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正文 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
    府麟路戰役也到了尾聲。

    元昊已得到野利遇乞大敗的消息,氣得罵娘。

    可是府麟路戰役到了關健時候,只能寫信斥責野利遇乞,但他沒有想到宋朝三路安撫經略使膽子那麼大,居然主動入侵到西夏境內。

    膽子小,只有范仲淹膽子小,韓琦膽子比鄭朗膽子還要大,即便是范仲淹,只是軍事理念不同,又是一個膽小之輩?

    接著得到賞移口失守消息,偏偏張亢開始主動率領軍隊從建寧寨走出來。

    元昊鬱悶得要死。

    現在率軍回去也來不及,韋州城必然失守,於是對鹽州與靈州下令,給我守好,若是宋軍前來,最好將他們拖住,這時他已有了撤軍的打算。不但撤軍,還想將三路人馬在銀川平原吃下。

    於是氣撒在張亢身上。

    張亢軍隊到了兔毛川,又是兔毛川!

    但是府州去向麟州的必經之路。

    元昊親自率領數萬軍隊殺了過去,於是羞侮再次開始。

    許多後人將元昊誇成一個偉大的軍事家,鄭朗很不同意。

    這人不是軍事家,只是一個運氣好,很無恥的土匪。

    平回鶻沙州,沙州漢人內亂,回鶻分裂,讓他得逞。兩伐吐蕃,丟了有十萬人馬,輸得差一點連褲子都沒得穿。然後吐蕃內亂又開始,讓他撿了便宜。侵犯宋朝,好水川三川口那麼多優勢兵力,只獲得一個慘勝,府麟路丟臉丟到美洲大陸了。定川砦不算,若宋軍是一隻綿羊帶著一群獅子,定川砦那次是一頭豬帶著一群綿羊。不用李元昊,換韓琦來,也將葛懷敏殺得丟盔卸甲。與契丹人之戰,遼興宗是一個乖寶寶,做強盜來敲詐宋朝,都敲詐得那麼可愛。就是這樣,還靠了一場大風才艱難的獲勝。

    宋朝若不是一群文人領導,換成張亢、老種、狄青掌管三路,元昊就會死定了,能讓這三人活活玩死。

    他勝的不是宋軍,而是宋朝悲催的祖宗家法。

    所以此次丟了這個巨大的漏洞,讓鄭朗利用歷史記憶,放大成一個巨大的黑窟窿。

    兩個主帥直接決戰。

    這是一場極不對等的戰爭,論名氣,元昊名揚中外,張亢是什麼?一個書生。宋朝軍隊只有三千餘人,還多是步兵。西夏三萬多人,還全部是西夏的主力騎兵。地勢是在平坦的兔毛川,更利於騎兵衝擊。

    戰爭開始。

    張亢做了一些佈置,先讓張岊率一部分強弩兵埋伏於兔毛川北邊的矮山後面,屬下萬勝軍與虎翼軍交換戰旗。

    萬勝軍乃是朝廷禁軍,多是京師招募來的市井無賴,當個城管,砸個小商小販小菜農的還行,但千萬不能讓他們上釣魚島,那準得壞菜。這支禁軍戰鬥力很差,西夏人美其名曰東軍,鄙視宋軍的,意思與東惡病夫差不多。另一支軍隊構成就十分複雜,有邊民,有折家軍子弟,有其他地方百姓,但就是這支構成複雜的虎翼軍,在府麟路戰鬥中一直表現得很強悍。

    佈置完後,張亢站在虎翼軍中指揮,元昊到來,看到宋軍站穩陣腳,看了看旗子,想都沒有想,往虎翼軍衝來。

    以為攻打的是萬勝軍,比較容易啃,只要擊敗萬勝軍,萬勝軍崩潰,必然連帶著虎翼軍敗退,這一戰就會將宋軍全部殲滅。

    數次攻打,但遭到虎翼軍的頑強反擊,啃了幾次沒有啃動,士氣開始低落,張亢一展旌旗,張岊率領伏軍從山後殺出,同時不停的放射弩箭。

    西夏人的頑劣再次暴露,張岊攻擊的是西夏側翼,缺少保護,一批批弩箭射來,倒下許多士兵,側翼有一部分將士向中路逃竄,連帶著西夏整個大軍的陣型產生混亂。

    戰機僅是眨眼之間,張亢抓住,喝道:「殺。」

    數千宋軍勇敢的殺了過去。

    西夏軍隊正在混亂之中,再加上張亢兩軍的衝擊,無論元昊怎麼喝阻,許多軍隊開始逃跑。

    兔毛川又開始上演了一出離奇的故事。

    三萬多西夏的主力騎兵,還是西夏皇帝親自率領的,居然被三千多宋朝步兵追得落荒而逃,不但大敗,又讓宋軍砍死數千人。

    元昊被張亢打成一個呆子。

    逃了回去,呆若木雞,這還是宋軍嗎?怎麼感覺到比唐朝軍隊還厲害。

    張亢穩打穩扎,步步為營,開始修寨砦,清寨、百勝、中堠、建寧、鎮川,一步一個腳印,向麟州城靠近,同時時刻提高警惕,準備再次複製兔毛川戰役。

    元昊大軍就在不遠處,可看著他在慢騰騰的築寨,硬是不敢動。情形可以仿照南北朝時的猛人陳慶之,七千漢兵撤退,二十萬胡人在後面不敢上來,西夏沒有二十萬人馬,張亢也僅是陳慶之一半兵力。

    西夏人撤軍。

    張亢將元昊打傻了,還有其他三個因素。高繼宣終於回到太原,朝廷查了查,詳細情況還沒有查出,已證實一半鄭朗所說的話。於是將楊偕貶到滄州做知州。

    楊偕不服氣,像史上一樣,不停的上奏折,向朝廷提建議,說謀略。

    幹嘛呢,范仲淹與韓琦、龐籍等人到了陝西,那麼多軍政大事,也沒有寫過幾篇奏折,鄭朗更少,平均一個月都沒有一份奏折,若不是為了太子的事,奏折更少,說不定等打完了,來一個打包,用一篇奏折總結。

    用意很簡單,不能讓趙禎將他遺忘,可這一回他能不能達到效果,不大好說。

    高繼宣於冬月底到了太原,終於一切上了正軌,開始備軍,不備不行,當真楊偕在太原練軍,練個大頭鬼!

    看到高繼宣回到太原,麟府路百姓有了盼頭,逃到河東境內的民吏與僧道們,一個個來到太原,請求高繼宣發兵援助。高繼宣召見給了承諾……」賜茶安慰。朝廷又著李興為麟府路緣邊都巡檢使,此人原來是西夏的一個團練使,也是一員勇將,屬於親宋派,不同意元昊稱帝的做法,於是投奔宋朝。復詔投降西夏的蕃官馬崖、西界首領拉旺、唐龍鎮首領來守順、巡檢乜羅,雖協昊賊過界,但能挺身自歸,授節度、觀察至刺史,仍以錦袍帶賜之。

    這份詔書很難說好壞,無形中等於鼓勵以後諸蕃投降西夏,反正只要重新歸順,非但無罪反而有功,但在這時,能起分化作用。

    元昊在軍中也聽到這些消息。

    致命的還有麟州,苗繼宣與王凱在城中看到西夏人有些不對勁,苗繼宣想了一個辦法。

    元昊正坐在帳蓬裡發呆,有時候也看看麟州城,奇怪了,為什麼能堅持那麼多天,這天他走出帳蓬,又在看,只要麟州城拿下,局面馬上就能扭轉過來。

    然後看到一件事,宋朝人很忙碌,一大群人正在往城頭上挑東西,修築工事,一邊修一邊將一桶一桶的物事倒在城頭上亂抹。那居然是濕泥!

    看到泥漿一滴一滴的往下淋,元昊彷彿是晴天聽到一個霹靂,被雷轟到了。

    狠狠雷在哪裡。

    將那個叛徒抓來,責問道,你不是說麟州城中沒有水嗎?只要三天,城中會一滴食用水也沒有。但現在呢,堅守一個多月後,城中的人居然用水和稀泥來玩!

    下令將這個叛徒砍首示眾,心灰意冷之下,率軍撤退。

    與鄭朗多少有些關係,關係不大,元昊已經打算坐視韋州城與鳴沙城失守,甚至刻意拖延,誘使鄭朗率軍深入到靈州。然而鄭朗沒有上當,元昊只好望洋興歎。

    龐籍來了精神,只能說一個比一個精。

    他更加在坐看,若鄭朗勝了,會出擊,不勝保持軍隊不動,因此將軍隊準備好了,一直沒有發兵。石門川大捷,鄭朗發兵攻克韋州消息傳來,再加上元昊兵退,立即出兵橫山寨,連續掃蕩十幾個小寨子。

    但此時心中也有些後悔,自己雖參與了,連個湯也沒有撈到喝,只喝了一個湯渣子。相反,鄭朗那邊立了功,范仲淹參加了,韓琦參加了,府麟路如此堅強,似乎只有自己這一路不光亮!

    一怒之下,所破寨子全部屠殺一空。

    ……

    野利遇乞正在吐血,是三千俘虜,全部是老弱病殘,有的人還缺胳膊少腿的。

    俺們要這些戰俘幹嘛?

    氣得對老種大喝:「你們宋人欺人太甚!」

    「你說他們不是你們西夏人?不是你們西夏戰士?他們是為誰受的傷?」老種從容問道。

    「你,你……

    常明德在邊上做了一個手勢,一個個台階。

    不是還給你俘虜,而是給你與你們西夏人台階下的。

    野利遇乞氣得不語。

    老種又從容說道:「我朝五萬多主力軍隊從賞移口南下,要不要順道繞到天都山來?」

    威脅,**裸的威脅!

    楊文廣搖頭,做魚肉就得要有做魚肉的自覺,敗到這種地步,為什麼還不清醒?

    不用威脅,威脅已經到了,鄭朗估計野利遇乞看到這些戰俘後也會發瘋,於是派了狄青率領七千鐵騎,從漫移口,也就是後來宋朝築的勝羌寨處的小道抄近直奔天都山,以助其威。

    元昊頭腦有時候很不清醒,他能存國簡直是一個奇跡,看一看,他力挑回鶻、吐蕃與宋朝,最後連契丹也敢挑。鄭朗真擔心元昊會失去理智,頭腦發瘋。

    交換搭成,西夏人有一個台階下,大家暫時相安無事,然後再來。

    不火拚,但一步步將元昊磨死。

    三千名俘虜給台階是其次,主要是逼出來的。

    戰爭很慘酷,傷殘經常發生,西夏人兩次大敗,傷殘跑不動,只能做俘虜,特別是那次火藥大爆炸,讓許多西夏士兵炸成殘廢。

    為有充足兵力備戰,野利遇乞第二次徵兵徵得很凶,一些老弱病患也被徵召進來,這些人全無鬥志,也是俘虜主要組成之一。

    既然奉行不殺俘的政策,這些老弱病殘更不能殺。然而留在後方做什麼?一年再花許多錢帛來贍養?不殺俘已算不錯,再贍養這些老弱病殘,鄭朗腦袋可沒有壞。

    於是一股腦,還是還給西夏。

    還有一個作用野利遇乞暫時沒有想到。中間有幾百名戰俘是刻意從後方挑選過來,他們親眼見到涇原路的民族政策,回到西夏境內後,會無心的替宋朝宣傳。

    元昊會派兵阻止各部叛逃到宋朝,可強行阻止,西夏境內必然產生惡化。依然是戰爭,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效果不亞於兩軍交鋒。

    看著七千宋朝騎兵到來,野利遇乞終於沮喪的答應此次交換。

    即便沒有來,李寧明他當真不要了?

    兩軍於沒煙前寨會合,鄭朗看著這些戰俘,伸出手說道:「歡迎回家。」

    劉平、石元孫、李士彬與兩百多名將士同時泣不成聲。

    鄭朗心中叫了一聲僥倖。

    似乎後來劉平看到回家無望,在西夏取妻生子,這是男人的生理需要,蘇武也娶了一名匈奴牧羊女,但放在宋朝有可能做出許多文章,王信第一個會找到劉平算秋後賬。

    而自己曾經力保過劉平,到時同樣會惹上無辜的一身騷。

    還好,劉平暫時沒有娶妻,這個麻煩免去。

    不認識,詢後才知道誰是劉平,誰是石元孫,誰是李士彬。

    上前施了一禮,說道:「見過劉太尉。」

    劉平伏在地上,衝著東方號淘大哭:「陛下,臣罪該萬死。」

    其他將士跟著也大哭起來。

    鄭朗無奈,只好讓他們發洩,特別是李士彬,一個勁的抽自己大耳光子。

    開始鄭朗對李士彬不抱有好感的,三川口大敗,金明三十六寨丟失,李士彬的驕傲自大,與范雍的昏庸,是兩個主要責任人。後來又知道他貪墨山遇的財寶,成為山遇惟亮慘殘死的導火索,更不抱有好感。考慮到他在羌人中的聲望與號召力,才點名將他贖回。

    此時看到他將自己臉蛋都抽腫了,心中也產生一些憐惜。雖犯了錯誤,但此人對宋朝忠心無用置疑。

    哭得差不多,鄭朗說道:「回去吧。」

    劉平等人才站起來,向鄭朗施禮。一路上聽狄青說過鄭朗的故事,也知道是鄭朗用西夏太子換他們回來的。

    將自己與西夏太子等同,心中很感動。

    鄭朗不想解釋,這些人對宋朝很忠心,也很勇敢,但軍事天賦,包括劉平在內,都不怎麼樣。三川口一戰中,軍事天賦好的是兩名副將,犧牲的郭遵與王信。

    一路南下。

    回來得比較及時,元昊決定撤退,於是兵貴神速,想於半路狙擊一下鄭朗的軍隊。一路趕來,直撲到鎮戎寨前,鄭朗早押著俘虜去了後方。元昊不敢再往裡追了,調過頭,圍攻高平寨,讓寨上一頓亂箭射死了幾十人,灰溜溜返回。

    慶歷元年兩國的戰事終於結束,但強盜來了。

    ……

    宋朝與西夏打得熱火朝天,契丹在邊上看得喜不自勝。

    已經得到一些好處,西夏人物資短缺,只好便宜的將牛馬羊駝賣給契丹人,契丹人將戰馬留下,牛羊再兜銷給宋人,轉一下手,得了許多財帛,還白白得到許多戰馬。

    鄭朗提議,宋朝派了一些探子潛入契丹邊境,散佈興平公主的死因,怎麼死的,鄭朗也不大清楚,有人說興平公主是李元昊不喜,憂慮而死,有人說是興平公主撞見李元昊鳩母,讓李元昊殺死。

    鄭朗沒有採用前一種說法,而是採用了後一種說法,說是興平公主看到李元昊在鳩母,大義凜然的上去勸阻,李元昊惱羞成怒,將興平公主殺害。刻意替興平公主塑造了一個偉大的形象,來反襯興平公主的冤死。

    說法未必對,但興平公主死得是很不正常。

    謠傳很快在契丹境內傳開,遼興宗十分不喜,正好元昊在府麟路,派使者再次過去責問。

    元昊一口咬定是病死的,當時他正陷於泥潭裡,又低三下四的陪禮道歉,進獻一批宋朝戰俘與大批牛羊給契丹。勸契丹乘機出兵將關南十縣收回來。元昊的禮物遼興宗沒有看上,太窮了,這群西夏人。

    但聽到宋朝討伐元昊屢敗,動了念頭。

    什麼討伐屢敗?宋朝根本就不叫討伐,三川口與好水川雖敗也猶榮,府麟路更是大勝,十幾萬西夏軍隊氣勢洶洶而來,包括押糧隊在內,僅只有兩萬幾千宋軍,就是這兩萬幾千宋軍,至少擊斃三萬多西夏戰士。真正慘敗是在後面一戰,定川砦。

    但契丹人正在快活,也沒有派斥候細細查問,反正聽到好水川與三川口敗了,豐州淪陷,遼興宗認為機會來了。

    所以鄭朗說他是乖寶寶。

    宋朝雖然偏軟,也是一個龐然大物,想要出兵,最少得問問清楚。沒有問清楚,便將群臣召集商議。契丹的葛懷敏,南院樞密使蕭惠站出來。宋朝三川砦十分悲催,契丹河曲之戰也十分悲催。

    宋朝君臣聽葛懷敏誇誇其談,嗯,這個人不錯,是第二個曹瑋。

    蕭惠也有名氣,遼聖宗攻高麗軍,其人治軍嚴謹,隨遼聖宗破高麗軍於奴古達北嶺。但不要弄錯了,那不是蕭惠指揮的戰役,而是遼聖宗親自指揮的戰役,不代表蕭惠能力。後來蕭惠親自指揮過一場戰役,奉命征甘州回鶻,與阻卜軍戰於可敦城,大敗。契丹仍沒有認識到他只是一個花架子,繼續以為他頗有軍事天賦,再加上他出身名門,乃是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有許多人替他鼓吹,這些年官越做越大。

    與葛懷敏是何其的相似。

    俺是一個有本事的人,怎能害怕宋朝,大聲說道:「宋人西征有數年之久,師老兵疲,陛下若親率六軍討伐,必定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也不能說沒有道理,理論上兩國一旦朕手,有九成把握能將宋朝驅逐到長江以南,提前讓宋朝成為南宋。

    但僅是理論,實際操作不是那麼一回事,就如當年劉宋朕合柔然與匈奴,三國進攻北魏。若統一行動,北魏必將滅國,但最後呢?反而成就了北魏拓跋燾的豐功偉業。

    可以出兵,出兵效果會很好,但人選肯定不能是遼興宗或者蕭惠,若是此二人,後果又不能預測。

    與宋朝一樣,和平已久,不想打仗的大臣同樣很多,北院樞密使蕭孝穆便說道:「以前太祖南伐,終以無功,跟著聖皇帝擊唐立晉,石重貴叛,長驅入汴,但因為漢人紛紛反抗,最後不得不撤回,連兵二十餘年,僅得和好。今天國家比昔日富強,可是勳臣宿將,往往物是人非。宋朝又無罪,無故伐之,其曲在我。何況勝敗不可預料,請陛下明察。」

    遼興宗不聽,盲目的將諸軍向幽州調動。

    乖寶寶撿便宜開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