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最難熬的是高三家長馬洪霞,她一個人堅守兒子,她老公羅教授,一直以來都不怎麼說話,雖然兒子二模成績不錯,但他還是和洪霞說:「這就是好嗎?我看他離一本就是差那麼一點,你也不想想,真正考上一本容易嗎?我想想還是不容易的,10%的錄取率,江蘇省的縣中還特別厲害,我們不佔優勢,你還要給羅貝爾加壓力,告訴他不容易。」
洪霞聽聽就壓力大,要是把這種壓力給了剛剛信心滿滿的兒子,她不捨得,他不理睬老公的那一套,自己每天不管兒子怎樣,早上出門都要和兒子做出加油的拳頭,兒子有時候哭喪著臉,做出一副不情願的樣子扶著門說:「我不要讀書。」有時候還會說:「等我高考完,我要連睡三天三夜,什麼也不做,就睡覺,到時候你別喊我嗷。」
不管兒子心情怎樣,洪霞始終想:兒子讀書不容易,競爭厲害,如果這個時候有個閃失,對不起兒子的一輩子,所以她堅持著,也不斷地打聽過來人的做法,吸取一些別人的經驗。
有位同事,她的兒子很厲害,學習從沒要大人煩心過,一直都是保送,今年考上美國一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年獎學金三萬美元。
洪霞把這個消息和兒子一說,兒子聽了也很羨慕,然後和媽媽說:「你兒子不如人家聰明,看來你沒有希望咯。」洪霞說:「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同樣的路,你在國內考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不必出國。」洪霞還說:「有的人家的孩子出國幾年,家裡花幾十萬,最後回來,還不是和普通大學生一樣,找工作難,關鍵是學習人家心中有個目標,衝著目標奮鬥的精神。」
兒子也不傻,老媽講這樣的事情給他聽,激勵他更好地學習,他也是知道的。
他也說了班上有幾個同學在忙著出國,去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國的都有,洪霞立刻和兒子說:「你也有這個想法嗎?我和你老爸都支持。」兒子說:「算了吧,人家是為了逃避高考跑掉的,我是認定高考價值的,現在你放心啦。」
洪霞知道兒子一直不願意出國,他爸爸羅教授倒是一直希望兒子出去呢,因為羅教授年輕的時候也有過這個想法,但因為太多原因,放棄很遺憾,所以只要兒子一提起出國,他興致濃濃,兒子就會說他:「你不去打拼,現在喊我出去,讓我去受苦,我才不幹。」教授說:「誰說是受苦?不知道不要瞎說。」
羅貝爾和媽媽說的時候還是剛剛上初一,有個同學隨父母移民去新加坡,當時就有QQ,同學們放假的時候,就一起在班級群裡聊天,羅貝爾就發現這個女同學很可憐,天天一個人上學,爸爸媽媽在外打拼沒時間管,她又比較內向,沒朋友,同學也不熟悉,自己一個人天天拉拉小提琴,然後自己睡覺,一切都是自己做,才是初一的學生啊。
這段記憶在羅貝爾的心中留下極深印象,假期裡他一有時間就和那個同學說說話,他覺得她好可憐。
至於後來怎樣?洪霞忘記再問,想必人家姑娘度過那難熬的時間,過上美好生活。她沒想到她的生活,給單純的羅貝爾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既然認定了衝刺高考,羅貝爾通過幾次模擬考試,漸入佳境,是馬老師求之不得的。
心情好了,洪霞抽空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她打電話給玉芬和寧芳。
兩人很為洪霞高興,祝賀他兒子的覺悟越來越高,洪霞繼續問玉芬購車計劃。
玉芬說:「現在人生活水平高了,過去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要說除了房子這種大件拿不出錢,就連汽車這樣的消費品,有的人兩三年就能換一輛呢,現在我也不是那麼著急換啦,提倡低碳咯。」
寧芳又發感慨:「真是不能和過去比,我們還算是過過窮日子,看我們的下一代,準確地說,獨生子女這一代,誰還受過什麼苦啊。」
洪霞坦率地說:「他們雖然沒受過生活上的苦,但學習壓力之苦都讓他們嘗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的觀念變得比古代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候還要強烈,很多孩子連雙休日都沒有半天可以休息。」
玉芬連忙說:「是的是的,原本我弟弟的孩子在農村讀書學習,我還無所謂,結果,有個同事就說我,那不是害了孩子,現在城裡孩子都忙著上各種奧語、奧數、大綜合什麼的,農村不說條件不好,最起碼在師資和硬件上比不過城裡吧,後來我托人侄子上了城裡學校,他們現在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做小生意,掙的錢一家三口緊緊巴巴地過日子。」「好在我弟媳人好,一切為孩子,輔導功課,上各種培訓她都捨得,自己幾年也不買件衣服穿,穿我們的舊的衣服,也不埋怨。」
寧芳說了一些她的房子的事,還說了她女兒的小高考成績都在C上,沒有不過關的,她就放心得很。
玉芬兩個孩子也都不用操什麼心,女兒是班長嘛,兒子有他爸爸天天守候,也老實許多,成績也漸漸追上去。
看來三個女人的生活充實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