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李景隆碩大的身軀站了起來。神色顯得有些緊張,自從方孝孺處得知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他的心就一直砰砰砰跳個不停,送走了方孝孺他便迫不及待的想見到這個年輕的皇帝,打聽到皇帝在長安宮,也顧不得天色已晚,便直奔了過來。如今見到新皇帝,反而平靜了下來。
「李愛卿擒拿周王之事,朕聽子澄說起,愛卿處理非常之好,既替朕削藩,又不致禍亂,李愛卿如此處理甚合朕意!」
李景隆聽新皇帝如此一番誇獎心中頓時大喜,急忙跪拜道:「謝陛下厚愛,削藩之事乃黃大人、方大人、齊大人三人計劃周詳,臣李景隆奉命辦事,不敢居功!」原來當初削藩之初,黃子澄和齊泰就兩種不同的意見腦到了建文帝那裡,建文帝聽從了齊黃二人的計劃後,內心深處自是頗多的傾向於黃子澄的削藩計劃,但齊泰畢竟是兵部尚書,所言也並無道理,弄得建文帝一時猶豫不決,最後這個問題在方孝孺的一番勸說下,建文帝同意了黃子澄的意見,先從燕王之胞弟周王開始動手,但周王乃是燕王胞弟,且實力雄厚,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最後黃子澄利用洪武二十二年,周王擅離封國赴中都鳳陽,朱元璋震怒,周王次子、汝南王朱有熏密告其父與世子有燉意欲謀反為借口朝周王開刀。但建文帝擔心這樣一來,恐怕引起了周王造反,所以一時猶豫不決,黃子澄便向建文帝推薦了李景隆,以胡患為名讓李景隆率軍北上巡邊,同時暗付密旨,命其路過開封時將周王拿下。李景隆在朱元璋時期就同周王關係不錯,他突調大軍奔赴河南周王府,把周王的老婆孩子加上他本人一併抓獲的押到京城交給了建文帝,至此削藩大業得以順利進行。
建文帝見李景隆立了大功還如此謙虛,心中頗有好感,點了點頭道:「難得愛卿如此謙虛,正合朕意!「頓了頓又道:」如今,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余皆廢為庶人,燕王雖勢力雄厚,為諸王之首,如今朕雖削其兵權,但北平乃燕王府邸,諸衛俱燕王舊部,將校都是燕王簡拔,是否忠於朝廷尚不可知。若是北平諸衛歸附燕王,恐怕河北頃刻間便會生靈塗炭,此事不可不慮!」
「陛下所慮甚是!燕王雖為諸王之首,實乃有功於國家,若陛下貿然削之,唯恐天下百姓罵起陛下不念及叔侄情分,如此一來,難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李景隆侃侃而談。
「嗯!」建文帝點了點頭,沉思了半響,方才望了一眼跪拜在地的李景隆,以徵詢的口氣問道:「李愛卿有何妙策?」
李景隆一愣,顯然沒想到皇帝會問這個問題,但他畢竟熟讀詩書,略一思索,行禮道:「以微臣愚見, 燕王雖久居燕北之地,言行舉止並無不法之事,如朝廷削起藩位,於禮不合,不如派人趕往燕王府,將其一干人眾押回京城軟禁,如此一來,燕王舊部沒了幻想,陛下又不會背負殺叔之命,如此一來豈不是一舉兩得!」——
建文帝一陣沉默。
李景隆見皇帝不說話,還道是自己說錯了話,偷眼朝皇帝望去,見皇帝臉色還平和,方才放下心來。這時建文帝道:「李愛卿所言甚是,如今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謝貴控制北平,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燕王若有反意以燕王府的數百名士兵豈能和朝廷的數萬大軍抗衡!」頓了頓又道:「如今張謝二人以盾兵燕王府,以李愛卿所見,該當如何?」
李景隆這會兒顯得胸有成竹,道:「如今我大軍以盾兵在燕王府,正好利用燕王羽翼未豐之際,將其抓獲壓制京城,一旦燕王準備充足,再將抓獲只怕……?」
建文帝自是明白李景隆的意思,微微一點頭道:「如此甚好,只不過燕王常年統兵關外,武功不再張謝二人之下,況且燕王二子朱高熙更是天生神力,若貿然抓捕,只怕引起燕王的反意,一旦抓捕不慎,勢必引起禍亂!」
李景隆聽建文帝說完點了點頭,道:「陛下所慮也並不道理,不過眼下江湖武林人士早已知曉燕王有謀逆之意,若陛下廣招天下武林人士擒王,以那燕王、朱高熙的武功再高,也抵不過整個天下武林!」
「不錯!」建文帝忽然身子一挺,一聲喝了出來。
「天下武功出少林!以臣看,這次擒王的任務就交給少林至善大師主持如何?」李景隆小心翼翼的道。
「嗯,至善大師乃的道高僧,天下武林正派人士的領袖,《易筋經》武功更是練得出神入化,朕早有所耳聞,這次若能幫朕擒住燕王也算大功一件!」建文帝自言自語說了半響,李景隆始終跪著不敢答話,生怕一答話這個優柔寡斷的皇帝又改變了主意。
建文帝自言自語了一番後,忽然盯著李景隆道:「李愛卿所言甚好,就依李愛卿所言,特命少林至善大師為擒王盟主,統領天下武林人士前往燕王府擒王!」——
「臣領命!」李景隆俯身拜謝。
商量完正事,李景隆望了一眼屏風後的馬皇后,便行禮告退,建文帝待李景隆走出長安宮,才微微露出了一絲輕鬆了笑意,扭過臉衝著屏風後的馬皇后道:「愛妃待寢!」馬皇后臉上一紅,緩緩自屏風後走了出來,滿臉媚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