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雷鳴,明軍與韃子軍各自爭鬥,這一戰自深夜打到天明,一時勝負未分,蕭琴等人仗著鴛鴦陣法的機動靈活,加上配合天衣無縫,一時也殺了不少韃子兵,但鬥了一宿,人人大干手腳酸痛無力,便在這時,雷鳴般的號角聲再次響起,隨後速萬韃子兵蜂擁而至,從兩側搶出,逕自攻打山海關。
「萬歲!萬歲、萬萬歲!」韃子可汗親自督戰,數萬韃子人人奮力廝殺,蕭琴瞧了這場面,心中暗暗焦急,心道:「這下可不好了,韃子以數千人圍住眾人,城中人少,若是一旦攻破山海關,只怕大事不好。心中雖急躁,且也無可奈何。
山海關正門也展開了攻伐激戰,謝貴鄭和二人親自督戰,二人披肩戴盔,謝貴手握大刀,殺氣騰騰,這時一對韃子盤著繩索衝殺上來,謝貴大刀揮舞著來回跳動,他武功高強,幾個縱躍,便殺了數十個韃子,一時殺得性起,竟然躍上城牆,雙腳一陣猛踢,剛剛爬上來的幾個韃子兵,被他踢下了城樓,跟著大刀狂砍,嚓嚓嚓一連幾刀,竟將繩索捆綁的木梯砍斷,幾個剛剛爬到一半的韃子兵慘叫著摔了下去。
那韃子可汗,坐在遠去,瞧謝貴如此厲害,衝著身邊的棋牌兵嘀咕了兩聲,那棋牌兵會意,手中的軍旗交替揮舞了幾下,登時,沖人韃子軍裡衝殺了一支弓箭手,左腿微微席地,左手托弓,右手運勁,目光所到之處便是謝貴的身影, 一時城下飛矢如雨,向謝貴射而來,謝貴絲毫不懼,站在城頭手中一把大刀狂飛亂舞,舞得風雨不透,竟將那些利箭全都格擋開去,明軍見他如此如此神勇,四周本已萌生怯意的士兵頓時士氣大震,一時又將韃子兵的攻勢壓制下去。這一戰自黑夜戰到天明,蒙古韃子仗著人多,明軍長仗著地勢,竟也未分出身負。
蕭琴等人在敵軍橫衝直撞的殺了一夜,仗著鴛鴦陣的厲害,眾人雖沒多死傷,但殺了一夜,人人疲憊不堪,這般雖殺了不少韃子兵,但人數太少,蒙古人太多,動搖不了蒙古大軍的根基,心知這般殺將下去,自己這數十人就算不被韃子殺死,到最後也會被韃子給活活的累死,蕭琴尋目望去,但見韃子可汗的華蓋慢慢的朝山海關畢竟,韃子的軍隊猶如螞蟻一般衝向了山海關,城裡的兵丁晃動,不少的士兵來不及殺敵便死在韃子的圓月刀下,不少缺口無力將韃子趕下城樓,宋忠身為山海關守將,瞧這情景,不由得急躁的衝著蕭琴喊道:「蕭將軍,此刻如何是好?」
蕭琴心想:「歷史記載,朱元璋自登機後,對蒙古進行了七次大戰,蒙古的勢力已經消失殆盡,想不到還有這麼雄厚的勢力!」他那裡知道,明朝在二十多年間,雖對北元進行了一系列軍事征討,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離徹底消滅蒙古勢力還差得很遠。蒙古的軍事力量雖然在元朝後期一度衰敗,但是一旦回歸草 原,蒙古人很快就恢復了昔日剽悍勇武的素質再次表現出吃苦耐勞、能征慣戰的特點。同時, 明朝大軍儘管三五次深入北方作戰,可是由於後勤、生活習慣諸方面原因,並能永久佔據草原 地區。北元一蒙古終始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脅。《明史·兵志》說:終明之世,邊防甚重,主 要就是指對北方蒙古防禦而言的。為了保障北方邊境的安全,明朝在一系列軍事勝之後,在能 夠控制的蒙古地區和蒙明邊境建立了許多設置,山海關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設置,其目的便是抵制蒙古韃子的騎兵,這次韃子趁著大明朝內風起雲湧之際,攻打山海關,說是傾巢而出也不為過,誓要屠盡全城恢復昔日的繁華。是以韃子為了昔日的繁華之夢,人人奮勇登城,蕭琴被圍在數丈外,瞧韃子蜂擁而至,城樓上的缺口,越來越大,不少的韃子甚至已經登上的城樓,圓月刀在城樓上奮力的廝殺無辜的老百姓。
瞧此情景,饒是蕭琴來自二十一世紀,心知,此刻若非有救兵,保住山海關恐怕等於癡人說夢話,,他將飛鴻劍一陣倒轉,殺了兩個韃子,對宋忠道:「宋將軍,讓謝將軍棄城吧!」
「不行,我堂堂大明的守將將軍,豈能就此棄城」。他殺了一夜,早無絲毫的氣力,但這幾句話說來,且十分響亮,人人聽得分明,只聽他又道:「蕭將軍,你我守土有責,若是棄城而逃,如何向聖上交待?宋某寧願與城池共存亡!」
蕭琴畢竟是來自二十一世紀,思想開拓,在他看來,不能守便退,何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呢,來日積蓄力量捲土重新奪回城池便是。瞧宋忠說的如此嚴重,奇怪的眾人並無一人反對,相反自己的一句「棄城!「倒是引來了不少的白眼,心中暗笑了聲,心道:「看來古人的氣節當真的難得!眼下山海關必定攻破,自己身為軍人,戰死沙場也許是最好的歸宿也說不定!「念及此處,登時精神百倍,正想刺殺一陣,便在這時原本成包圍之勢的韃子兵,忽然紛紛後退,後面隱隱約約傳來不少喊殺聲,韃子顯然也沒能明白怎麼回事,紛紛扭頭朝身後觀望,蕭琴等人本心生絕望,瞧這等情急,人人驚訝,蕭琴頓時大喜,心道:」天無絕人之路,趁此良機,趕快帶人組織人馬衝殺出去!「念及此處,殺了一個韃子兵,喝道:」大伙跟著我殺將出去」——
關於蒙古和明朝的幾次戰爭。(內容,自百度上整理出來,這裡說明,並非是為了湊字數,完全是為了各位讀者瞭解這段歷史!)
第一次
1368年,元惠宗妥歡貼睦爾退至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蒙古貴族在退回北方草原後繼 續保持著政權,這個政權史稱北元。北元政權持續了二百六七十年,差不多與明朝相始終, 最後統一於清王朝。
南北對峙的開始 統治全國的元朝滅亡之後,蒙古貴族仍然企圖重新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明朝為了 鞏固自己的統治,對蒙古採取征討和招撫並用的策略。其結果,雙方都沒有能夠如願以償,形 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北元初期,蒙古貴族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枝:元河南王擴廓帖木兒(又名王保保)率領十餘萬 軍隊,佔據山西、甘肅方面。北元丞相納哈出擁二十餘萬眾據守遼東。元梁王管轄之下的雲南 還有十餘萬軍隊,策應北元皇帝的軍事行動。此外,北元與東面的高麗、西面的畏兀兒地區仍 舊保持著政治經濟的聯繫。
1368年冬,惠宗命擴廓帖木兒從山西出兵奪回大都,軍行途中,明將徐達乘虛襲擊他的後方 太原。擴廓帖木兒回師救援,正中計謀,被明軍襲破大營。折兵四萬,僅率十八騎逃入甘肅。
山西被明朝佔據。 1369年春夏,北元遠相也速幾次進攻通州(今北京通縣),都被明軍擊退。明軍乘勢北進。惠 宗從上都退往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裡諾爾西岸),宗王慶生、平章鼎住被明軍追及擒殺 ,一萬將士被俘。上都陷落。
第二次
1370年四月,駐守在沈兒峪口(今甘肅定西縣北)的擴廓帖木兒與徐達率領的明軍激戰。擴廓 帖木兒大敗,僅與妻子和少數隨從北渡黃河,跑到漠北和林,陝西、甘肅也被明朝佔據。 是月,惠宗死於應昌。五月,明軍圍應昌城,一日而下,惠宗之孫買的裡八刺及后妃、諸王 、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師。惠宗之子愛酞識理達臘率數十騎逃往和林,與擴廓帖木兒會合 。
這一年,愛酞識理達臘即皇帝位,稱必力克圖汗,年號宣光(137I1378),後諾昭宗。
(第三次)北元節節敗退,明朝打算乘勝徹底打垮它的勢力,以絕後患。1372年,明軍十五萬分東西中 三路進攻北元。東路軍一直進至臚朐 河(今克魯倫河)、土刺河、阿魯渾河(今鄂爾渾河)和稱 海(今蒙古西北哈臘烏斯湖南),打敗了所遇到的北元軍隊,但因征程遼遠,常乏水草,又遭到 北元軍頑強的抵抗,自身的損失也很嚴重。西路軍在甘肅永昌、掃林山〔在肅北〕等地擊敗數 枝北元軍,並進至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降其守軍,再入瓜州(今甘肅安西東)、沙 州(今甘肅敦煌西),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中路軍由徐達統率,在土刺河打敗擴廓帖木兒的軍隊 ,隨後擴廓貼木兒與北元將領賀宗哲合軍,向徐達的主力發起進攻,將徐打敗,明軍死亡萬餘 人,中路軍的另一枝軍隊也被打敗。總的看來,這一次明朝對北元的戰爭,以失利告終。明朝 在短時期內再不敢深入北方草原作戰,北元則爭取了喘息時間,雙方在邊境地區不斷發生拉據 式的衝突,其中以北元方面的失敗居多。1375年〔宣光五年,洪武八年〕,北元皇帝倚為股肱 的擴廓帖木兒死於漠北,使北元軍隊失去了一位能征慣戰的驍將。這一年納哈出進攻明朝遼東 州城,屢被擊敗。l380年.北元國公脫火赤等經常進擾明邊,在亦集乃遭征討被俘。次年,北 元平章乃兒不花在邊境地區被徐達擊敗。
(第四次) 1381年,據守雲南的元軍遭明朝大軍的征討。白石江(今雲南曲靖縣東北)一戰,元軍十餘萬 潰敗,被俘二萬。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見大勢已去,帶著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殺。與漠北蒙古貴 族逐相呼應的這支力量被消滅了。
明朝在不惜勞師費財屢征北元的同時,對主動投降和戰爭中被俘的大批北元貴族、官吏和軍 民,都給予優厚的待遇並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更多的北元人馬。明初幾十年問,確實有 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從北方跑到內地,成為明朝的臣民。當然,明朝的最終目的是招降北元皇 帝。朱元漳曾封昭宗愛獻識理達臘之子買的裡八刺為崇禮侯,不久將他送還漠北,並幾次遣使 給愛酞識理達臘送信,勸他及早歸降。但是明朝皇帝從來沒有得到北元皇帝的回音。 脫古思帖木兒的敗亡
根據明代史書記載,脫古思帖木兒可能就是愛猷識理達臘之子買的裡八剌。1370年他在應昌 被明軍俘虜,1374年被送還。1378年愛猷識理達臘死去,他繼任北元皇帝,稱烏薩哈爾汗,年 號天元(1379-1388)。他對明朝繼續堅持毫不妥協的立場。
明朝在進攻脫古思帖木兒之前,需要消滅納哈出。被譽為知兵善戰的納哈出率二十餘萬眾駐 扎金山(今吉林雙遼縣東北)一帶,始終沒有受到很大的軍事衝擊。這支強大的勢力,使明朝攻 打北元汗庭時的掣肘之患。
(第五次)
1387年,明朝派二十萬軍隊北徵納哈出。明軍步步為營,修築寬河(今河北寬城縣)、會州、 富峪(均在今河北平泉縣境)、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縣)四座城,用以存積糧草,當作根據地。隨 後大軍直趨金山。 明軍壓境,納哈出深感不安。這時明軍派來了使者,勸他投降,不久納哈出的部將全國公觀 童歸降了明朝。經過一番猶豫動搖,最後納哈出投降了,二十萬部眾除一些逃散的之外,都作 了俘虜,其中僅官員將校就有三干三百多人。納哈出被明太祖封為海西侯。 納哈出舉眾投降,使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明太祖立即委任藍玉為大將軍,征討下一個更 主要的目標——脫古思帖木兒。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取成 功。
(第六次)1388年三月,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四月,來到捕魚兒海(今貝爾湖)附近,距離脫古思帖木 兒汗帳不過百餘里路程。脫古思帖木兒以為明軍與納哈出作戰不久,糧草匱乏,不會深入北方 再戰,沒有作迎敵的準備。而明軍前鋒奔襲他的大營之時,恰好風沙彌天,幾十步外不見人。 明朝兵馬突然出現,脫古思帖木兒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蠻子倉促上陣,很快戰敗被殺 。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這一次戰 役,脫古思帖木兒的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 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印章、圖書、兵器、車輛,都被明軍俘獲。
脫古思帖木兒一行逃亡途中,在土剌河遇到也速迭兒。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兒殺死 ,捏怯來、失烈門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捕魚兒海戰役使北元貴族遭到最大的失敗。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們或許還有著重振勢力入主中 原的希望,那麼這個希望到這時就完全破滅了。自脫古思帖木兒死,蒙古內部開始陷入連綿不 斷的內訌之中,其間雖然有過幾次統一,但對明朝始終未能構成傾覆性的威脅。北元一明朝的 南北對峙,從脫古思帖木兒敗亡之後成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