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女子,當仁不讓的是徐皇后,她可是大明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稱其「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諸生」即秀才,就是說她是一位女秀才,有如此才華,自然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
於是有一天,朱元璋找到徐達,對他說道:「你我布衣之交。」意思是說,你我當年為普通百姓時就結下深厚的友誼,不是今天的君臣關係這麼簡單。「何況自古以來,君臣相契便可結為姻親。你的長女就嫁給我們家老四吧。」朱元璋和徐達是少年時一起放牛的夥伴,後來又一起打拼天下。徐達是開國第一功臣,被封為魏國公。他們之間的關係,用今天北京話來形容就是「發小」。可是這時情況不一樣了,一個成了皇帝,一個雖然立有赫赫戰功,但畢竟也是臣子。朱元璋是皇上,這皇上親自替兒子求親,他的話可就是聖旨啊,作為臣子的徐達自然不敢有違。當然,他也沒有理由違背。大家想想,誰要是和皇上攀上了親家,那可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太有面子了。徐達連連謝恩,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這一年朱棣十六歲,徐氏小他兩歲,只有十四歲。徐達的這個女兒雖是將門之女,卻讀書識禮才華出眾,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深得她的婆婆高皇后的喜愛。
這位徐王妃,身體裡流淌著大將徐達的血液,平常文靜有加,但畢竟是將門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朝廷派李景隆圍攻北平,而此時的朱棣前往寧王朱權那裡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就是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戰甲,挽救了北平。
因為當時李景隆的軍隊號稱五十萬,北平城在他日夜攻擊之下,情勢真是千鈞一髮。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城牆高大,護城河寬水深,易守難攻。於是李景隆就下令軍隊主要攻擊北平的九個城門,正南方的麗正門,就是今天的正陽門(俗稱前門),是攻擊的重點,當時情況更是十分危急。守城將士一面拚死抵抗,一面向王妃徐氏告急。這位徐王妃,別看平時文靜端莊,但畢竟是大將軍徐達的女兒,所謂將門虎子,這女兒也巾幗不讓鬚眉了。城裡的男子都已經登城戰鬥了,沒有後備的男子,於是她就親自率領城中婦女,登城助戰,奮力廝殺。她一登上城牆,守軍的士氣頓時大振,立刻就把朝廷軍隊攻城的氣勢給壓了下去。
北平西邊的阜成門,也是朝廷軍隊攻擊的重點。據說部分朝廷軍隊一度在都督瞿能父子率領下已經攻入城門,但李景隆唯恐他們奪了頭功,下令等待大軍並進。結果燕軍將士連夜在城牆上潑水,那時正是寒冬,水很塊在夜裡結成冰,第二天再戰,城牆已經無法攀登了。
就這樣,一座僅僅有守軍萬人的孤城,抵抗了數十萬人的日夜進攻。
後來朱棣登基為帝,徐王妃自然就成為母儀天下的徐皇后。朱棣與她是相敬如賓,敬愛有加。朱棣的皇位尚未做穩,急需用人之時,他選出了一個特殊的秘書班子,徐皇后為其分憂,採用夫人策略,在宮中隆重接見七位官員的夫人,這在當時是特例,是了不起的榮譽。
徐皇后曾經著書,採集《女憲》、《女誡》作《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她還經常勸帝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寵外戚。與唐太宗長孫皇后的賢能有的一比。四十六歲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為悲痛,謚曰仁孝皇后。
在朱棣的生命裡另一個留下深深印跡的女子,是他的小姨子徐妙錦。這位絕世女子,是徐達的小女兒,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曾想娶徐皇后之妹徐妙錦為後,可是徐妙錦嫌棄姐夫的人品毅然出家為尼。
關於朱棣的這個小姨子,正史所寫較少,但野史可就多了,據說她是明朝開國元勳、魏國公徐達的第三個女兒。她不但熟讀詩文,更兼文辭秀麗,才名播於天下,而且是當朝第一美女。永樂大帝在聽說了徐妙錦的美色後,下令召見徐妙錦,宮殿之上,朱棣深為徐妙錦的才色所震撼,當場提出要封徐妙錦為貴妃,徐妙錦巧妙地拒絕了,朱棣大怒,這次會見便不歡而散。
然而,永樂並沒有打消娶這個妙齡少女的念頭,再次下詔要徐妙錦進宮,並讓徐妙錦的哥哥口頭傳話,如果徐妙錦答應進宮,可以封為皇后。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后的地位至高無上,是無數女性夢寐以求的顯赫地位,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徐妙錦還是拒絕了,她給皇帝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對榮華富貴沒有任何奢望,寧願出家為尼,也不願進宮。
然而,在接到徐妙錦的回信後,永樂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放過了徐妙錦。據《明史》記載,永樂皇帝之後再也沒有冊封皇后,也許還在盼望徐妙錦能回心轉意呢。
下面這封信便是徐妙錦的《答永樂帝書》:
臣女生長華門,性甘淡泊。不羨禁苑深宮,鐘鳴鼎食,願去荒庵小院,青磬紅魚;不學園裡夭桃,邀人欣賞,願作山中小草,獨自枯榮。聽牆外秋蟲,人嫌淒切;睹窗前冷月,自覺清輝。蓋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觀賞異趣。矧臣女素耽寂靜,處此幽曠清寂之境,隔絕榮華富貴之場,心胸頗覺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捧上諭來,臣女跪讀之下,深感陛下哀憐臣女之至意,臣女誠萬死莫贖也。伏思陛下以萬乘之尊,宵旰勤勞,自宜求愉快身心之樂。幸外有台閣諸臣,袍笏躋蹌;內有六宮嬪御,粉黛如雲。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輔佐萬歲,德不足以母儀天下。既得失無裨於陛下,而實違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願者,諒陛下亦未必強願之也。
臣女願為世外閒人,不做繁華之想。前經面奏,陛下猶能憶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並乞從此弗再以臣女為念,則尤為萬幸耳。蓋人善夭桃穠李,我愛翠竹丹楓。從此貝葉蒲團,青燈古佛,長參寂靜,了此餘生。臣女前曾荷沐聖恩,萬千眷注。伏肯再哀而憐之,以全臣女之志願,則不勝銜感待命之至。
關於正史描寫,據聞李景隆為了徐妙錦曾經拒婚與皇室安福王的聯姻,三次拒絕郡主一級的任務,為了能陪徐妙錦而放棄再次北伐的機會。
寧王朱權也正是為了此女子方才幫助朱棣回稟靖難,靖難成功後,所要的地方便是吳越,因為徐妙錦就在吳越之地。
描寫朱棣,建文四年,朱棣進京後就開始有傳言了:說朱棣看上了她,想聘娶她做皇后,替補他死去姐姐的皇后位置,但徐妙錦拒絕了。
朱棣最寵愛的妃子權妃,朱棣遠征的時候也隨侍身旁,可見是十分寵愛,後來權妃病死軍中,朱棣傷心欲絕。因懷疑是死於中毒,朱棣在後宮與大行殺戮。這個權妃,神似徐妙錦,據漢王朱高煦的話,就是「權娘娘七分神似小姨」這句話引自正史!——
這些可是小景花了好大的心思查閱到的,小景之所也這般做,就是讓各位書友們看看五百面第一個敢於抗婚的女子,是如何的一個傳奇女子。希望各位書友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