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一周以後就以不適應工作離開了華星經紀公司,公司內部是否還有星光的耳目不得而知,就算有,陳海已經沒有精力去顧及了,網站終於在最快的時間內開張了,而就在第二天,針對媒體和普通觀眾的試映會已經開始了,就在本城最大的電影院裡。
電影院在國內的發展十分具有時代性,嚴格來說,九十年代的電影院並不是其最輝煌的時刻,要說全民看電視的時代應該是在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多種題材、多個國家的電影一股腦地湧入中國,它們通過影院把一種新生活、新思想、新裝束甚至是新式愛情帶給了人們。很多人在《羅馬假日》裡第一次看到了羅馬的風光,無數人選擇影院作為自己的約會場所……那時的影院,地面是水泥的,牆面是凹凸不平的,座椅是五合板的,音響是絕對震人的……但人們看電影的熱情是無比高漲的。
曾有一項統計,在1979年時,全中國有293億人次看電影。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中國老百姓一年看了28場電影,一個月要看差不多兩到三場。
在2005年金雞獎頒獎禮上,劉曉慶曾說:「我很幸運自己在80年代進入電影這個行業,那個時代是電影擁有最多觀眾的時代。」
由此可見八十年代電影的輝煌程度了,進入九十年代後,以前一成不變的電影院也因為市場的變化開始了自身逐漸的改造工程。最初,這種變化並不十分明顯。從電影院的分佈來看,數量大體與人口密度成正比。鬧市地段,都少不了幾家電影院,至少在規模和硬件上在,較八十年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只是,在九十年代,隨著錄像機、VCD的誕生,也對電影院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陳海不偏不倚地正好處在這個時期的電影院裡,要把這些習慣坐在家裡看VCD,看錄像的人吸引到電影院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是操作中的意外因素了,這是一些不會因為重生就會重新逆轉的因素,但陳海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現在憋了一大口氣,要使勁地向上衝,比如這試映會,一連兩天的試映會,各個城市的傳單宣傳,媒體的宣傳,這些,陳海突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自己真的是盡力了,靜待結果如何。
媒體過來的數量相當讓人滿意,有些大型影院也派出了代表來參加,擺在放映廳門口的電影資料被取走得只剩下了十幾張,準備的數量遠遠高於過來的人數,這是陳海的點子,其他經過放映廳的觀眾也會隨手抽走《瘋狂的石頭》的資料冊子,這些人既然來電影院觀看電影,一是有這種習慣,二是有這個消費能力,這就是直接的消費者啊,陳海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真是個不錯的主意。」劉飛揚在應酬媒體的空當走了出來,附在陳海耳邊上這麼來了一句,他還趁機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我已經開始緊張了,一會兒試映的結果讓我手腳發麻,陳海,你幹嘛這麼鎮定。」
陳海馬上讓劉飛揚的手搭在了自己的脈博上,感受到陳海脈博跳動的頻率,劉飛揚吐了一口氣:「緊張的不止我一個,突然安心了。」
陳海哈哈大笑:「試映會要開始了,走吧,讓我們看看寧昊怎麼評價自己的這一部電影。」
今天石頭的主創來了一個集體亮相,主演的全部班底均數到齊,他們站在台上的態度十分誠懇,下面的觀眾與媒體都豎起了耳朵。
寧昊握起了話筒,這一刻,對他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呈現在觀眾面前,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大家好,我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寧昊,很高興今天帶著主創和《瘋狂的石頭》與大家見面,《瘋狂的石頭》中沒有大明星加盟,如果讓我形容這部影片的演員的話,尤其是男演員,那麼我只能說個個都是其貌不揚、貓三狗四、歪瓜裂棗。」
聽到這話,下面笑聲一片,待笑聲過去一些了,寧昊接著說道:「但是就是這群歪瓜裂棗演了一齣好戲,希望大家將就著這些歪瓜裂棗看得開心,謝謝大家。」
很樸實的發言,這讓下面的媒體代表很有好感,尤其是楊曼,不時地點頭,剛出茅廬的導演,雖然經驗不夠豐富,可是是一位有態度的導演,實在是難得,看到楊曼的笑臉,劉飛揚鬆了一口氣,要應付這些媒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黃博一走出來,大家就笑了,發自內心的笑,黃博悶聲說道:「我就是歪瓜裂棗們的代表,我之所以成為代表,因為我是歪高裂棗中間的最高級別,其實我不是主演,我只是這部電影裡最普通的一名演員,我們不是大明星,所以是用自己的全部在演戲,以我的長相,或許這是我的最後一部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