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第722章 一呼百應
    

    楊逸要給新黨勒石記功,作為新黨成員,有幾個人會嫌這座豐碑太雄偉呢?

    楊逸話聲剛落,嘩啦一下,滿朝大臣中,超過半數站了出來支持他的擴建方案,這其中大部分是他這一系的官員,也有很多不屬於他一系的官員。

    這一刻,楊逸終於嘗到了一呼百應的滋味,這感覺真不錯。

    更令人驚詫的是,本應反對得最激烈的蔡京,此時也站了出來奏道:「太后,今年秋稅基本已經上繳完畢,目前國庫尚存銀計有兩億三千多萬貫,如今大宋四海昇平,賦稅年年增長,西域雖然還有些叛亂,但已不足以影響我大宋大局,來年軍費開支將會回落到四千萬貫左右;

    加上官員的俸祿以及各部門的各項預算,臣估計來年朝廷總開支應該在一億貫左右就足了。按照當初朝廷通過的決議,國庫每年預留五千萬貫存銀就足夠應對突然情況了,若是存錢太多,反而為讓大宋經濟民生凝滯不前;. .

    楊太傅提出九千萬貫的擴建預算,朝廷完全可以支付得了,而且這筆支出,對促進大宋的經濟民生發展,將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臣以為,楊太傅擴建方案當行。」

    蔡京的話,讓許多人想起了當初朝廷通過的一項決議,那就是每年國庫保留五千萬貫,以應付突發的戰爭或災情,更多的結餘則不能讓它爛在國庫裡,必須把它花出去,以便能不斷的拉動大宋的經濟民展。

    這錢只有花出去。讓它產生更多的效益,朝廷才能獲得更多的賦稅。這一點朝中大臣是達成了共識的。

    正如蔡京分析的那樣,往年因為戰爭。朝廷的軍費開支高達一億七千萬貫,現在大仗都打完了,軍費開支必將銳減,恢復原來裁軍後的三到四千萬貫。

    即使西域還有些小規模戰爭,花費也不會超過五千萬貫。

    而官員的俸祿、和各衙門的運行支出,也有六七千萬貫,和軍費加起來,支出多也就一億兩千萬貫,而現在每年的賦稅收入已經超過三億貫。算來下就有超過一億五千萬貫閒錢要找地方花出去。

    現在把這筆錢花在擴建京城上,既可為新黨勒石記功,又可以促進大宋民生發展,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即使是章惇,也頗為心動,

    權位到章惇這份上,求的不過是留芳後世而以,而作為帝國首相。若是能在他的任上,把帝京修築雄偉壯麗,後人看到這座雄城,必定會惦念到他的功勞。

    加上蔡京那一筆帳算下來。也確實不必太省著花錢,而且jīng明如章惇,楊逸能想到建成後。朝廷能大賺一筆,他也一樣能想到;在這件事上。章惇實在沒什麼反對的理由。

    眼看朝中有大部分官員出班支持,而又沒什麼人站出來反對。「女中堯舜」劉清菁同志便急不可耐地開口說道:「既然擴建方案各位大臣都認為可行,那就這麼定下了。」

    劉清菁這話一落地,楊逸不等百官多說,再次搶著說道:「太后,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加上朝廷這些年大量遷民實邊,導致勞力十分缺乏,幾年前在坊間僱用一個勞力,每天止於百錢,如今雇工價格已經高達一百八十文,尚且難以雇到人力;

    這次擴建工程,需要動用的勞力至少要六萬人,遇到農閒時不成問題,到了農忙之時,只怕要停工啊;

    這會極大地延長工期以及增加成本,而缺乏勞力這個問題,絕非止於擴建工程一事,我大宋的工商業之所以比歷朝歷代有長足發展,給朝廷提供了大量賦稅,這主要是我朝重農而不抑商的國策所至;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我朝土地兼併比歷朝歷代都要嚴重,使得許多百姓失去了可供耕作的土地,只能進入工商業以求生存;這給工商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力,進一步推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但現在,因為民生的繁榮,以及遷民實邊等政策的施行,使得農工商等行業的人力都極度缺乏,臣敢斷言,人力問題,將會成為制約我大宋發生發展的最大障礙;

    無論是農工商,很快就會受到勞力缺乏的制約,而凝滯不前,因此,朝廷必須對此有足夠的重視,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首要之務。」

    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百官的熱議,金鑾殿上嗡嗡作響,殿中眾官對這個問有著深切的體會,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勞力的最大僱主;

    誰家的田地不是僱人耕作,誰家的產業不是僱人打理,以前街頭巷尾的勞力到處都是,幾十文錢一天便搶著去做,現在家裡想挖個池子,建座涼亭,出到兩百文還雇不到人;

    換句話也就是說,人力的缺乏已經導致了官員生活成本的增加,同時給他們造成了許多不便。

    以前沒人提出個問題,大家也只是覺得不便宜而已,經楊逸點出問題的嚴重xing,大家才真正意識到,缺乏勞力的不光是自家,而是整個天下。

    尚書左丞范純仁當即出班奏道:「太后,楊太傅所言,可謂是正切要害,勞力缺乏的問題,朝廷確實應予以重視了,否則對民生發展將極為不利,老臣以為,朝廷應鼓勵百姓多生育,蔡尚書不是說國庫盈餘不少嗎,老臣建議朝廷拿出一筆錢,對那些家境困難而願多育子女的家庭給予一些生活補助,或者由地方官府劃出一些公田,每年公田產出用於扶助那些願意多生子女的貧困家庭,減少百姓的後顧之憂,以促進我朝人口增長。」

    章惇也表態道:「太后,老臣也認為范左丞的建議可行,除此之外,朝廷要完善相應的法規,對那些故意溺殺初生嬰兒的行為予以重處,把人口增加的數量作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一個方面,完善各州縣的慈幼局管理,以便能容納更多的孤兒。」

    李清臣緊接著說道:「臣以為,朝廷大可不必另外撥款鼓勵百姓生育,司農寺轄下原有義倉,扶助多生子女而家境貧寒的百姓,大可通過義倉予以扶助,下戶百姓生育超過三胎的,即可從義倉領取定量的糧食補助。」

    朝中大佬紛紛站了出來,楊逸沒想到這個問題竟然引起他們這麼大的反應,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明白了,大宋的疆域這麼大,人口這麼少,在機械化沒有到來之前,所有事情都是靠人力來完成,人多就代表著力量大,歷朝歷代對增加人口其實都極為重視。

    記得唐朝初年,為了增加人口,李世民甚至弄出了官配的法子來,由官府出面給未婚男女拉郎配,說好玩點就是官府給你分媳婦,你不想娶都不行。

    現在大宋疆土一下子增加了多倍,人力資源如此缺乏,也難怪楊逸一提出這個問題,朝中大佬不等嘍囉打頭陣,自己就紛紛站出來說話。

    既然大家達成了共識,這就好辦了。

    楊逸繼續說道:「大後,各位相公的建議皆是忠懇之言,朝廷理應推行各項促進生育的政策。然而鼓勵生育以增加人口,這總需要一個過程,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才見效,可謂是遠水難救近火;

    如今大宋人力缺乏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可以說已迫在眉睫,為了不使大宋的民生發展受到重挫,臣以為當放低周邊各國人口進入大宋的門檻,允許各位百姓前來大宋募工,鼓勵我朝百姓到周邊各國去招募勞力,以解決我國勞力緊缺的困境。」

    楊逸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殿中百官還是從中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這年頭交通困難,消息閉塞,除了商人,有多少人願到別國去募工,只怕楊太傅這是要變相的掠奪人口了,但不管如何,人家楊太傅可沒說去掠奪,這是招募,就是招募,而且這也是解決大宋燃眉之急的唯一辦法。

    林希第一個站了來說道:「楊太傅此言差矣,我大宋何曾設立過什麼門檻,我朝自立國以來,前來入籍置業的胡人不計其數,我朝何曾有過不許胡人入籍的規定?若是各國百姓願來我朝募工,那是求之不得,朝廷可從未限制他們入境過。」

    剛剛陞官的萬世芳也出班說道:「林大人所言極是,且本官以為,民間需要勞力,朝廷就算想禁也禁不了,也沒必要去禁,他國百姓前來募工的人數越多,於國於民越有利,本官以為,朝廷理應鼓勵我朝百姓去周邊各國招募勞力。」

    楊逸覺得自己的想法確實太超前了,太脫離現實了,在這個年代,掠奪人口絕對不是什麼稀奇事,大家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在各國的戰爭中,人口往往是雙方爭奪的主要資源之一。特別是外族入侵時,從來沒有放棄過掠奪人口的行為。掠奪人口這四個字從未遠離這個年代。

    楊逸擔心朝中官員會反對「引進勞力」,弄了半天,這完全是他杞人憂天,他不禁自嘲的笑了笑,看來自己還沒有完全融入這個時代啊!(未完待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