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
朱桂(1374年8月25日-1446年),安徽鳳陽人,明太祖第十三子,齒序第十二子,初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代王。是年就藩大同府。在王位五十五年,壽七十三,於正統十一年( 1446)薨。謚號簡王。
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時,因罪被廢為庶人。
成祖即位後,恢復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沒有改進。成祖曾賜璽書給他說:「聞弟縱戮取財,國人甚苦,告者數矣,且王獨不記建文時耶?」又下令從今起王府不得擅役軍民、斂財物。當時朱桂已經多次被人控訴行為不軌,成祖賜敕列其32條罪狀,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來。成祖第二次召他時,在中途把他遣還,把他的三護衛革去,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年)才恢復護衛。
朱桂的王妃是徐達之女、仁孝文皇后之妹。
他死後,由孫朱仕#13947;繼承王爵。
遼王:
朱植(1377~1424),朱元璋十五子,齒序第十四子,母妃韓氏。洪武十年二月十五日(1377年3月24日)生,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封衛,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改封遼,就藩廣寧州。
人物生平
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遷荊州府。因為封地接近東北邊境的緣故,朱植熟習軍旅,屢樹軍功。建文時,燕王朱棣起兵反,朝廷擔心距離朱棣不遠兼擁重兵的朱植會支持朱棣,於是召朱植到南京。朱植服從建文帝的命令,從海路來到南京後,封地被改為荊州。朱棣奪得帝位後,埋怨朱植在靖難之變時不支持自己,所以不喜歡他。永樂十年(1412年)削其護衛,只留下軍校廚役三百人供他差使。
朱植在1424年五月初八日(6月4日)去世,在位四十七年,壽四十八。謚曰簡,由兒子朱貴烚繼承王爵。
寧獻王朱權(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號涵虛子、丹丘先生,自號南極遐齡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自幼體貌魁偉,聰明好學,人稱賢王奇士。朱元璋第十七子,齒序第十六子,卒謚獻,又稱寧獻王。
朱權15歲時,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封朱權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制沿邊兵馬,稱寧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 年)朱棣進軍南京,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前,脅迫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權恃「靖難」之變有功,頗驕恣。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時年25歲。
朱權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學者,修養極高,被改封南昌後,深感前途無望,即韜光養晦,托志沖舉,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游娛、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朱權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曾於西山緱嶺(今屬南昌市)創建道觀與陵墓,成祖朱棣賜額「南極長生宮」。所撰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成書於正統九年,收入《續道藏》。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歷、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 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制琴人署「雲庵道人」。
朱權耽樂清虛,悉心茶道,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茶譜》,對中國茶文化頗具貢獻。
谷王:
朱橞(1379—142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自幼聰穎好學,深得朱元璋的器重,1391年冊封為谷王。統領上谷郡地和「長城九鎮之一宣府鎮」。朱橞藩宣府後,一邊興建谷王府(皇城),一邊搞戍邊建設。他積極貫徹朱元璋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治國方略,構築長城,戍邊禦敵,做出貢獻。後自恃迎成祖進金川有功,驕橫霸道,陷害忠良,於永樂15年被廢為庶人,宣德3年在獄中去世。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公元1392——1410年,他主持並參與擴展宣化城的建築,將始建於唐代的宣化城擴展為周邊24里有奇的城垣,沿城設「一關七門」。一關即南關,關城面積一平方里,關內設月城和甕城;七門即南為昌平門,宣德門,承安門;北為廣靈門,高遠門;東為定安門;西為太新門。城外建有吊橋和皇塹,城上設角樓和鋪宇,頗具攻守兼備之功能,是明代早期城防建築的典範。同時,他還參與構築了常峪口至大境門60餘公里的明長城,興建了獨石口和鎖陽關的關隘,為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襲擾,鞏固明朝疆域 ,做出了貢獻。
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遺詔長孫朱允炆繼皇帝位,立國號建文,致辭使諸王不服,叔侄矛盾突出,宮廷內洪加劇。建文元年,以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為首,舉兵靖難,直逼南京。谷王朱橞應建文帝詔,帶兵三千赴京師護衛金川門。朱橞在順京時,為防不測,令守城官兵將宣化城的宣德、承安、高遠三門封堵,只留東西南北各一門以圖固守。(宣府鎮志卷五1141頁)。
建文4年(公元1402年),成祖朱棣帶燕兵渡江計伐至金川門外。朱橞見大勢已去,開門南城,迎王納降。燕王繼位後,念朱橞獻城有功,封朱橞駐長沙。賜樂土奏,衛士3000,加贈歲 2000石(明史諸王傳)。
二月,朱橞駐蹕長沙後,自恃迎成祖進金川有功,使驕橫霸道起來。曾先後以忠誠伯茹瑺未曾拜謁朱橞而殺之;以長沙史廬廷綱曾狀告朱橞「奪民田,侵公稅,殺無辜」而株之。更為甚者,朱橞大肆搜刮民財,招兵買空賣馬,立命中官,造戰艦弓弩,練水兵張勇,妄圖勾引蜀王朱椿(朱元璋第11子,橞與椿皆為同母郭妃生)結盟造反,推翻成祖朱棣。由於蜀王責之,故未得逞。
朱橞所作所為,成祖已有察覺,並遭群臣彈劾,遂於永樂15年(公元1417年)被廢為庶人,追隨朱橞者多遭殺戮。
晉王朱濟熹:
朱濟熹(1375年-1435年),明朝晉恭王朱#15182;嫡長子,母王妃謝氏。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九日生,其後封為晉王世子。幼時與日後的建文帝朱允炆、秦隱王朱尚炳、明仁宗朱高熾在南京讀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襲封晉王。他一直對明成祖篡位心懷不滿,因此被成祖忌恨。其弟平陽王朱濟熿藉機在明成祖前不斷詆毀。永樂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終於下詔革去他的晉王爵位並命他去守其父的陵園,改立濟熿為晉王。朱濟熹被濟熿幽禁長達十年,後來被救出,在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十二日去世,享年六十一,謚號定。朱濟熿後來因罪被廢為庶人,濟熹之子、平陽王朱美圭被改封晉王。朱濟熹諸子長子 朱美圭 晉憲王 次子 朱美垸 交城榮順王 三子 朱美垙 陽曲榮靖王 四子 朱美埻 西河靖恭王 五子 朱美垣 方山莊憲王 六子 朱美塎 臨泉莊簡王 七子 朱美堣 雲丘簡靖王 八子 朱美堛 寧河康僖王
秦王朱尚炳:
1380——1412。安徽鳳陽人。明太祖孫。秦愍王樉嫡長子,母妃鄧氏。生於洪武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二十八年【1395】襲封秦王。永樂初,沔縣人高福興等叛亂,尚炳親自出巡,抓捕了叛匪。永樂九年【1411】,明成祖派使者至西安,尚炳稱疾不出迎,見使者又傲慢。成祖遂將王府官吏逮捕治罪,賜尚炳書曰:「齊王拜胙,遂以國霸;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王勉之。」尚炳恐懼,來朝謝罪。第二年三月十一日薨,年三十二。謚號隱王。
肅莊王朱,明太祖朱元璋庶十四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始封漢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肅王,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甘州,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內徙蘭州,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卒。在位42年
——————————————-這一章讓各位瞭解一下!諸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