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

    張永和谷大用這才鬆了口氣。

    請注意,以上說的不是四個人,而是一個人,畢竟人家是皇族,祖宗三代是都要說清楚的,要知道,當年為了查實劉備先生的中山靖王之後的地位,找出來的族譜長度堪與大學論文相比。

    這個背負著四個身份的幸運兒,名叫朱厚熜。他就是明代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嘉靖皇帝。

    此時的楊廷和自然十分喜歡這位他推舉的皇位繼承人,但在不久之後,他將會改變自己的看法,當然了,這畢竟是之後的事情。

    而現在,看著神情放鬆,放心大膽準備官升一級的張永和谷大用,楊廷和卻板起了面孔:

    「事情還沒了結」

    是的,正德年間的這一場大戲,還差最後的一幕才能完成。

    而這最後一幕的主角,就是江彬先生,他解決了錢寧,但沒有能夠搞垮王守仁。

    現在他將面對自己的新對手——楊廷和。

    很快,楊廷和發佈了命令,解散由朱厚照組建,由江彬操縱的團營,解除了他手中的武裝,然後他發佈命令,由張永、郭勳等人控制京城防務,嚴禁任何軍隊調動。

    很明顯,這是要動手了,京城很快就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流言蜚語四處亂飛,一貫驕橫的江彬也頓時亂了馬腳,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之下只能每天和同夥商量對策。

    湊熱鬧的人似乎也不少,不久之後的一天,京軍都督張洪深夜突然到楊廷和的家裡,通報了一件事情。

    「現在江彬那一幫人正在四處活動,他們可能要造反,首輔不可不防!」張洪用飽含憂慮的語氣提醒著楊廷和。

    然而楊廷和卻不以為然。:

    「你不用怕江彬造反,而今天下大定,他以何造反?況且即使他想造反,他的部下也不會跟著他,你多慮了,在我看來,江彬絕不會反!」

    張洪看著態度堅決的楊廷和,歎了口氣,走了。在他背後為他送行的,是楊廷和那道意味深長的眼神。

    他離開了楊廷和的府邸,卻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個人的住處——江彬。

    這位張洪是江彬的心腹,他是奉命來打探消息的,得到了暫時無事的保證,江彬終於鬆了口氣。

    與此同時,楊廷和卻叫來了內閣裡的蔣冕和毛紀,準備擬定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很快,江彬接到了一個通知,他獲邀參加一個儀式,原來宮裡要修工程,按照規定,必須先搞一個祭奠儀式(封建迷信害死人),他老兄也在被邀之列。

    這在江彬看來,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所以他去了。

    江彬先生這一輩子幹過很多壞事,害過很多人,用惡貫滿盈來形容實在並不過分,現在終於到了還本付息的時候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欠了債兮你要還。

    帶著一大群隨從的江彬出了門,直奔皇宮而去,可是到了宮門口,護衛通知他,參加儀式,只能讓他單獨進去,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江彬爭了一下,但涉及到程序規定,他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丟下了所有手下,隻身一人進了宮。

    從這裡也著實可以看出,江彬先生實在不是個讀過書的人,要知道,這一招從古用到今,屢試不爽,是宮廷政變、殺人滅口、報仇雪恨的必備絕招,遠到呂後,近到朱棣,都是這一招的長期穩定用戶。

    現在用戶名單上又多了一個名字——楊廷和。

    江彬進了宮,行完了禮,正準備撤,張永卻突然攔住了他,說想請他吃飯。

    張永的面子是不能不給的,江彬就跟著他去了,可飯局還沒見到,半路上突然跳出來了一個大臣,對江彬說你先別走,還有一道太后的旨意給你。

    江彬雖然不讀書,卻也不是笨蛋,他看了看不懷好意的張永,然後又看著那位準備宣讀旨意的大臣,立刻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江彬畢竟是武將,他掙脫了張永的手,拔腿就跑,張永卻沒有追,只是冷冷地看著他離去的身影。

    既然喜歡運動,那就讓你多跑會吧。

    於是江彬先生就此開始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長跑。事實證明,江彬先生雖然經常幹壞事,但身體素質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先是跑到了西安門,可是大門早已關閉。估計這位兄弟沒有學過撬鎖,爬牆的技術也不過關,一拍大腿,接著跑吧!

    江彬選手的長跑素質真不是蓋的,全速奔跑之下,他很快就跑到了北安門(順時針方向),到了地方沒人給他掐表遞毛巾,卻有一群看門的太監等著他。

    「江都督,你別再跑了,有旨意給你!」

    江彬倒還頗有幽默感,一邊跑還一邊回了句:

    「今天哪裡還有什麼旨意!」

    於是新的一幕出現了,江彬在前面跑,一群太監在後面追,估計江先生也是跑累了,慢慢地被後面的太監選手們追上,於是大家一擁而上,終結了江彬先生企圖打破明代田徑紀錄的幻想。

    不知道是太監們過於激動還是心理問題,據史料記載,江彬先生被抓後,身體沒受啥苦,鬍子卻被人扯了個乾淨。

    正德年間的最後一個權奸就此這種喜劇方式結束了他的一生。總體來說,表現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楊廷和終於解決了所有的對手,他確實驗證了當年丘浚的預言,此刻國家已經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中。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餘天裡,大明帝國沒有皇帝,唯一說話算數的就是這位楊先生,他在皇室子孫中千挑萬選,終於找到了那個叫朱厚熜的人。

    選擇這個人的原因有兩個:其一,他的血緣很近,而且據說很聰明,非常機靈。

    其二是一個不大方便說出來的原因,這孩子當時只有十五歲,對於官場老手楊廷和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好控制的人。

    楊廷和的前半生是十分順利的,他斗倒了劉瑾,斗倒了江彬,王守仁也被他整得夠嗆,老油條老狐狸這樣的詞語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的智慧和狡詐。

    但是這次他失算了,誰說年紀小就容易控制?要明白,聖人曾經說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那個略顯羞澀的少年朱厚熜來到了京城,繼位成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為嘉靖元年,是為嘉靖皇帝。

    戰無不勝的楊廷和先生那輝煌的前景和未來就將斷送在他的手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