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香眉頭微微一鎖爾後細細想了片刻後方才緩緩點頭應允,郝召見狀又上前兩步待距離近了才再次開口小聲說道:「娘娘,您若留下未必能保護的了皇上,但若您此刻不走那便會立刻害了皇上。」孫尚香聞言冷目看向郝召,正欲出言怒吼之時卻發現郝召右手自懷中悄悄取出一物,那物暗黑無光,灰濛濛的面上似乎浮雕著一個字。孫尚香見到此物頓時雙目瞪起,爾後略帶喜悅的問道郝召:「難不成你是……」
郝召拱手連忙打斷說道:「太后娘娘,還望您三思。」說著郝召緩步退了回去,孫尚香則再三思索起來,覺得郝召說的沒錯即使在此拚鬥一番血濺慈寧宮那也無法改變任何事實,既然如此她又何必白白犧牲這些女婢的生命呢。孫尚香緩緩丟下手中寶劍,眾女婢見狀不禁大聲叫道:「太后娘娘!」孫尚香緊閉雙眼淡聲說道:「將兵刃都放下。」女婢聞言再次同聲叫道:「太后娘娘!」孫尚香睜開雙眼正聲令道:「將手中兵刃都放下!」女婢聞令各個嘴巴撅的老高,但還是堅決了執行了太后娘娘的旨意。
郝召見狀令將士收回兵刃爾後拱手說道:「勞煩太后娘娘收拾行裝,今日末將便會護送娘娘起程。」孫尚香怒目看向郝召冷聲說道:「你們倒是性子急的很吶!」郝召拱手恭敬說道:「回稟太后娘娘,末將也只是尊聖旨行事。上面言明,是『旨到之時即刻起程』。」孫尚香冷哼一聲轉身離去,眾女婢也隨之跟隨離去。
一個時辰後,孫尚香及其身邊的百十女婢乘坐二十一輛大車在禁軍的護送下出了皇宮、出了洛陽城。
孫尚香掀開鳳鸞車簾向後身後漸遠的城池看去,眼中淚光閃動,心中不禁暗自祈禱起來:「望天祐吾兒!願中華社稷永存天地……」隨著風聲,孫尚香的祈禱被漸漸遠去,此時也只有上天知道她的祈禱究竟有沒有被上天聽到。孫尚香被逼走了,侯譽的日子安生了一段時間,而有三月之後朝堂之上這一任新上任的太僕又站出來說話了。太僕言夜觀天象,君星濁暗煞氣愈重,這樣下去只能給帝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侯譽這次有了上次的經驗教訓於是強壓心中怒火盡量心平氣和的開口問道:「那依太僕之言,該如何破解啊?」太僕聞言立刻喜上眉梢的說道:「夜觀紫微星東愈亮於南、太微星澤於北,於此推斷將有一人能拯救中華帝國之命運。」侯譽條件反射的問道:「那是誰啊?」太僕卻認真的大聲回道:「洪宇冠於北,方離起於東,山者靠於天注。這是暗指靠山王,洪方吶!」說著對洪方行了一個大禮。
侯譽聞言心中憤慨萬分,洪方則心中暗罵:「編,真能編!你是屬編輯的吧,還一套一套的,不過編的很好,日後有賞!」洪方心中雖這樣想但面上卻是一副愁容,並立刻跳起來大罵太僕妄言。眾臣見狀立刻集體跪倒再次懇請侯譽讓位,侯譽氣的雙手狠狠握住龍椅卻發作不得。洪方則是上竄下跳的非常誇張的謾罵著群眾,大有一副別人要推他入火坑的氣勢。侯譽此朝沒有給出答案,只是事後每隔兩日群臣都會提及此事,最後弄的侯譽稱病欲不再朝。
侯譽躲入後宮,本以為會小得清閒,卻不想百官衝入後宮之中手拿擬好的聖旨和玉璽逼著他蓋章准奏。侯譽被百官拉著強硬按著他的手該下了玉璽,百官手握聖旨三拜謝恩而去。侯譽仰頭流淚叫道:「天欲亡中華也!天亡中華也!」三日後侯譽再朝,正式頒布聖旨被逼迫的宣佈讓位與靠山王洪方,而洪方卻斷然拒絕了。侯譽心中感慨良多,以為靠山王是真無意篡位,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百官再次逼宮求旨,如此這般三次宣旨退位讓賢於靠山王,這樣洪方才接下了聖旨。此時侯譽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洪方再講究的虛偽的排場而已。
皇帝下旨讓位靠山王,並決定三月後於皇宮乾坤壇行讓位大典。此檄文一出,如在平靜的湖中扔下了一塊巨石,頓時激起了千萬層浪花!先是河北辛氏家族帶頭響應,遵從洪方為皇帝。而此時沮授、審配等老臣早已或亡或退,河北地界已然是辛氏一家獨大。河北之地,除了鄴城太守陳宮之外皆是一片贊同之聲。從而,鄴城成為了辛氏欲征之地。再說漢中,諸葛亮、賈詡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發表聲明,堅決抵制洪方偽帝並逝師欲入京勤王。不過司馬懿和陳泰率軍死死堵住了入京的道路,所以一時間他們也無法確實有效的做出任何反擊行為,只是平穩紮實的做著戰爭準備工作。
西蜀聽聞此消息也即刻在邊境集結了大量軍隊,準備再合適的機會也卻撈一杯美羹,所以漢中的軍隊現在是進退兩難。東吳再得到此消息後也是第一時間在邊境集結了大批軍隊,亦準備尋機發難中華。中華邊境雲翻湧動,難得的安和景象再次被打破,戰爭的苦難準備再次降臨三國大地。
而就在此時,兗州陳留處。
這裡本來也是積極響應洪方稱帝的地方,不過陳留太守卻在公開宣佈遵從聖旨的當天被侯鋒斬於點將台上,千萬官兵欲將其擒拿之,然而當侯鋒表明其身份之後卻沒人敢動了。在侯鋒一頓慷慨激昂、極具煽動性的演講之後陳留軍兵竟然就『反』了,當然他們反的不是中華帝國而是反的洪方偽帝。他們此時也成為了國內第一支反對洪方篡位的軍隊及郡城。侯鋒高舉討逆大旗,命百十信兵將早就準備好的蓋有中華大將軍王印璽的令書火速發往各處。同時周循、孫紹二人再次請得周瑜出山,任侯鋒討逆軍首席軍師。
周瑜在陳留幫助侯鋒招兵買馬佈置軍事,而那些背負沉重使命的百十信兵也在日夜兼程的趕往各地……他們也許不知道背上的這些令書的人有多麼的重要,但他們卻知道這一封封令書卻關係著中華帝國未來的命運,所以就算他們跑死在路上也不敢稍作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