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在商業醫院對面停了下來,放眼眺望,依舊是一巷繁華。之前似乎從沒仔細的觀察過D城這條出名的“二奶街”,精致、時尚一水兒的風情小店。
卓芙蓉仰望著“了緣堂”門楣上的巨幅“天眼”,按響了手裡的防盜遙控。躬身開啟卷閘下方的門鎖,話起了家常,“阿色,你知道人們為啥管這兒叫‘二奶街’麼?”
“宰人唄。”郎釋桓緊跟著對方進了門,“說實在的,我不認為在這兒消費的都是‘二奶’,大多數是那種夢想著當‘二奶’的主兒。”
“顏姐說,這條街開店的是二奶,真正有消費力的也是二奶。隔壁的時裝店整天門庭若市,那些超有實力的都是一年扔下十萬八萬在櫃台上,啥時候有新款啥時候打電話。”
“了緣堂沒有這樣的顧客?”
“巴不得有。不過……”在櫃台裡補上了貨,回頭聳了聳肩,“來我們店裡的多是三四十歲的大姐,也有開寶馬的,貌似都是‘地主婆’——不是老公牛逼,就是自己做生意的。”
朗視桓幫忙點燃了油燈,對著赤紅的“作明佛母”拜了三拜,“你家佛多,進門的都是天人菩薩,閻王小鬼都得退避三捨。”
“呵呵,主要是這些佛珠什麼的太古板了,年輕的女孩子不太喜歡。很多大姐請一串死貴的珠子准備帶一輩子,小女孩才不那麼想呢,常換常新多好?”拿起抹布撣了撣櫃台,“還有那些佛像擺件,沒個家要那些往哪兒擺?”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頭圈住對方的腰身,“老公,跟你申請個事兒,咱家雖然快揭不開鍋了,可我想請尊佛。結婚的新房子裡別的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佛。布置婚房的時候,在廳裡弄個佛龕行嗎?”
揚手拿起貨架上的佛教十字繡,“我建議你買這樣的,自己繡一副。大不了我出錢,挑個大的,不就二百多塊嘛!”
“四臂觀音?”看了看繡品的封面圖案,“滿繡的,呃——八十多公分的,那得繡多長時間啊?繡到明年也繡不完。”
“慢慢繡唄,虔誠啊!順便磨練一下自己的心性。學學人家顏如玉,每穿一顆珠子,繡一針都念一遍‘嗡嘛呢唄咪吽’,活也干了,經也念了,即利益自己又回向眾生。”
“我琢磨琢磨吧,我擔心繡幾針就扔下了。嘿嘿,顏姐有一副繡完的,我我我生個方子跟她要個特惠價。”
“你就說你結婚布置婚房,顏如玉一准白送你了。”挑起珠簾,徑自進了佛堂。
探進來的腦袋將珠簾上的八吉祥劈開了兩半,“哎,什麼意思嘛!欺負顏姐心善,坑人家東西啊?佛像佛珠這些東西是要花錢請的,哪怕花一塊錢,也是個布施心。你呀你,成天就想著白拿白占!”
“我那是不見外,把顏如玉當姐妹看。別人繡的我還不稀罕呢,白給我都不要!往後咱倆的日子好過了,我也在櫃台上扔個十萬八萬的,回頭有新貨就給我打電話,什麼沉香啊,蜜蠟啊,我成箱成箱地往家搬。”
“靠!十萬八萬也就買兩三串,還‘成箱’。”
“所以,就別怪沒‘二奶’來你家入股了。在別人家櫃台上扔三五萬夠穿一年的新衣裳,夠別的女人羨慕一年的。在你家就買一串珠子,羨慕一次就完了,滿足不了虛榮心。”接了壺水,按亮了指示燈,“人啊,就喜歡自欺欺人。當‘二奶’究竟是苦是甜,其實那些‘二奶’的心裡最清楚。買衣服買奢侈品都是假的,惹人羨慕才是真的,要不然網上哪兒有那麼多傻二B炫富?沒有別人艷羨的眼光,虛榮的人可怎麼活?看到那樣的小道新聞,我總幻想著諷刺的一幕,有人陷進了金幣的沼澤,還得意洋洋地對著路人說:看我多幸福,被這麼多金子埋了’。”
“其實,我就這樣想過,就愛跟別人比。看見別人穿金帶銀,我心裡就不舒服。我自己要是買件好衣服就愛回村裡得瑟得瑟,說不上為自己,還是為我媽,反正讓村裡人覺得我在外面混得不錯我就滿足了。”
“一輩子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累不累啊?混得好不好用別人評價嗎?”徑自擺弄著茶海上的紫砂杯,“你看看人家林晚生,看得出有錢麼?可人家是真有,所以才敢揚著下巴敲打聶琛:老子穿棉麻是環保,老子不開車是低碳,老子飲食克制是健康,老子已經不需要在世人艷羨的目光中證明自己了,老子有錢,老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事兒老子自己知道就行了。付老三開價四百萬,人家淡然一句,錢不用擔心,需要幫忙盡管說話。低調,是最牛逼的高調,我心裡就剩三個字了——崇拜啊!”
“這樣的人太少了。我見過那麼多有錢的,也就這一個怪胎。”
“我們金總也挺怪胎的,億萬身價還怕老婆!老婆說北京冷,立馬陪著到澳大利亞待產去了。生意也不管了,全盤甩給阮總,就留下一句話,一切等夫人出了月子再說。”
“呵呵,信佛的都是怪胎。比如我,放在滿街的奔馳寶馬不找,偏要嫁個無業游民。還有顏姐,倆男人倆兒子,我心裡也剩下三個字了——崇拜啊!”
“我沒信佛的時候就是怪胎,放著部長家的女婿不當,逃婚跑路了。你信前世修行一說麼?‘阿賴耶’在相續裡留下了善業的種子,不然‘天性’這玩意兒沒法解釋……”
*********************************************************************************************
【題外話】 *阿賴耶*
梵文。大乘佛教術語,意譯為“藏識”,為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一。
阿賴耶是語根 ālaya 的衍生語,意思就是“收藏”,出於《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勸請品。第十九》。為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之一,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阿賴耶識又叫做“異熟識”,它是因果業報之主體。唯識家認為,阿賴耶識由善惡業所薰習,以業種子為增上緣而招感異熟果,故稱為異熟識,它是阿賴耶識之果相。
簡單的說,業又叫業力,而力是有慣性的,表現為一種習氣。一個人前世一直在行善,就會被行善的習氣熏染,在阿賴耶裡留下善的種子,由於業力的慣性,這種善的識就會藏在阿賴耶中被帶到今生,並顯現出福報。
相反,一個人因為無明一直在造惡業,一樣會被惡的習氣熏染,在阿賴耶裡留下惡的種子,收藏在阿賴耶裡帶到今生,並顯現出惡報。
佛教的修行,就是遵從佛的教誨,依靠自身的信念與意志對抗無始以來惡業在我們自身相續中的慣性,棄惡從善,修得善果,乃至引導困惑中的眾生共同向善。
舉個例子: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同一部書,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讀取時為什麼會有千差萬別的感受?這個就可以用阿賴耶來解釋。因為讀書者阿賴耶裡收藏的善惡的種子不同,所以人從一出生,前世習氣的慣性還在,看同一種東西的角度都是前世習慣的角度,興趣愛好和著重點不同。種子在今世的因緣環境中發芽,慢慢形成了今生的個性,所以,不同的人看一本書乃至同一句話,同一個字的感受都會有所不同。
這就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心性使然。
為什麼人和人的心性不一樣呢?用佛教裡阿賴耶的觀點,我們就可以清楚的解釋為什麼百人百性了。
同一部《紅樓》在你和在他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同一棵樹,同一朵花在你眼中和在她眼中是不一樣的。你和他眼中的世界本就是不一樣的,那就需要我們用更開放,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用更豁達,更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