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琴腦袋飛快了轉了轉,想著後世老師講這篇課文的情景,慢慢的思索著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 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以子弟看這才是祖師爺內心想告訴我們「為了讓謝逸相信,他故意將這篇逍遙遊說成是楚逍遙所寫。
果然謝逸聽他將這篇《逍遙游》說成祖師爺所寫,臉上神色「咦「了一下,轉過身來,盯著他望了一會兒,低沉這聲音問:」何以見得?「語氣比先前柔和了不少。
蕭琴心中暗喜::「我不說的你暈頭轉向,我就不是蕭琴!」嘻嘻一笑,繼續胡侃:「師傅您想啊,祖師爺在這口訣裡敦敦告誡我們練好逍遙劍法需要『承於天地之正而欲六氣之辯,而游於無窮。』從而達到真正的逍遙,可真正的逍遙必然是無所憑藉依附的,是悠遊於自然之中的。像「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乃是有待於外;宋榮子的「定乎內外之境,辨乎榮辱之境」是有待於內;而列子的「欲風而行」則是有待於方術。「說道這兒,蕭琴故意停頓了下來,這篇廢話當年的中學老師不知對他講解了多少便,此刻說來再熟悉不過了,竟然沒有絲毫的停歇,不由暗暗吃驚不已。
謝逸自小便有師傅傳授這逍遙口訣,他按照口訣習練劍法,那裡想到這口訣以外還有這般深奧的道理啊,這會兒聽蕭琴說來,他雖不明其意,卻也覺得滿是那麼回事兒?「他見蕭琴臉上沒有絲毫狡詐作為神態,更信定了這口訣原該如此,一時又是歡喜,又是驚訝,朗聲道:「如鯤化鵬,雖欲遠舉,若無大風承負,必然無法抵達南冥,就算已養成大體,若不能加以變化,亦無法獲致大用,既以如此,又何來逍遙呢?如此說來這口訣豈不是……?「
蕭琴聽他如此說,心中暗喜不已,繼續胡扯,略一思索,朗聲又道:「若想真正逍遙,也並非不可能?」
謝逸心中早已被這個徒兒攪得一團糟,這會兒聽他這般說,心中頓時好奇,忍不住問:「何以見得?「
蕭琴一歎道:「成天地之正,欲六氣之辯完全是順乎自然,而得自由之樂。而如何能做到「無己、無功、無名」,進而求得逍遙?我們所追求的「無」,應該是從「有」的境地昇華而出的,也就是說「無」的境界仍要從「有」中獲得。無己之道,從不曾知道自己,進而充實自己、完成自己以達「有己」,最後昇華到不知有己、放棄自己偏見私執的「無己」境地。無功,從不曾有過功勞,進而有功於社會、造福人群,最後到達不知有功、生 而不有為而恃的「無功」。無名之道,從不曾有過名聲,到有名於世、為人楷模,最後不知有名、捨棄虛名、不以名累實,達到無名的境地。這種歷程的努力,就是要把「有待」加以淨化、昇華,以表露人性的無限開展。 能夠達於無己、無功、無名,而後才能體悟逍遙之道,三者之主體為「無己」,所以想要達到逍遙的境界,就是在於「無己」的功夫。祖師爺當然是無己,就是於人間世中去掉形骸的自己,讓真我精神從形骸中突破出來,上升到與萬物相通的根源。這也就是捨棄形器而保其內在精神,使心不隨物牽引,不逐物漂流,能夠保持其心靈的本質,以觀照宇宙人生。故而才有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這一通胡侃果然見效,一旁的謝逸呆呆的想了半響,似有所悟,良久才抬起頭歎了聲,望著洞頂喃喃道:「師傅您老人家如此看重弟子,借這少年之口將這口訣的道理傳授給弟子,弟子一定不負所望,精心盡力的將這逍遙劍法傳授與這少年!「
蕭琴聽他這般說來,盡然將剛才自己的那通胡侃當成了他師傅顯靈,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正想言明,忽聽的謝逸一時暴喝:「快快隨我練劍!「
—————————————————————————————————————————————
第一更,下面還有三更!各位書友們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