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暑期,按照學校教學安排,將組織優秀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明朗和阿木都入選這次調查活動,他們按時來到集合地點,登上大客車。
出發時間快到了,參加調查的同學陸續上車。在上車的同學中,明朗一眼看見了柳青青。柳青青正埋頭尋找著座位,她經過明朗的座位時,也看見明朗。她柳眉一抬,臉上露出幾條美麗曲線,欣喜的對明朗說道:「明朗,你也去啊?」
「是的,你也去?」明朗望著柳青青,輕聲的問道。
「嗯!」柳青青回答。
柳青青又向阿木打過招呼,然後坐到明朗旁邊的那排座位上。
客車駛出樂州城,向西南方向行40公里,經過一個縣城後,開始進入山區。車經過清水鄉時,明朗心想,如果在此下車,便可到外公的住處。他望著通往山裡的那條蜿蜒土路消失後,心裡突然牽掛起外公來,心念叨:外公,您現在是否安好?
客車在彎彎曲曲的路山上行駛,山勢漸漸險峻起來。向車窗外望去,兩岸是崇山峻嶺,山上的樹木翠綠如黛。車時而在谷底的河邊行駛,混濁的河水湍急的向身後奔去;車時而繞行在半山腰上,道路的一邊是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淵。近處山上的映山紅和一些不知名的紅色小果子,一簇一簇的,裝點著蒼翠欲滴的青山。
據說,紅軍長征的時候,曾在這條河的上游經歷過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十八勇士譜寫了英雄的篇章。所以,每當明朗想起這條河,便對它肅然起敬,總是把它與「英雄」兩字聯繫在一起。
柳青青從未到過山區,她好奇的欣賞著窗外的風景。她看到奇山怪石時的驚訝,看到老樹紅花時的讚歎,看到萬丈深淵時的驚慌,看到波濤拍岸時的激揚,都無一遺漏的流露於表情中。明朗一直在偷偷觀察柳青青,見她投入的表情,暗自笑道:只看柳青青的表情,便知外面是什麼景物了。
調查的地點是一個小山村,距樂州市近200公里。該村地理位置獨特,坐落於三面靠山、一面高90多米懸崖峭壁之間的一塊平地上,村名由此懸崖而來。崖壁的坡度在70度以上,村民的祖先從崖壁堅硬的岩石上鑿出一條狹窄的小路,成為村民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
村民要與外界聯繫,要麼順著山脊走3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要麼從懸崖上的小路下去。由於交通非常艱險,村裡老人們因腿腳不便,只能終老在村裡。
該村以姓石的人居多,傳說當年石達開在上遊兵敗後,見此地十分隱秘,便藏身於此。據老人們說,過去有一座石王廟,廟裡有一本石達開撰寫的家譜。因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兵敗時曾躲在此處,留宿數日,他們走後,家譜再無蹤跡。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時,石王廟也被毀之一炬。
從早晨出發,大家到達鄉上,已過正午。一路顛簸,坐了5個小時的車,同學們紛紛下車活動筋骨。兩位領隊老師,年紀大的姓鄭,年輕的姓趙,前去與鄉上接待人員商量日程安排。
鄉上負責接待的人已等候多時,見客車到了,急忙迎上來。他與帶隊老師寒暄過後,向兩位老師介紹情況:去懸崖村還要走5里山路,過一條鐵索橋,然後再攀崖壁而上,就到了懸崖村,行程約2個小時。
他們3人商量一陣後,趙老師對同學們講道:「各位同學,向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接待我們的劉同志,大家歡迎!」掌聲過後,他接著說道:「據劉同志介紹,懸崖村的鄉親們聽說我們要去參觀,早就殺豬宰羊,等待我們的到來。同學們,我們怎麼辦呢?是明天上去,還是馬上就去呢?」
「現在就去!」經過長途旅行,大家都已是飢腸轆轆,經趙老師一煽動,大家精神又來了。
「那好!我們是鄉親們見到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我們一鼓作氣到達懸崖村,展示出大學生的風貌。好不好?!」趙老師講道。
「好!」大家群情激昂起來。
於是,大家稍作休息,又開始著朝懸崖村走去。
去懸崖村的路上,柳青青有意與明朗並肩而行。阿木見狀,知趣的走在隊伍的前面。順著這方向一直通往大山深處走,就是阿木的故鄉。阿木來到這裡,見到四周的山川樹木,彷彿回到自己的故鄉。他一掃在學校裡的矜持,變的自在灑脫起來。有些女生不時的折些野花、野草,向阿木請教名稱,他都是耐心、熱情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