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心媚兒因蜈蚣而活命,姜雷生也因蜈蚣而逃過此劫,一個事外之人救了當事的兩人,此中玄妙,甚至連姜雷生自己都未曾發覺。
姜雷生是那種想不通就絕不再想的人,既然蛇翻天為何會被自主發動的佛魔仙混沌功化了都不去想,更不會去想為何會放過心媚兒跟白綺魂的深層原因。
看眼前諸事已了,動念間收回鐵木劍重新封印,全身紫芒陡閃間,疾速朝黑水河源頭凌空飛渡而去,那裡是他來這裡第二個目的——拘妖閣。
拘妖閣表面上是沒有門的,按照姜雷生的想法,也不過是想循著黑水河的走向從水中進去,沒想到就在他準備來個霸王投江的時候,整個拘妖閣似乎猛地晃了一晃,緊接著從閣身射出無數道黑芒交織而成的光柱,瞬間擊中了姜雷生的胸口。
令姜雷生驚異的事情發生了,本以為是拘妖閣自身防禦的光柱撞中自身胸口後,非但沒有任何受傷的感覺,反而有股冰寒沏肺的涼感以胸口為圓心,迅速的傳遍全身。
姜雷生自身也被這道黑色光柱所化,彷彿被點燃般的從皮膚上竄出了無數黑色火苗,肉身就那麼的從虛空消失無蹤了。
拘妖閣內,一片春意蕩漾。
遠處煙波浩淼的翠湖之上,魚鷗唱婉,煙水粼粼,水霧渾然一體,雲蒸霞蔚,纖雲弄巧,湖後山峰若隱若現,嫵媚含羞,近處亭台樓閣高低錯落。
珍禽異獸悠閒漫步,奇花異草奼紫嫣紅,分外妖嬈。
亭閣水榭旁的虛空之中黃光閃動,迷離的霧氣被扭曲的空間扯碎,漸漸現出了一道快速組合肉身百骸的虛影,還沒從方纔的驚訝中緩過神來的姜雷生剛一出現,便被眼前的所見再次深深震撼。
姜雷生現在所處的地方明顯是個群山簇擁下的翠谷,青山隱隱,芳草萋萋,花紅似火,綠柳如煙,蘭香幽遠,萱草吐綠。
他萬沒想到在孤寂荒涼中坐落的拘妖閣內,居然會是一派清幽春色,圍繞在身邊的雲霧細雨絞纏,繚繞而上,使人感到如披輕紗,彷若在雲霧中漫步,眼外撲朔迷離的巍峨山勢,似刀削斧劈,絕壁圍繞,崢嶸俊秀。
身處谷底仰首上望,懸崖、峭壁、彩虹、藍天、白雲,堪稱絢麗多姿,驚險俊美,令人歎為觀止;俯視谷底,巨石橫生,錯落雜陳,更是別有風骨。
直到此時,姜雷生的耳旁才響起一陣轟隆,凝神細聽,竟是遠方落瀑咆哮而下,從山瀑飛下的白浪匯而成潭,溢出的潭水與漫天飛灑的點點玉珠積成小溪,從地勢高處朝低窪處緩緩流淌。
潺潺溪水流過姜雷生腳下,油然使得他感到一陣迷茫,難道真的是絕崖盡處自有奇景,還是拘妖閣根本就跟自己想的不同?
拘妖之閣,這個讓人一聽就覺得是鬼域的地方,居然會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奇秀之地?
懷著迷惑不解的心情,姜雷生穿過水榭,舉步緩階登上了一旁的樓閣,這些亭台樓閣不知道是誰建的,伸手觸摸椅桿扶手,居然沒有一絲累塵。
雖然沒有特別用油脂打磨得光滑,卻也陣陣幽木清香入鼻,使人熏然泛起迷醉美感,迷惑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放下。
姜雷生信步亭台水榭之上,不多時就已經逛遍了周圍樓閣群,九十九處建築不分南北,不依朝陽,完全依山谷地勢高低走向而建,甚至分不清哪間是主、哪間是次。
這樣不分主次的建築風格在華夏族群中是不多見的,也讓姜雷生一下子沒有了頭緒。
自古以來炎華大陸之人建房築殿,無不依尊卑地位破土立屋,皇城講究的是堂堂正正,從車馬道至城牆,必為外方內正,御城坐北朝南,拱衛禁城的外城仍一定是方方正正,莫不如此。
就算是江南水鄉小鎮,儘管道路崎嶇,沿水道而建,村中望族跟城內高閥官宦仍會把房屋建得高而正,幾乎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主次之別。
這是炎華大地千萬年來形成的建築傳統。
可姜雷生明明發現此地樓閣佈局大氣而不失雅致,只是通過簡單的采光、襯景、點綴、映像,就能借助自然之力將景致延伸而出,有些地方甚至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完全不假人手,自然而然融入山川秀景之中,又不會破壞周圍景致的和諧。
崖上若有樓閣,隱約朦朦薄霧之內,在虛無飄渺中,貝闕珠宮,瓊樓玉宇,幻化成一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迷離仙境,令人心旌搖蕩,目眩神馳,惶然不知天上人間。
如此借助自然而又融入自然的建築手法,已經達到了宗匠的境界。
此地九十九處房屋如果不是碰巧,那就一定是延續了皇城「極於九」的習慣,可對比之下卻沒有皇城沉穩內蘊的磅礡氣勢,一下子讓姜雷生摸不透此地究竟是何人在居住。
為何一個人都見不到,房屋中卻不見灰塵,甚至連一絲頹廢之氣都沒有?
看著遠處飛灑而下的流瀑激撞在山下深潭,潭面接觸落瀑那點的水面好像沸騰的開水,白浪蕩漾,激流澎湃,可那不見底的深潭依然平靜不為衝擊所動,一靜一動相映成趣。
姜雷生初見之下倒不覺得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凝神細想之下卻不由得有悟於心,嘴角輕笑下飛身騰空竄入潭面之上,又忽然改變身形換成頭下腳上,像大石投江般的「噗通」一聲投入深潭,激起了一朵飛濺的白花。
水波輕起,從姜雷生消失潭面的一點畫著圈的朝外蕩漾開去,慢慢變為無形。
此時已經在寒潭水底入了定的姜雷生早已拋開一切雜念,不存一智,無有一心,手捏蓮花法印,嘴角含笑,漸漸進入了大混沌的太虛之境,靜靜的等待著某一刻的來臨。
拘妖閣內不知道是否有日月,是否有隨之而來的晝夜,通過姜雷生的觀察,似乎這裡更是某種極陽與極陰的單純轉換,陰中藏陽,真陽中又含有極陰的一點。
陽極盛則轉為陰,逐漸陰陽平衡,然後又被打破,再平衡,如此循環,以宇宙最根本最簡單的兩極力量滋生萬物涵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