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八十章 所謂的大內高手
    貓2號外出旅遊,本來打算要上網的,可是出後,才現誤估計了一件事情,貓住的地方實在太清淨了,清淨的找不到任何網吧的存在。3號還是如此……累了一大堆鬱悶的貓終於回來了,大家的口水儘管過來把。

    前文的確是借鑒了《三千美嬌娘》的設定,看來大家頗有反響的,那兄弟的想法真是妙沒得得說了,經常讓偶想起生活中某些人和事,只是貓居然忘記了註明出處故事(設定)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粹巧合」紜紜了……下午在群裡碰見明輝,相對流汗中……

    關於天寶十四年的筆誤,我已經修改了,感謝「十步殺萬人」,第一章就漏了這麼大個錯誤,居然就在眼皮底下混了這麼久,我要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貓的寬容。

    至於「形而之上」的問題,我對分不清楚馬蹄鐵和馬鐙有何區別的同志實在無語了……,我割……

    第八十章所謂的大內高手

    自從聖駕出走後,也有些宮內時地舊人來投,只是出了內奸案後,就不敢輕易任用了。

    龍武軍有負責配合中書省和御史台稽核釐定身份,兼有查檢奸細的職能,理論上如果有些我看不順眼的直接讓他消失。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太在意你殺錯人的。

    自然有些舊日的內衛、高手,自然是不能馬上規復起用了,先留於龍武軍聽用,名為教習,有些監視使用的意味。只有那些青城山、蛾眉劍宗的子弟,也選了世系身家清白、品性端良,數代以內本地家族的,暫充內用。

    反正我現在也是掌內禁要,有些東西多少應該知道一些,一路下來,知情的那幾位倒也沒有多少隱瞞的。

    比如那曾經收足孝敬,心情大好的高力士就告訴過我,懷石這幾位確是與少林等名門大派大有淵源,他們的名義上的師傅很多,甚至不乏出身少林資深長老的,而且資歷和輩分都不低的,其中有的甚至自前代睿宗陛下尚在相王府時起,就隨侍在身邊的老人。

    本朝護衛內廷的力量,明有北衙諸軍,暗中還有些其他的力量,說起起淵源,最遠可以上朔到隋末亂戰。當時天下六十四路塵煙、十八家反王逐鹿天下,最終為李唐平定後,他們的後人以及降將作為獲得新朝優容的條件之一,就是交出他們的家傳所學,而其他凌煙二十四姓功臣,追隨高祖、太宗征戰天下的天策上將等,也有各自家傳的絕學,那些功臣勳將,為了鄣顯忠誠,也有將自家絕學貢獻出來的,錄入皇家收藏,日積月累下來,也巍為可觀。

    而開國之初,一批追隨李唐的高手因為一些各般原因,自願去勢入宮侍奉皇帝。成為第一代內供奉,也就是傳統意義的大內供奉。自此以後,不論哪代皇帝登立,都有專人在新進的小太監中,專門挑選沒有家室根底,又身體資質和耐性上佳的,選拔出一些作為世代相承的力量,讓他們修習皇家密藏的武學典籍,並接受少林這些與皇室關係密切的江湖勢力的退隱的一些高人的指導。像高力士以及童年入宮的假兄高金剛,就也曾是其中一員。不過這些人平日各有司職,身份相當隱蔽低調,作為皇帝身邊最後的保護力量之一,非情勢危急方才出手,大多數也許終其一生不顯山露水,默默一代暗中傳承下去。

    像我家這懷石老太監,就是平日裡就在大內武庫看守典籍的,平日不用侍奉皇帝也低調的很。

    不過這些人厲害歸厲害,但顯然對付成千上萬的亂軍,也是不夠看的。據說曾有人建議以面君為誘,侍機擊殺亂軍為的,以威懾平亂的,卻因風險過大,否決了。

    此外,歷代朝廷出於行事方便的考慮,也有秘密招攬一些當時成名多年的名家高人,為皇家服務,而成為所謂宮外行走的外供奉,歸於殿中省和宗正寺名下,相對更公開自由一些,也廣泛的多,那些宗室王親身邊也有派分行走,由於大都派去佐從幾次討逆,因此出走的時候,並沒有外供奉在身邊。

    這些外供奉,相對那些秘書省的學士出身的官面上的文職供奉,殿中省有專門的僧畫數術等百工之名,為他們身份的掩護。

    據說當然李白那廝也差點入了此門,只是這人太過狂放散漫,交遊上至公卿下至江湖的,影響太大,實在不適合做受命行事的主。

    第三類則數量要多的多了,也被稱為元叢、備身,也就是後世所謂的皇家侍衛,或者叫做班直的東西。

    依五班番一,執衛諸殿內,也稱衙內五衛。專選拔軍中世家健勇或是身世清白的優秀官家子弟,按照需要加授一些絕學武技,而一些素來與皇室關係密切的江湖勢力也會提供一些人手,或是委人指點授受,專事儀衛宮禁隨邑行走。

    以唐制,天子居所曰行曰有衛森嚴。

    以羽葆、華蓋、旌旗、罕畢、車馬之眾浩蕩成行,皆安徐而不嘩。

    其人君舉動必以扇排仗,出入則撞鐘鳴示,庭設專門的樂宮,道路有鹵簿、鼓吹,為出行聲色伴奏。禮官及百司必備物而後動,是以為極為陣容龐大和慎重也。

    而凡有朝會之以五府三衛番上,分為五仗,號衙內五衛:

    一曰供奉仗,以左右衛為之;二曰親仗,以親衛為之;三曰勳仗,以勳衛為之;四曰翊仗,以翊衛為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親衛為之,服緋施裲襠,繡野馬;皆帶刀捉仗,列坐於東西廊下,待傳侯命的。

    諸如我那副將韋韜早年也是站過殿內班的,當夜所露的那手雙槍聯擊的技藝也大有來歷,來自當年六十四路塵煙之一,幽州羅藝的羅家槍,羅藝雖然被流死,但是其槍術,在戰陣上甚為有名,被定為綱目之一。經過歷代軍中名家淬練,衍化出來的分支——辟雪槍。

    因為槍身長,槍術本來要求強大的臂力和身體協調性,特別對在馬上衝殺鏖戰而言,無論突刺挑擊,要求強勁而穩健的下盤功夫,常人使得單槍就不容易了,能夠使雙槍術的人本來就太少了,使雙槍所必須的靈巧和平衡性技藝就更難得。辟雪槍顧名思義,工夫有成,便可以輕易擊碎輕細的雪花,而據懷石老頭的眼力,韋韜眼下至少有一氣出槍七朵的火候。

    最後才是大量的翎衛、策衛,也稱做內兵,這些作為衛士儀仗宮廷最基本資格的,多少通曉一些武藝的官家子弟。也是構成內營和朝仗的基本兵員。只是伴隨的時間的推移,不免也變成對王公大臣官宦世家,優撫子弟或承蔭父澤的去處和所在,倒不一定要求技擊軍略了。

    依照唐制,四品官員的孫子、五品及上柱國的兒子、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子若孫、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孫,都可以補翊衛,翊衛本身就是正八品上階職。比如象韋韜這般庶出的官宦世家子弟,大量充斥其中很平常的,不失為一條出路。

    以上配屬的建制,皆歸於北軍中稱內營以轄制,正好北衙六軍統將各建一內營,不過神武軍的建制,早在數月前就分別隨著高仙芝、封常清的兩路討伐逆軍的潰滅,而不復所在了。

    碩果僅存的左羽林軍中,龍驤營因為一連串變故等原因,被我逐步打散,編充他部名存實亡,右羽林軍的虎威營警後,卻好死不死的遇上大名鼎鼎的曳落河,業已不復存在了。

    左右龍武軍的熊犀、豹燾兩營本來就不全,剩下多是藩屬子弟(質子營),被並做一部,其中部分與河西藩部有關的,都隨太子北上了。其中相當部分人,按照藩附的義務,將直接回到父兄的舊族、部領中去,招募族人勤王。

    其餘的,便由我不可告人目的,而提拔起的那位吐突承暉率領,隨我南下,這些人本來身手就不差,又經過戰陣的洗練,都作為骨幹充入新編馬軍,與解部並列。

    因此,當下重建後的全新內營,體制又不同前。

    分為內團、外標,內團還是重新選軍中忠貞健勇之士,兼以地方官健忠良子弟為頭目,也兼內仗班。

    而外標則另成一體制,因為有青城的前例,陸續有些劍南道的所謂「豪傑義士」什麼的來投效,甚至還有遠至山南、河隴的一些存在,雖然目的、動機和緣由不盡相同。但這些江湖中人,往多桀驁不遜,多有不習慣軍規內儀的,如果不願意受嚴律管束,直接派入軍中只怕要出亂子,便以內營外團的形式另行管理。

    一般只要身手出眾,身世家系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可以在裡面掛上號,約束較少,行動自由些,將來要想從軍入仕,或者退出歸隱的有充分選擇的餘地,用寬鬆的管理以招攬人才,也是慢慢變相考察的意思。

    內團、外標分做五番,番下又分若干班

    皆為宮內省和殿中省、內侍監依需要調遣,平日稽核考功等事宜則歸龍武軍管理。

    因此,其中不乏江湖屬的上號的人物,在我手下聽命,也不用太過擔心,別人想不開來冒死刺殺紜紜。

    當然了從軍就另一回事了,比如青城的那些年輕子弟初來,最缺少的就是軍隊的紀律和行走宮禁的規矩,有些本事又容易年輕氣盛,私下不怎麼看的起那些赳赳武夫的,不免生出些事來,不好好的整治一番,實在對不起自己,況且這也是為了將來的治下威信著想。

    所以我把他們先分下去編入各營操練戰陣格鬥搏擊,對照優劣長短,用那些新加入的人手,演練偷營與反突襲,特別是針對高手襲殺的合擊戰術,與新練那班長槍短鉤弩標網繩協戰、圍攻戰術,也是培養協戰的默契,畢竟戰陣之上不比江湖爭勝拚鬥。

    只是這麼一來,那些青城門人雖然本事不錯,也沒遇過這麼麻煩的,被折騰的灰頭土臉的叫苦連天,有些向師門告訴的,那得了封賜的青微子倒是笑咪咪的一句「軍中理當令行禁止,盡全憑大人落」就撇清干係,把他們全給賣了。

    於是我乾脆變本加厲,經常都讓那些人,編和隊伍相互摸營襲營,以檢驗成果,於是到達成都以前,每駐一地,除了夜裡天天要留人警戒的外,無不是被攪鬧的雞飛狗跳的,那小楊也參合在其中,倒是混的不亦樂乎,幾乎每個營盤都讓他摸過。

    也有一些接受不了我的方式,有所反彈和異議的,也被我振振有辭的大道理給堵了回去,

    「我們是軍人,軍人學的便是最有效殺人技藝,不需要好看的花把式」

    「什麼,受不了,受不了還來從軍幹什麼,建功立業要真本事的,吃不了這苦,就滾回去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