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大明  第18卷 768章:李景隆的弟弟
    柳香茹乃是官家小姐,氣質脫俗,雖非絕色美人,但也生的花容月貌,故而在一次酒宴之中被李景隆給看上了,原本看上了就看上了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不巧這教坊司的掌印奉鑾胡永才是李景隆推薦的,這人知曉李景隆身居高位,一旦巴結上他,往日豈不是平步青雲,當下私自將柳香茹綁起來,準備送上李府,豈料,這柳香茹雖身在教坊司,卻也是貞烈之人,得知要被送去巴結達官貴人,她寧死不願,在被偷送到李家的那天晚上,她趁人不備,竟私下逃了出來,本以為逃走,豈料,她家道既落,又身在教坊司,無人收留,只好躲在烏衣巷的小巷子裡,一連躲了數日,靠著丫鬟一路乞討,二人一路躲躲藏藏倒也安全,本想等時間淡了下來,才出來,不料柳香茹見今日天氣不錯,躲躲藏藏的數日,便打著膽子自烏衣巷的小巷子走了出來,正準備好好在街上看看,不巧剛一出來,尚未來及逛街,便教坊司的人發現,結果引來了衙役,二人被當街擒住。

    說道這兒,柳香茹低低的哭泣起來,一旁的丫頭秋兒也跟著一陣哭泣,聽了二人淒慘的身世,齊泰心中打動,卻一言不發,只是皺眉不語。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明顯了,李景隆本是紈褲子弟,縱身聲色,本不奇怪,但齊泰沒想當到他居然大膽,膽敢縱容手下做出這等事情,若是尋常人物,以齊泰的官職,壓壓便也壓下來了,但這李景隆乃太祖外甥李文忠之子,世襲曹國公,掌管左軍都督府事,這是如此,反而讓齊泰有些犯難。

    這兩個女子既然不巧被自己碰見了,人自是要救下的,若是就此放過,傳揚出去,那李景隆還不當我怕了他,他可不想讓李景隆覺得自己是一個好欺負的人,  可是要管也麻煩。如果救下柳香茹主僕,必然會得罪李景隆,且把盜買官妓的事兒抖落到大庭廣眾之下,身為李家爵主的曹國公李景隆也臉上無光。李文忠乃是開國元勳,且是太祖皇帝的外甥,算起來也是黨建身上的皇親,李家地位豈是齊泰所能比擬的,若是因為這點芝麻綠豆見的事情,讓兩人就此結怨,那可就太不值了,況且李景隆與身居五軍都督府左都督之位的徐輝祖很要好, 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除親軍指揮使司外的各衛所和在外各都司衛所。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所屬皆上報於府﹐府再轉送兵部請選。選定後﹐經府下達都司衛所。首領官之選授和給由﹐皆由吏部。其它如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諸事﹐移與相關機構會同處理﹐各府只有統兵權﹐調兵之權在兵部﹐每逢戰事發生﹐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軍還即歸印於朝﹐兵回衛所。明中後期五軍都督府失去了參政、議政權,由「總內外諸軍事」的中樞機構變成處處受制於兵部的單純執行命令的機構,則是一分為五背後都督府實權削弱殆盡的事實。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命於皇帝, 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自己身為兵部尚書,往後誅殺燕賊少不了要自五軍都督府調兵遣將,若是就此開罪了,只怕少不了給小鞋穿。況且徐家和李家地位相仿,在朝廷勢力龐大,並為自己能撼動的,想到這些,齊泰就感到事態嚴重,一時也沒了計較。

    就在齊泰彷徨無計之時,站在一旁的俊美的男子先是一愣,隨即眼珠子滴溜溜的一陣亂轉,便明白了齊泰的難處,搖著紙扇衝著齊泰嘿嘿一笑,扭轉身子湊近了過來低聲道:「下官,李增枝,拜見齊尚書!」

    「李增枝!」齊泰吃了一驚,扭過頭朝這年輕人望來,但見此人果然和李景隆有些相像,剛才一直不查,若非此人自我介紹,齊泰怎麼也不會想來此人竟是李景隆的弟弟。

    李增枝乃是李文忠的次子,李景隆的弟子,洪武年間乃是御前侍衛,如今官升前軍左都督。

    「又是一個浮誇子弟!」齊泰在心裡默默的念了句,口上且打著哈哈道:「哦,原來是左都督,好久不見了!」

    —————————————————————————————————————————————

    ps:洪武十三年(1380)以大都督府權力太大﹐在廢丞相制的同時,為防止軍權的過分集中,也廢大都督府,改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衛所。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五軍十衛參軍府,設左、右參軍。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軍各設左、右斷事2人,提控案牘1人,並從九品。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升五軍斷事官為正五品,總治五軍刑獄。分為五司,每司設稽仁、稽義、稽禮、稽智、稽信5人,均為正七品,各理其軍之刑獄。同時,朱元璋為了防範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但不統兵。每逢戰事,由皇帝臨時委派專人擔任總兵官,統率衛所部隊出征,戰事結束,總兵歸還將印,軍隊歸還衛所。   

    永樂元年(1403)﹐建留守行後軍都督府於北京﹐後仍分五府﹐稱「行在」中、左、右、前、後都督府。十八年﹐定都北京﹐除「行在」二字﹐洪熙元年(1425)﹐復稱「行在」。  

    宣德三年(1428)﹐革「行在」都督府。正統六年(1442)﹐復建五府﹐無「行在」字。各都督府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其屬有經歷司經歷(從五品)、都事(從七品)等。都督初間以公、侯、伯為之﹐可參與軍國大事﹔後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僉事參贊軍事。清 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九世樞(袁可立子),由官生初授詹事府錄事,次任南京都督府後軍都事。」

    教坊司奉鑾:奉鑾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樂各一人,(並從九品)掌樂舞承應。以樂戶充之,隸禮部。(嘉靖中,又設顯陵供祀教坊司,設左、右司樂各一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