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大明  第10卷 399章:清君側
    夜漆黑一片,天空沒有一絲的亮光,燕王府燈火通明。

    朱 棣高高的坐在虎皮長椅上,神情黯然的盯著道衍。良久才道:「軍師,現下該如何是好!「道衍忽然起身,眼中閃過一了道寒光,緩緩的說道:」自朝廷對周王動手,便已對王爺起了殺意,眼下雖看似風平浪靜,以老衲的判斷,實則大禍不日將至。朝廷削藩之心已絕,遲早會禍及殿下,殿下萬萬不可坐以待斃。「

    朱棣面色蒼白,輕輕點了點頭道:「軍師所言甚是!「頓了頓語氣頗為傷感,幽幽道:」軍師一片好心,本王心中感激,不過本王好歹是當年太祖皇帝諭旨的大明親王,當今聖上的親叔叔,豈能做大逆之事!且當今聖上天資仁慈,未必真要削燕,我等且不可因一己私慾,而鑄成大錯。」

    蕭琴見朱棣猶豫不決好不自在,心道:「猶豫什麼,這天下本就是你的,再猶豫下去,只怕敵人找上門了!那時候不是大錯了也打錯了。「當下起身抱拳道:」王爺此言差異?「

    朱棣本欲轉身離去,忽聽蕭琴說話,又轉過身來,雙眼裡射出兩道懾人的光芒在蕭琴身上望了一眼,道:「少俠有何賜教!」

    蕭琴腦子裡飛快的回憶了一下這段歷史,然後抱拳道:「周王謀逆,本就是莫須有的罪名,當今聖上聰明睿智,何以不知呢?在下聽聞,當今聖上明知那份謀逆罪名不可信,仍將周王與周世子等人鎖拿進京,僅憑此點,在下便可以斷定,殿下此次在劫難逃!」說到這兒,他望了一眼朱棣,見朱棣臉色沉穩,心中倒也佩服此人的定力,繼續道:」王爺久藩位,又是諸王之長,且久掌大軍,威望之高,只怕當今天下無能能敵,如此厲害人物,當今聖上居然只是小打小鬧了一番,在下敢問王爺,這是作何道理!「

    蕭琴話說完,朱棣早已手腳發涼,若非他多年的帶兵打仗養成萬事鎮定的習慣,只怕這會兒早已從虎皮長椅上跌落下來,他盯著蕭琴望了半響,臉上神色忽然變得有些傷感,語氣幽幽的說道:「眼下本王是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宰割!連續多日來的變故,讓本王失了陣腳,若非少俠提點,只怕當真掉進萬劫不復之地了!」

    蕭琴見朱棣有些心動,朝道衍望了一眼,見道衍正望著自己,臉上滿是笑意,心道:「接下來就看你的?「

    道衍似乎早有準備,點了點頭,站起身來,道:「王爺,依老衲只見,當今聖上遲早要對王爺動手,如其被人宰割,不如先下手為強!「

    朱棣猶豫著道:「我朱棣只不過是一介藩王,區區數十萬將兵,又豈能是朝廷的對手呢?況且對抗朝廷豈非兒戲!你我……?「、

    「王爺此言詫異,常言道,兵貴在精,不在多,燕王你雄才大略,世間已無敵手,又何必盯著區區數十萬精兵呢?「蕭琴侃侃而談。

    「可……?「

    「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乃兵家大忌,殿下熟知兵法,豈能不知!「道衍跪地抱拳湊道。他聲音不大,但語氣頗為激動。聽得蕭琴心情也一陣激動。

    朱棣汗如雨下,皺著眉頭道:「本王知二位好意,可對抗朝廷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豈能兒戲!「

    蕭琴見朱棣絲毫不為所動,心中頗感疑惑,以他對這段歷史的瞭解,朱棣不說揭竿而起,至少也有所表示,可說了半天他居然不溫不火,沒有一絲的反意,難不成這段歷史弄錯了!「

    道衍見朱棣如此,知不可再勸,遂歎口氣道:「王爺忠義,我等深感敬佩。只是當今聖上聽信看朝中奸佞小人的主意,削藩之意已定,殿下雖不願行叛逆之舉,但已有所準備,以免慘遭湘王之禍。」

    此話一出,蕭琴明顯的看到朱棣高大的身軀震了震,似乎想起了什麼害怕之事一般,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毫無血色,良久才歎了口氣,道:「軍師所言甚是,剛才本王所想太過簡單了,眼下危機四伏,以二位愚見,該當如何?」

    蕭琴雖對這段歷史熟知,但多為結果,若是要他說上一番,且又不知如何說起,唯有將目光移向了一旁的道衍和尚,道衍會意,起身奏道:「依老衲之見,如今朝廷削藩之舉早已鬧得滿朝人心惶惶,諸位王爺迫於形勢,才同意削藩,如今發生了湘王滅門慘案,諸王早已不服,眼下應將諸王的慘狀公佈天下,取得天下萬民的歸心;同時告知諸王,借用當年太祖遺留的遺詔,借「清君側」(注1)之名,揮兵南下,興靖難之役以匡正朝綱、誅殺奸臣,保我大明萬世江山!「——

    注1: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 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歷史上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爭奪戰爭為「靖難之役」。

    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

    1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年間。御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疏,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採納。而當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只好將晁錯殺掉,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2另一次著名的清君側事件是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他年輕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史稱他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削藩建議,著手進行削藩。而盤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此極為不滿,他打著「誅齊黃,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自立為帝,年號永樂,即明成祖。

    3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羅貼木兒也以「清君側」的名義,攻入大都。

    4唐安祿山在天寶十四年狡黠奸詐,驍勇善戰的他擁有重兵,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使強大的大唐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叛亂後稱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謀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