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繼續道:「這蒙古馬吃苦耐鬧,而且對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馬低,我們這次就騎著它們去京城見父王。」
「對,就騎著蒙古馬去見父王?父王大半生征戰蒙古,騎著蒙古馬去見他最合適不過了!」一旁的朱高燧也附和道。
宋忠見朱高熾如此說,慌忙叫人將五匹蒙古馬牽了過來,五人結過馬韁,朱高熾輕輕的在一匹高大的蒙古馬上的身上拍了拍道:「好,大家出發!「說著身子一躍,便躍上了馬背,蕭琴自跟著趙靜後,騎術大有長進,這會兒雙腳就地一點,輕飄飄的落在了馬背上,一聲清喝那馬猶如通了靈心一般,跟在朱高熾的身後出了城門一路沿著官道北上。城內眾人多是士兵,沒見過如此騎馬,都看得一愣一愣的,直到蕭琴等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關外才戀戀不捨的收回了目光。
五人騎著蒙古馬一路北上,這蒙古馬雖然腳程不快,但勝在有耐力,一路奔波也不用休息,如此這般行了一日,五人便騁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原之上,穿過這個草原,再走一百餘里,便看見了雄偉的山海關,朱高熾一見山海關心情稍稍舒展,笑道:「這幾日可把我累壞了,是該喝點酒慶祝一下了!」說著,從馬鞍上解下一個葫蘆,葫蘆中有路上所沽的女兒紅,扒開酒塞,把葫蘆中的傾入口女兒紅中,放聲歌道:「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幾句詩寫塞外風光寫得真好。」是啊,想不到這塞外的風光比之我們江南的美景別有一番風味呢?」
離他最近的沈雪嬌點了點頭縱馬上前附和道。朱高熾哈哈哈笑了幾聲,突然揮鞭朝前奔去,眾人眼見安全到達山海關自然是滿心高興,見朱高熾如此,便也縱馬飛奔。於此這般行了片刻,朱高燧忽然在馬上喊道:「大哥,快看,山海關啊?蕭琴吃了一驚,他雖在電視劇上多次見過這個名垂千古的地方,但還是第一次隻身山海關內,急忙勒馬足停放眼朝山海關(注1)望去,不遠處是雄偉的山海關城樓。城樓的頂上一塊巨匾額上用朱紅的正楷大字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大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城樓道路兩旁是碧草鮮花。在關城之外,蒼茫的大漠戈壁……」心中暗自一歎好一派大漠氣象。這時朱高熾已經縱馬朝關內馳騁而去,蕭琴一聲清喝:「駕」縱馬跟了過去,片刻的功夫便遠遠的望見了山海關的城牆,但見城內處處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小橋流水、清泉瀑布、鳥啼鹿鳴。往裡走,進了甕城。甕城就是,四面都是城樓,等敵人攻進城內,城門落下,來一個甕中捉鱉。這也是山海關對於敵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從城樓望去,遠處是祁連山,城外是茫茫戈壁,一片大漠氣象。
蕭琴想到幾百年後,多爾袞率領後金大軍長驅直入,心中不由得一歎。朱高熾自見了山海關心情就大好,這會兒見蕭琴臉色沉重,靠了過來,正要答話,忽聽得一陣馬蒂聲,那馬蹄聲由遠而近,瞬間將這個表面看來沉寂的草原,宿鳥驚飛,間中還傳來猛虎的吼叫聲。朱高熾面色一變,抬眼順著馬蹄聲望去,忽聽的前面的朱高燧急道:「大哥,快走!」
蕭琴正不知道發生了何事時,忽見遠處一片塵土飛揚,陣陣的馬蹄聲如地震一般洶湧而來,蕭琴吃了一驚,卻聽得朱高燧叫道:「大哥,是……是蒙古韃子!」
眾人吃了一驚,沈雪嬌嚇得面如土色,盯著朱高燧道:「你……你說什麼,蒙古韃子!」
朱高燧點了點頭,想說些什麼,卻不知如何說起,抬著雙眼朝一旁的朱高熾望了去,口中叫道:「大哥,怎麼辦!」
蕭琴望了一眼朱高熾,見他目光直直的盯著遠去的草原,臉上的神色居然沒有絲毫的驚慌,不由的暗暗佩服,正在他思索之際,忽聽的一動不動的朱高熾面對著洶湧而來的蒙古韃子歎了聲,片刻朗聲道:「想當初,我大明太祖洪武皇帝曾經親率大軍征伐漠北,打敗蒙古鐵騎,迫使蒙古本部的韃靼向明朝稱臣納貢。其後大軍一直進入到極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為碑「翰海為鐔,天山為鍔。」那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如今,卻……?」朱高熾感歎了搖了搖頭。
馬蹄聲愈來愈近,朱高熾和朱高燧等人還好,倒是沈雪嬌她自小在江南長大,沒見過如此陣勢一張粉臉嚇得雪白,望了一眼遠去,顫抖一聲道:「殿下,來了!」
============================================================================================
附帶一點小歷史:
山海關的傳說: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瞭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衝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倆人騎馬又來這裡,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倆人騎馬又來到這裡,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倆人領旨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週一指,說:「元帥,這裡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倆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倆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裡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麼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准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
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勳,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山海關:巨匾之謎
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此說見於1933年出版的《榆關抗戰史》。書載明代嚴嵩所題的匾,每字大1。7米見方,一向藏放在關城東南角的魁星樓中。日寇攻破山海關時,將其掠往東京,並公開陳列。從當年所拍攝的老照片上看,該匾的「第」字,寫成「竹」字頭。而現存山海關的這塊匾,其「第」字,卻分明寫成了「草」字頭。以此推論,巨匾真跡很可能有兩塊,分別為蕭顯和嚴嵩所題。但有人遍查明清兩代的各種地方志,全不見有關嚴嵩的記載。也許,因為嚴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世代精忠報國的山海關人,對此全都諱莫如深,避而不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