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某天安樂公主和武延秀,正在溫存之際,竟然被武崇訓撞見了。
不過,武崇訓礙於兄弟交情,更害怕公主的勢力,也只好把這口冤氣吞在肚子裡,裝聾作啞地過日子。
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韋後所生,所以韋後一心要推翻他。同時,安樂公主在公公武三思和駙馬武崇訓的慫恿下,也時常央求父皇廢掉太子,立她為「皇太女」。
就這樣,太子李重俊經常遭受到韋後的排斥、安樂公主的欺侮和武三思的戲弄,而自己無權無勢,只得忍氣吞聲,卻暗暗地積蓄實力。
終於在景龍元年秋天,李重俊帶領羽林軍三百騎,衝入德靜王府殺死武三思,又攻入公主府殺了駙馬武崇訓。最後帶兵闖入宮中,卻不幸在玄武門前,被皇宮御林軍砍殺而亡。
武三思及武崇訓父子死後,安樂公主改嫁情人武延秀,繼續過她的快樂日子;韋後更是變本加厲,攬權作亂。
她外有哥哥韋溫及宗楚客分掌大權,內裡除了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外,還有韋後的妹妹鄴國夫人,以及上官婉兒的母親沛國夫人、女巫第五英兒等,勾結成為一個營私受賄,鬻官賣爵的腐朽勢力集團,形成武則天以後,唐宮女性干政的極盛時期。
唐中宗眼看鬧得太不像話,心中不免為之怏怏不樂。
韋後黨羽大為疑懼,於是密謀由楊均以毒藥摻入三酥餅中,將唐中宗毒死在神龍殿。
唐中宗死後,在李唐朝廷勢力的干預下,溫王李重茂嗣位為少帝。韋後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韋氏家族之人分任內外要職,以待重演武則天稱帝的故事。
然而,因為顧忌她的小叔子相王李旦和小姑太平公主,遲遲不能貿然行動。
這時,相王的第三個兒子——臨淄王李隆基,卻抓住了時機,振臂一呼,率兵攻入皇宮,闖過玄武門,高喊:「弒君蕩婦,人神共憤!」
便衝入內宮,一舉斬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韋後黨羽,也無一倖免,終於使韋後母女做了幾十年的女皇夢,化為泡影。
第二天早朝,臨淄王李隆基,重新擁立父親相王李旦為唐睿宗。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韋後和安樂公主,都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能NPC而已,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韋後看上去二十三四歲,安樂公主看上去十七八歲,與其說她倆是母女,倒不如說她倆是姐妹,那樣更合適。
韋後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清淨琉璃瓶,可以將人畜吸入瓶中,眨眼間身皮肉皆化成膿。
而安樂公主的法寶,叫做透視眼,看上去像一隻眼睛,可以在任意地方走動,找出那些已經隱藏起來的東西。
高峰將神鴆放出來,站在它的腦袋上,凝望著韋後和安樂公主,微笑道:「我是來做任務的。」
韋後媚笑道:「只要你能打敗我們,什麼都好說。」
安樂公主笑吟吟的道:「如果你失敗了,必須任憑我們處置,如何?」
高峰笑著點點頭:「沒問題。」
便將各種法寶取出,驅使著神鴆,迎上前去。
韋後拿出一把寶扇,操縱清淨琉璃瓶,駕御著清風,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安樂公主拿出一把寶劍,操縱透視眼,駕御著彩虹,搖曳生輝,千嬌百媚。
高峰施展左右互搏之術,左手碧血劍,右手盤古斧,與韋後和安樂公主周旋起來。
十多個回合之後,韋後被長虹索捆住,安樂公主則被紫金缽盂定住。
安樂公主嫣然一笑:「好吧,我們認輸。」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趕緊去找任務物品吧。」
便摟著她倆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飛過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兩女已經來到瀛洲台,挑戰歷代名將。
這次刷新出來的名將,竟然是西楚霸王項羽。
相傳,項羽是中華武將第一人,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的祖父項燕,是戰國末年楚國的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
項羽幼年學武,力能舉鼎,「力拔山兮氣蓋世」,中華歷史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崛起於秦末。
他身先士卒,千軍萬馬中衝殺如入無人之境,鮮有人能在其馬前走上三個回合。
巨鹿之戰,項羽一戰成名,各路諸侯跪在他的面前,戰戰兢兢不敢抬頭向上看。
漢五年十二月,楚軍被圍困於垓下,人少食盡。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的軍心大亂,被漢軍十面埋伏,死傷大半。項羽與從者八百餘騎突圍,至陰陵迷失道路,復至烏江,敵兵追到。
最後,二十八名隨從全部戰死,項羽不願獨生逃命。在烏騅馬投江自盡之後,項羽獨自徒步回身死戰,以一把戟和一把劍,砍殺漢軍數百人!
奈何漢軍人數眾多,將其團團包圍。項羽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於烏江畔。
這裡,特別介紹一下項羽在華夏國騎兵史的地位。
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不過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
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
華夏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的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
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於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
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等。
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
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華夏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戰,是華夏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
不過,史料沒有清楚記載,而《史記》僅記載項羽有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並無史載。
如果我們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之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
彭城之戰後,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衝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裡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
彭城之戰後,《史記之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
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作為其騎兵}。
劉邦曾在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或許,這裡從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有著與秦騎兵不同的用途和編製。
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
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是用騎兵踏營,衝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從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這次的戰果是輝煌的,給華夏國騎兵史大大寫下一筆。
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巨鹿之戰後{巨鹿之戰項羽用的是步兵,並無騎兵的痕跡},收編秦與趙的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項羽,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能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