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絮貪婪地觀賞著每一件陶藝作品,恨不得把每一件作品的精華都吮吸到自己的腦海中,此時她確信在網上的瀏覽確實沒有親臨現場的痛快。
五年了,第一次走出遠門。雖然在邊僻的農場裡卻不與世隔絕,現代先進的網絡通信,讓她並沒有過著古人般世外桃園兩耳不聞窗外室的封閉生活。除了刻意去迴避楚家和石雅筠一家的信息外,其它的她照樣關注,特別是有關制陶藝術的信息技術或國內外的陶藝賽事,她都能關注的就盡量關注著。
在嚴勇的慫恿下,楊如絮也曾拿出自己的幾件作品參加國內國外的比賽,想不到效果還不錯。當然她是不以本名去參加的,而且參加的過程全權由嚴勇代理,所以近兩年的以「山妹」為屬名的作者,到目前為止幾乎無人知曉其人的任何信息。
楊如絮想只是初露嶄頭,想來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所以這次也是受嚴勇的慫恿,親自帶著作品來參加了。本還猶豫不決,但嚴勇說:「別地方舉行的比賽不能親自出面是情有可言,但這次是在家門口舉行的,而且又有著名陶藝大師的作品來展覽,那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你不親臨現場欣賞能安心嗎?」
於是她來了,來到了離莊園只幾百公里的繁華的台北。
親眼目睹大師們的作品,的確受益匪淺、大開眼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趟勇氣還真沒有白費!
嚴勇是農場主人家的侄子。本只是兼管農場的,他原來是在台北的嚴氏公司一個部門經理,後來見楊如絮祖孫倆來到農場後,就毅然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到農場專管起農場來。平日裡對楊如絮祖孫倆的生活很是照顧!
楊如絮心知肚明,但無奈內心深處怎麼也接受不了嚴勇,也曾明確拒絕過他,卻毫無用處。
對於嚴勇對他們祖孫倆默默的關心、幫助和呵護,楊如絮一直愧疚著,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她就想:一切順其自然吧,到能接受他的那一天,也許也是出於內心愧疚吧。
農場主人嚴永剛曾是爺爺的屬下,在台北自建嚴氏公司,規模較大,也蠻有影響力。農場是主傳下來的,雖然地處邊僻,但也一直不放棄管理。農場裡生產的橘子,在台灣享有盛名。
嚴永剛因為曾經受過爺爺的恩惠,一直找機會要報答。爺爺的這次求助,自是欣然接受。本來想留他們祖孫倆在城裡生活,但爺爺一再堅持要到農場來,於是就安排他們到農場來管理橘子。這樣的安排也只是樣子罷了,嚴永剛對爺爺就像對待自家人,由爺爺的喜好,想走動時就到果園裡走走、看看,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切自由安排!
不過,爺爺自以為生活在別人的屋簷下,也不能倚老賣老。雖然老了行動不夠方便,但還是盡自己的能力,能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農場裡,因為看到主人親人般地對待楊如絮祖孫倆,所以農場裡的工人對楊如絮祖孫倆也是很熱情,早晚能幫什麼的就幫什麼。其實看到楊如絮祖孫倆那麼平易近人,不用看在主人的面上,工人們也是對他們祖孫倆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