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東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三十三章鄉鎮攻略
    胡顯成由海州、金州走了一趟。返回鎮江堡的第二日。便發佈命令。實施兄弟三人商議妥當的土地政策。

    首先從新兵大營中調出經過初步集訓的一萬名新兵。以二十名士兵為一隊。指定小隊長。總計五百個小隊。然後將集訓的五百管事以及另外五百殘疾士兵、軍屬。兩人一組。編為五百雙。一正一副。明確職責。隨後。一一組管事配置一個小隊的士兵。這總計一萬一千人馬。便浩浩蕩蕩地向金州方向開去。

    胡顯成在這一趟的巡視中。已經確定好了目標。再加上趙毅成的那些哨探彙集的消息。在回到鎮江堡的當夜。便定下五百個大型村鎮的名單。這一萬一千人。已經拿到了每一個村鎮的名字。從管事到士兵。都對目的地十分明確。

    這五百個村鎮。均是沿著遼東都司修建多年的驛道兩邊設置。人口由數百到一千多不等。基本上算是金州、復州、蓋州三衛人口的主要聚集區。胡顯成打算先處置好這五百個村鎮。隨後在向一些偏僻處的小村、屯延伸。與當年遼東都司設置衛所不同的是。此次胡顯成不是先從最上面的衛一級開始佔領三衛轄區。而是走的先下後上。

    這五百組管事。被冠以正、付村長、鎮長之名。而由千山書坊趕製的榜文。也已加蘇翎的將軍大印。只需臨時添上這些管事的名字便可。那一個小隊二十名士兵。則擔負起護衛以及協助這些管事接管村、鎮的任務。當然。這種兵權是臨時的。每一個隊長臨行之前。都被胡顯成召集起來另外發佈軍令。每個小隊以二十日為限。待另一隊前來換班輪值時。再返回鎮江堡的新兵大營。這也算是一種練兵的特殊方式。

    這兩人一組的管事們。因也是農家出身。經過集訓過後。只知聽從命令行事。到了目地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尋了住處。要說這件事。原本不算簡單。該仔細籌劃的好。胡顯成倒只是簡單吩咐了幾句。沒有過多交待。這點有些與蘇翎的性子相符。凡是只管下令。這具體做事。要看做事的人的本事了。

    好在這遼東戰火一起。各地逃亡的士紳、大戶可是為數不少。這些村、鎮裡的大戶、百姓也無一例外。有名無人的屋舍倒是不少。是故這頭一件事落腳之處。五百組人馬倒十分利索地辦到了。不過。所選地住處卻相差極大。那些較大的鎮子。兩個鎮長差不多都住進了算是深宅大院的一套房屋。那些較小的村子。最差的只尋到一套只有五間房子的小院。不過。這些管事們倒沒什麼好挑剔地。了有無主人。便立即住了進去。稍事收拾。便開始張貼榜文。

    榜文的內容自然是經過一番仔細商榷的。內容地第一條。便是確定兩位管事的身份、地位。並十分明確地指出。原有官吏無論大小、級別全數作廢。由榜文發佈之日起。所有大小事務。均有兩位管事處置。並用醒目的字體宣示。凡是阻撓兩位管事辦事之人。將被罰沒所有家產。所有土地、房屋一律充公。

    對於這一點的保證。自然是由那二十名鎧甲齊全。站姿頗為威風的士兵擔保。另外。趙毅成已經傳下命令。令轄內所有哨探。都要密切關注、配合這次行動。而陶安峰率領的五百專辦血案的哨探。則在三衛往來巡視。這是最後的手段。務必要確保管事們順利接管所有村鎮大權。

    榜文中倒並未說明這樣的村長、鎮長是個什麼級別地官吏。但內容卻是將管事們的職權說的十分清楚。這第二項。便是勒令所有百姓。在十日之內。上報每一戶的人口、房屋地契等等。過期不上報的。一律視為無主之地。全數充公。並在其後註明。家中沒有土地的。也即刻起上報人口。待土地清查完畢。將立即按每人五十畝的標準。分配土地。

    這一條最是繁瑣。那些無地。或是土地較少的人家。倒很快便到兩位管事設立的地點報上一應事項。當然是指望著這新來的管事真能分給土地。至於那些大戶人家。最初幾日還在觀望、猶豫。大多是望著那些面無表情地鎧甲士兵琢磨著。尤其是在當地人多勢大的大戶。心裡大概還盤算著這是不理睬。還是隱瞞一些田產的好。大明朝遼東都司做的清查土地的事情。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哪一次不是打點一下也就過了?可這回。雖然那位名氣正盛的蘇將軍之派來了二十二個人。但瞧這架勢。好像跟以往不太一樣。最終。大概是忌於沒收、充公的命令。大戶們還是在最後幾日。都報了上去。

    這麻煩事。是兩個管事都不一定會寫字。識字倒是經胡顯成費了番功夫。在搭配時。勉強做到了。至少有一人是識字的。補救的方法自然會有。這在另一張貼在一起的榜文上註明地。每一組管事都帶了五百兩現銀。算是開辦費用。除了解決吃食之外。便是僱傭人手之用。

    這些村、鎮既然成立已久。自然不會少了能寫能讀的人。榜文上給的酬勞也頗豐。每人十兩銀子。期限只有半年。這書辦招募倒是爽快。一共六名書辦。用去六十兩。算是第一筆費用。另外。還招募精於丈量土地的人五十名。每人二兩銀子。期限未為限。這是第二筆。隨後。是招募十名民兵。用做平時護衛以及跑腿辦事。這個期限一年。每人十二兩銀子。總計一百二十兩。這樣下來。便只剩下二百二十兩。算是留給管事們備急之用。自然。這初期的糧食吃食等等。也在其中支取。

    管事們最先辦的。當然是這招募的事情。有銀子賺。自然不愁沒人來應。所有的招募之人。都被嚴令訓誡了一番。那說辭也是集訓的內容之一。按照背熟的話說。那是不論這些人以往是做什麼地。一概不論。但只要來了。辦事盡心盡力那是自然。但若是弄虛作假、欺蒙不實著辦事。一律按軍法處置。輕則罰沒家產。重則斬首示眾。這番訓誡效果不錯。不論中間是否有人不算好人。這辦起事來。倒沒生事惹麻煩。

    六名書辦分做六處。將每一戶人家的人口、房屋住處。田產數目、界限都一一登記入冊。隨後經過兩日的統計。得出該村、鎮的總數。隨即。那五十名丈量土地之人。被派上用場。將名冊內的所有數據統統過了一遍。每一處丈量完畢。都將簽字畫押。以做日後的憑據。這些管事對此也算熟悉。倒是不怕被人蒙騙。同時。又拿出一部分銀子。趕製出來一批木製的標土地上。以做標記。這在日後會進一步換成石刻標記。

    令所有地大戶、百姓意外的是。每當丈量完一處田產。只要與原有地契相符。兩位管事便拿出一份精心印製成的文書。重新填寫。頒發給田產的主人。兩位管事倒是多餘的話一句沒說。那份新地契上倒是註明了。每三年核對一次。重新換發地契。若是弄虛作假者。罰沒。至於原來的地契。兩位管事也沒說要收回。總之什麼都不講。讓主人自己去琢磨。這若是跟榜文對照著看。無疑是要將原地契作廢地。這在大戶、百姓之中有什麼影響。倒是無人多問。總之眼下只要是真的。新地契照發不誤。

    丈量土地花費日久。兩位管事是分做兩班。每次帶著二十五人出去辦事。剩餘一人。則處置其餘的事情。要說這村、鎮裡其餘地事。卻各不相同。稍大一些的村、鎮。都設有公田、義倉。這若是屬於那些居住了幾代人的大族所有。兩位管事也不會干涉。這算在清查土地之內的事。若是屬於全村共有的。則命其掌管者交出所有清單、名冊。並講明。日後歸管事掌管。用處不會變化。

    這件事在少數村鎮受到阻撓。個別的還公然反抗。甚至毆打了管事以及那些招募而來到嚴厲的懲罰。不出二日。那些聚眾鬧事者被突入奇來的大隊騎兵全數擒獲。為首者當即斬首示眾。其餘地人連同家眷。被全數帶走。不知所蹤。這樣一件小事。或許應該說以往官府根本不敢管的小事。卻招致如此嚴重的後果。可是那些以自家一族勢大者瞠目結舌。戰戰兢兢。連忙向兩位管事謝罪。以求原諒。兩位管事倒也不計較。不久。被抓走的一部分人重新返回村、鎮。但家產一律被充公。房屋也需另尋。土地倒是按著無地之人處置的。每人分給五十畝地。

    這件事要比其餘傳聞傳播的更快。更廣。那些大戶中更是紛紛議論著。這天要變了。遼東總兵官蘇翎的名字。是跟嚴令聯繫在一起的。任何事均不得違抗。違者只有一個「斬」字。這位蘇將軍。可是不管你家勢如何。祖上又是什麼官。什麼出身。總之在派駐管事的村、鎮裡。兩位管事便是最高長官。什麼家族勢力。或是仗著人多威逼的。只能是給管事們地名冊上增加一些可供分配的土地數目。以及房屋充公的總數。

    要說這件事的負面影響。幾乎沒有存在過。清查土地之後。有相當數量的土地被視為無主之地收歸公有。這些要麼是弄虛作假者遭到的懲罰。大多數還是那些逃的不知去向隨後不久。管事們又果真是按著每人五十畝之數重新分派下去。那些往日窮的連逃都捨不得家裡那點家什的百姓們。可是頭一次憑空白得了價值不小地田產。且一樣擁有嶄新的地契文書。這份心情。可是難以言傳的。當然。這最後都歸結到遼東總兵官、征夷大將軍蘇翎的頭上。也不知蘇翎的名字。在多少人家的窗前不時地被提起。

    清查、劃分土地。不過是管事們做的第一步要事。這個階段一過。在所有的村、鎮。這些管事們都建立起了威信。不論那些大戶是否看得上眼。但也不敢再有任何違背行為。清查、劃分的結果出來之後。這結果便被逐步報往胡顯成處。

    這各地情形不一。自然有多處來的土地、房屋。或是某地的土地完全不夠劃分的情形出現。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多。這要感謝那些逃亡地大戶們。不知用什麼法子多年積攢下來的土地。可大多都被收歸公有了。可見那些逃亡山東的百姓之中。真難以想像有多少是大戶人家。

    這有一點可以證明的是。這五百個村鎮中。倒連一個昔日的百戶、千戶等官員都沒見到。想必都過海逃亡去了。另外。恐怕也有家資頗豐的。借此機會。遠離遼東這個偏僻之地。大明朝平日裡可東籍貫的官員、大戶、百姓遷居內地。那些世襲的百戶、千戶、指揮們。根本沒有任何機會遷居。而如今朝廷已經下令。要妥善安置那些逃難地「百姓」。

    這「百姓」二字。可是那些大戶們的依仗。朝中大臣們誰也不會拿這件事做文章。反而是一項「仁政」。倒不會想到其中有借這個機會的人存在。

    統計結果初步報到胡顯成處。便開始做一些調劑。不過是此處到彼處。反正待遇都是一樣的。與此同時。一部分鎮江堡遷居的百姓。也做了調整。被遷往那些土地余的較多地村、鎮落戶。其中。便有一部分來自千山堡一帶的女真人家。女真一族。由此時開始。便被融入遼東百姓之中。

    當然。那些遷入的村、鎮。百姓們大概還是頭一次如今近距離地見到所謂地「建奴」族人。這心理上的距離倒也不算很大。因為那些經過初步同化的女真人家。看起來與漢人幾乎沒有區別。當然。辮子是沒有的。儘管去辮之後那髮型有些怪異。卻大致上還是漢人的模樣。更別說那穿著。語言。以及日常耕作的行為。

    事實上那些村、鎮的管事們壓根沒提起過這些人是女真人。這在千山堡就是已經習慣了的。反正不論族別。都是一總是會被人知道的。自然便會有一些百姓藉機生事。或是辱罵。或是時不時地給予找一些麻煩。管事們對此。都是一個態度。初次警告。再犯則毫不容情。經過初步詢問之後。便一律罰沒所有家產。遷往它處重新分配土地居住。

    這件事。為日後建立民間新地鄰里關係起了頭。並隨著管事們這種十分嚴厲而果斷的態度。不斷完善著。說起來這倒是無心之舉。胡顯成等人也從未就這類新的關係商議過。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準則一類的可供參考。但這些管事都是些淳樸的百姓出身。這即便有了這種權利。卻也從未出現過濫用的現象。反而都只是盡心做事。從不抱怨。而這類事的處置。也是基於一個簡單的道理。欺負人者。便要受到懲罰。

    這當然受到大多數還屬於平民的擁護。管事們的權威。便進一步得到提高。而不久。往日需要那些「德高望重」地族長。或是「長者」出面解決的糾紛。也都紛紛彙集到管事們的手裡。請求明斷。這類事情出得多了。胡顯成便開始召集那些幕僚們。商議起是不是要弄個什麼「民間通則」一類的鄉規出來。

    這種強行佔領村、鎮的模式。當然是十分有效的。在整個遼東開始進入深秋之際。到了預期目的。清查、重新劃分土地的事宜算是告一段落。儘管這其中不乏有過過於血腥的懲罰手段。真要按大明律來衡量。也顯得過於重了。但亂世之中。這中手段卻是最有效的。任何哪怕是一丁點兒地違背、阻撓、干涉。都會立即受到嚴厲的處罰。形成的結果。便是所有的百姓都已知道。如今遼東執行的是遼東總兵官、征夷大將軍蘇翎的軍令條款。而不是什麼大明律一類的東西。

    強行壓制。必然有頑抗不服之人。除了接管義倉的那次騷亂。還有一次最為嚴重的反抗。事由卻是早已被人忘卻。總之是有一個家族的二百多名掀起的暴亂。想必是該與次戶人家隱瞞田畝數目有關。不過。這些人最嚴重的做法。是當眾焚燒了新款地契。並將兩個管事暴打了一頓。將那二十名士兵全部繳械。捆綁關押。

    這件事蘇翎其實並不知曉。事情的處置。連胡顯成也是事後得知的。這回解決麻煩的。是趙毅成手下那最恨大族世家的陶安峰。消息的得知。哨探們自然是最先知道的。陶安峰對付這種事。可算是經驗多多。陶安峰得報之後。連夜召集所屬哨探。於次日清晨抵達暴亂的村子。

    這個村子一多半都是那一家大戶的人口。連村的名字都說祖上也是遼東衛所軍籍。但憑著祖上做過幾回衛所官員。便積攢下這數千畝的土地。算是遼東侵佔土地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人。自然不甘兩個鄉下人前來指手畫腳的招呼。不過還克制著沒有殺人見血。或許那燒新地契的舉止。也是出於無心之舉。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家的晚輩冒失而為。

    不過。這到了陶安峰眼裡。卻不管那麼多。趙毅成使用陶安峰的這數百哨探。用的便是血腥手段。清晨之時。那家的長輩大概是正在商議如何收拾殘局。二百多名青壯漢子也整夜未睡。為這一舉止興奮不已。這些人都聚集在家族祠堂外的空地上。燃著篝火。鬧鬧哄哄的。死亡便在此時降臨。且毫無預兆。

    陶安峰一向喜歡親自動手。千山堡研發的短弩。那三隻塗滿劇毒的弩箭。便最先由他射向那幾個或許是族長一類的人物。緊接著。數以百計的弩箭從四面八方襲來。中者立斃。隨後。身著黑衣蒙面的人影一齊湧上。腰刀飛舞。一陣亂剁。照老規矩。留下幾個活口。略一審問。這群黑衣人隨即向黑暗中隱去。不多時。這一族曾經以彪悍善鬥的大姓。從此滅絕。所有該姓男丁一律被當場殺死。不論老少。無一逃脫。

    不過。陶安峰做的較為妥後的一個大坑之中。並將所有屋舍內的血跡也做了一番清理。令外人根本看不出這裡有過一場血腥屠殺。至於女人。與那些奴僕。陶安峰的那些屬下也早就做熟了步驟。總之是全部被帶走。無人知道去向。當然。陶安峰能得到這個差使。自然不會做出什麼**的事來。不然。他第一個便會被斬首示眾。

    村中的其餘百姓。只聽到喧鬧聲。還以為是那家大戶又在耍威風。連看都不敢看一眼。這得以讓陶安峰從容離去。不過。陶安峰倒是見了那兩名管事以及那二十名士兵。只說。讓他想法子去收拾那些屋舍田產。因為。他一走。那些便都是無主之物了。

    這件事在這個村子裡一直沒人提起。隨著不斷有百姓遷居於此。人口沒出幾月便又興旺起來。

    這些手段之後。管事們才姍姍來遲地宣佈。稅糧徵收的事宜。這令百姓們驚奇的是。十分簡單。只有一條。即十取一。這當然要比大明朝的稅收要重地多。但管事們早有準備。隨即宣佈。日後所有的徭役、力夫等等。一概廢除。所需人手。一律採用募集的方式進行。至於酬勞。按時價核算。

    管事們並未立即便徵收糧稅。絲毫未見催促。反而張貼一道新的榜文。招募民夫修這果真是拿出銀子辦事的。

    就在此時。管事們辦事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人。只見此人完全是一副商人打扮。在管事們為其提供的房屋處。高高掛起了一個「銀」字。同時。一隊馱隊運來不少糧食、布匹、農具等等。就擺在這個「銀」下面。直到有人好奇的上前詢問。那人才只說了一句:「第一年免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