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的夏天,雲曦如願地考進了上海某師大的中文系,而秦曉則考取了省城的醫學院。秦曉是自願選擇留在省城讀大學的,雖然北京或是上海醫學院更有名氣,但是秦曉認為省城的醫學院也是很不錯的醫學院。省城是死去的父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是養父母把自己辛苦養大的地方,她熟悉和習慣這裡的一切,這裡讓她感到安定和踏實,所以她寧願以能考取全國一流醫科大學的成績進入二流的學府學習。當然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秦曉是有過掙扎的,不是因為貪戀一流大學的名譽,更不是因為還嚮往別的什麼,在上海讀大學的袁野是她在填寫心中理想的自願的時候唯一的顧念。
袁野還沒有放暑假的時候就給秦曉寫信,問她準備報考哪裡的學校?他在信中並沒有表達他的意願,只是詢問她的選擇。她卻始終沒有回信,她似乎能看清他的心意,卻又似乎不能斷定,他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要求,只是詢問,而她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說自己要去上海?可自己真的很不想,說不去上海留在省城,又怕冷落了他的心意讓他誤會。秦曉在這樣困惑的心情裡猶豫了好幾日後才終於懷著隱隱的心痛做了最後的決定。對秦曉來說袁野畢竟只是一份心動,卻不是一種保證,更不是一份依靠。剛一降生便失去了父母在自卑和謹慎中度過幼年時光,成為醫生的小小夢想一直在害怕再度成為浮萍的恐懼中小心生長,這樣的她從心底裡抗拒著遙遠和陌生,於是朦朧隱約的少女情懷終於還是沒能戰勝柔弱內向的個性。相形之下,雲曦的選擇真的是好不輕鬆。遙遠有多遠?陌生又怎樣?上海就是上海,有秦川的上海就是最好的地方,有陸秦川的上海就是她曾雲曦的目標和方向,別的她都不想。
翠翠最終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讀護士學校,她說哥哥去年剛考上大學,家裡的負擔太重了,雖然媽媽說只要她能考上就算砸鍋賣鐵也會供自己念完大學,可是翠翠卻說不想讀了,說自己初中畢業的時候就想考護士學校了,但是因為當時不知道哥哥能不能考上大學,爸爸媽媽這輩子沒什麼好工作,只能給人家看大門兒,拉煤,靠出苦力賺錢,所以就盼著 孩子能有出息,如今哥哥也考進了北京了,也有人光耀了門楣,自己也就不用非考大學不可了。再說上護士學校兩年就可以畢業參加工作了,工作就能賺錢養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