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鼎 第六卷 王師北向狼煙起 第352章 紅頂商人
    全文字無廣告     第352章 紅頂商人

    秭陵,楚王宮上書房。 全文字無廣告

    項莊正召開御前會議,議題是怎麼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參與會議的除了令尹項他,還有上大夫武涉、衛將軍畢書以及百里賢等人。

    糧食短缺的確已經成為困擾楚國的頭號難題了。

    看看人家劉邦,剛剛征發五六十萬大軍跟匈奴人打了一大仗,氣都沒喘,立刻又征發幾十萬大軍準備攻打荊襄了,再看看楚國,十年積蓄好不容易才贊下了一百萬石糧食,可是巴蜀、淮南兩仗打下來,差不多就見底了。

    巴蜀雖說是糧倉,可存糧都運去咸陽了,楚軍並沒有撈到什麼油水。

    江陵倒是有糧食,可杜洪那個老匹夫在城破之前竟然一把火燒了倉廩,江陵城內的軍械物資倒是沒什麼損失,可倉廩裡積攢的五六十萬石糧食卻全化成了灰,要不是這樣,荊襄之戰楚國怎麼也能征發十幾二十萬大軍。

    項莊沉吟了片刻,說道:「荊襄之戰,最後說不得還是得征發大軍。」

    荊襄之戰,楚軍雖說是以逸待勞,又有堅城可守,還有高初坐鎮,可如果漢國發動幾十萬大軍來攻打,還有彭越的梁國大軍,楚軍能不能守得住還真的難說,一旦江陵告急,項莊當然不能坐視不理,發動大軍前往救援那是必然的。

    而且救兵如救火,楚國現在就得做好發兵的準備。

    畢書沖項莊一揖,說道:「大王,徵召府兵不是問題,江東五郡的府兵已經補足,只需一紙詔令,半個月內就能召集二十萬大軍!」

    「等等,等等等等。」項他急搖手道,「二十萬大軍?!大王,現在太倉裡可就剩下幾萬石糧食了,這都已經是夏季了,這風災可是說來就來,這點糧食還得留著救急呢,這時候徵召二十萬大軍,將士們吃什麼?臣可變不出糧食來。」

    項莊苦笑:「寡人也沒說要從太倉支糧啊?再說這幾萬石糧食哪夠啊?」

    項他說道:「不從太倉支糧,糧食從哪來?自推行變法以來,江東各大世家、各郡士族跟朝廷的關係就一直很僵,再想從他們那裡借糧恐怕是不可能了,強行徵糧、或者從市場上大量購買的話,則肯定會引發人心動盪以及楚地糧價的飛漲。」

    項莊默默點頭,強行徵糧是絕對不行的,現在楚國的變法才剛剛有點成果,老百姓也已經慢慢認可了新法,這時候可不能幹殺雞取卵的蠢事,哪怕是向世家、士族徵糧也不行,世家、士族同樣是楚國百姓,而且還是百姓中的精英,豈能隨便得罪?

    不過,項他的另外半句話卻提醒了項莊,為什麼不從民間購糧?

    單單從秭陵糧市上購糧肯定不行,秭陵糧市不大,每天的交易量也就幾千石,你一傢伙全買走了,秭陵城內的官員、士紳、家屬還有手工業者可就沒飯吃了,這樣一來,肯定會導致糧市扭曲,糧價出現飛漲,這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從整個江東乃至整個楚國購買糧食卻是完全可以的。

    楚國的稅率是十稅一,換句話說,百姓上繳國庫的糧食僅僅只是收成的十分之一,所以國庫雖然拮据,可百姓家裡卻有餘糧,雖說每家每戶手中的餘糧都不多,三五幾石的,可要是攏到了一塊,那總量就相當可觀了!

    不僅江東,荊襄四郡、巴蜀兩郡的百姓恐怕也有不少餘糧。

    當然,百姓手裡有餘糧是一回事,他們願不願意賣又是另一回事。

    在古代華夏,主體經濟模式是小農經濟,所謂小農經濟,就是每家每戶都能生產幾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他們自己種地、自己織布,自己養雞養鴨,他們幾乎不需要從市場上購買商品來改善生活,這種情形之下,他們是不會出賣多餘口糧的。

    譬如現在的漢國、齊國、趙國、梁國、燕國等等,都是小農經濟,在這些國家,政府要想從百姓手裡買糧食,基本就是癡心妄想!

    此前項莊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也是基於這樣的慣性思維。

    但是事實上,楚國卻是個例外,楚國從變法之初便大力獎勵工商,經過十年的發展,楚國的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不僅商品式樣、種類、品質有了長足發展,而且隨著大型手工業作坊的出現,商品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在楚國,百姓自己種麻織布,遠不如從市場上直接購買,自己種糧釀酒,也遠不如直接購買酒坊的白酒便宜,而且味道純正,其餘諸如農具、紙張、書藉、餐具等,更是只能從市場上購買,可這些都需要貨幣,易貨貿易已經消亡了。

    所以,楚國百姓出賣多餘口糧的意願就要強烈得多,他們只有將多餘的口糧變賣成為貨幣,才能從市場上購買商品改善生活。

    也就是說,楚國並不是沒有糧食,只是分散在民間,而且老百姓也願意賣糧。

    不過,從百姓手中收購餘糧,這是個龐大而且繁雜的工作,讓郡、縣、鄉、亭等政府機構去幹這事,效率低下不說,各級官員肯定還會趁機中飽私囊,這肯定是不行的,項莊腦子裡一下就跳出了一個詞——紅頂商人!

    跟政府機構的官員相比,商人更能吃苦,辦事效率更高!

    而且跟商人做生意財務明晰,免去了貪墨剋扣的風險,商人提供多少糧食,朝廷支付多少金幣,一分錢一分貨,清楚明瞭。

    華夏歷史上,商人地位是極低的,直到滿清末年才出現紅頂商人。

    所謂紅頂商人,就是擁有官方背景的特殊商人,譬如大盛魁,清初康熙征準噶爾時,大盛魁的三個創始人被特許隨軍貿易,最後發展壯大並且壟斷了對蒙貿易,又譬如胡雪巖,由於有左宗棠的鼎力支持,最後成了華夏國當時的首富!

    這些紅頂商人之所以能夠發家,跟官方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不過反過來,這些紅頂商人也給了官府極大的幫助。

    譬如康熙征準噶爾,若不是諸多商號小販隨軍貿易,恐怕連軍糧供應都是個問題,準噶爾也未必能夠打得下來,還有左宗棠,若不是胡雪巖四處借貸、鼎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組建起洋槍隊,也根本不可能有後來收復新疆的壯舉。

    如今的楚國,商業正逐漸興盛,尤其是有功將士、陣亡將士的賞金、撫恤金發放後,江東四郡的商業更是出現了空前繁榮,商業的繁榮,隨之而來的便是稅收釐金的激增,所以說楚國的國庫並不差錢,至少收購糧食的資金絕對不是問題。

    按照現在的糧價,一石米一百錢,一金幣就能買二十石!

    如果將國庫裡的錢全部用來買糧,至少能夠購買兩億石!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國庫裡的金幣是絕對不能全部投放市場的。

    就像後世華夏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你理論上可以印無限的鈔票,可實際能夠投放市場多少鈔票又是另一回事,四萬億不是說投放就能投放的。

    項莊給有功將士、陣亡將士一傢伙發放近千萬金幣,這就相當於已經搞了一個四萬億的刺激計劃,這勢必會引發市場的通貨膨脹,在這個時候,如果馬上又往市場上再投放另外一個四萬億,那麼整個市場,整個貨幣體系就肯定崩潰了。

    但是,拿出十幾二十萬金,購買一兩百萬石糧食應該是可以的。

    那麼,讓誰來當這個紅項商人呢?項莊腦子裡立刻浮起了一個窈窕的身影。

    當下項莊對諸大臣說道:「行了,今天就先議到這裡吧,你們都先回去吧。」

    項他、武涉等人面面相覷,這才議了個開頭就不議了?不過,並沒有人質疑什麼,當下眾臣紛紛起身告辭而去,項莊又吩咐晉襄道:「子成,你這便去一趟巴蜀驛館,請秦夫人過來,就說寡人有急事跟她商量。」

    ##########

    所謂巴蜀驛館,其實就是專門用來招待巴蜀官員、豪強的驛館,集住宿、用餐於一體的官方服務機構。

    後院廂房,秦夫人正在繡制錦袍。

    侍女玉兒一邊打下手一邊讚歎道:「夫人,你的手可真巧。」

    秦夫人微微一笑,並沒有說什麼,玉兒摸了摸光滑的錦鍛,又道:「這料子可真滑,該是最上等的蜀錦吧?咦,還款式,好像是男人穿的錦袍,夫人,你該不會是有了相好的,然後繡這錦袍向他表明心跡吧?」

    「死丫頭,你胡說什麼呢?」秦夫人嗔道,「這是給大王繡的。」

    「大王?」玉兒愣了愣,又低笑道,「難怪夫人最近常常進宮,嘻嘻。」

    「死丫頭,你胡思亂想些啥?」秦夫人白了玉兒一眼,越發嬌嗔道,「我繡這件錦袍送給大王,還不是為了秦家?大王若是能夠允許秦家在巴蜀經營釀酒作坊,那秦家就又多了項產業了,重現昔日的輝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玉兒上上下下打量了秦夫人幾眼,笑道:「夫人你把自個洗得香噴噴的送進宮去,可比送一件錦袍強得多了,嘻嘻。」

    「你個死丫頭,看我不撕爛你的嘴。」秦夫人大羞,伸手來抓玉兒。

    主僕倆正廝鬧時,門外忽然傳來了老僕秦福的聲音:「夫人,大王請您進宮,虎賁中郎將都已經駕車在驛館外等著了。」

    ###########

    ps:不好意思,發晚了。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