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方面對於李德爾斯給他們帶來的驚人的禮物完全沒有回過味。
不過出乎各方的預料,中、日突然和解,讓英國人嚇的一跳,這兩個國家在搞什麼飛機,結了這麼大仇的居然也能和解了。
協議的內容讓英、美兩國都沒看不明白,因為日本放棄了山東的利益,承認北朝獨立等等。他們心裡納悶怎麼日本人變的這麼大方了。
威爾遜相信公佈的和解協議只是整個協議的一部分,雙方必定還簽有另一份協議,
多數遠東政治專家分析這是兩個刺蝟之間親密擁抱,是兩國軍事中形成的「恐怖」平衡。不管雙方達成了什麼協議,既然內容沒有傷害各自利益的話,那麼就必定有某位的利益將來或者已經損害。
和會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中、日在私下解決了,這讓威爾遜倍受到打擊。
孫中山在回國的途中看到了中、日協議的部分條款,他對最後協定的賠償數字還是比較滿意的。
日本百姓對內閣與中國《和解備忘錄》持歡迎的態度,至少他們不能擔驚受怕了。雖然日本未獲得一寸土地,但是他們得到了經濟上得到了補償。
英、法制訂了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方案,威爾遜考慮是否通過加入對華制裁行列對中國政府施壓,迫使中國代表回到和會。
英、法擔心中國過於強大影響到其遠東的殖民地安全,實際上中國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安全了。英、法已經私下達了對華武器禁運,在英、法的拉攏下意大利加入了對華武器禁運的隊伍。
和會期間英國加大了對遠東走私的打擊力度,雖然此舉將會損害部分人的利害。
在華的外資銀行都與「走私」系列有聯繫,個別銀行與南京政府簽訂有秘密協議。比如上海匯豐銀行,投資走私貿易便是其重要的業務之一。
在蘇伊士運河,英國海關查獲「微星」號貨船上價值300萬英鎊走私軍火和機械設備。向中國走私軍火其實也並不算什麼,只要相關人等能落到實惠也就過去了,關鍵是「微星」號貨船上帶的那套機械設備,各國向中國出口設備就如同大炮口徑一樣都有嚴格的限制性規定。再此次英國打擊走私的決心。
「微星」號貨輪事件成了一個典型案例,英國對華進行《經濟制裁》,法國隨即加入《經濟制裁》的隊伍,很快一些歐洲小國也加入了其中。美國是中國的最大的貿易夥伴,英、法對美施壓,美國若不同意的話,那些英、法將拒絕加入聯盟。威爾遜公開場合稱將考慮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
日本人幸災樂禍地看著事態的發展,「讓中國人去折騰吧。」
法國總理克裡孟梭認為,此舉將為造成遠東劇烈的動盪,結果被他說中了。
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國民黨政府提出自治,殖民地當局拒絕,越南國民黨人在西貢組織了大規模遊行,法國殖民地軍隊對遊行進行鎮壓,造成1500餘死亡的「五·一二西貢慘案」,越南國民黨脫離殖民地政府宣佈獨立。越南國民黨雖然是一個年青的政黨,但是他們身後有中國政府的,而且他們擁有著數萬人的武裝力量。慘案的發生越南的民族情緒一下燃燒起來,再加上有人在一邊煽風點火,越南獨立戰爭爆發。
消息傳到巴黎後,和會暫停一天。
比起遲鈍的法國人,英國人早早就行動了起來,向遠東派去了海軍和陸軍。雖然英國一些高層人士叫囂著要嚴厲打擊中國,但是卻有些力不從心。
東歐的布爾什維克主義正在氾濫,對蘇俄干涉才剛剛開始,此時不宜分神。
法國人請英國出兵,嘏美國的態度則極為曖昧。
戰爭啊,這可都是錢啊,華爾街的國際銀行家巴不得地球上天天都有戰爭,所以頂楊洪森。
中、日秘密苟合將威爾遜從危機中拯救了出來,威爾遜一個推手就把中、日苟合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威爾遜言詞極為懇切的又將中國代表團給叫了回來,不過孫中山未回巴黎,而是經由西班牙去了美國訪問。
威爾遜至始至終都未從困境中走出來,對於英、法要求對華進行經濟制裁,威爾遜舉棋不定。國內對中美關係極為看中,而且這個時候孫中山又在訪美途中,美國的加入將可能進一步刺激中國人,所以此事他就這麼拖著。
「五·一二西貢慘案」後,越國民黨主席潘佩珠與法國殖民地政府交涉,結果被強性扣留。中國政府要求法國殖民地政無條件釋放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潘佩珠遭到無理拒絕後,中國軍隊由滇越、桂越邊界進入越南,開始了對法自衛反擊戰。
英、法一直認為中國軍隊不過是虛張聲勢,他們不會進入法屬印度支那,等中國軍隊真的進來了,殖民地政府唯有求援一途。
法國在殖民地採取重點防禦策略,邊境地區的法軍數量本就不多,現在更加空虛了。
一直以來中國駐邊軍隊不要說越境,就算是法國軍隊進入中國境內實施搶劫,當地政府也都會極其禮貌地將這些大爺們款待好後禮送出境,不敢製造一點點國際糾紛。
當中國人開始製造國際糾紛的時候,他們被嚇壞了,法軍潰敗的速度是驚人的。
在越南人民的心目中,中國一直是宗主國,所以當中國軍隊進入後,一些貴族帶頭歡迎。
中國的軍隊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隨軍隊一起進入越南的糧食。
中國主力部隊正沿著滇越鐵路逼向河內,而法國殖民地區政府也將主力兵力收縮於河內一線,準備與中國決一死戰。
英國軍隊在中緬邊境試探性進攻遭到中國軍隊頑強後反擊不得不停止了軍事行動。
法國政府對越北的局勢深表擔憂,法國在越南北部扔有六萬人的武裝,這其中法軍有1.2萬人,其餘均系「偽軍」,在這些「偽軍」中能算得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當屬那近2萬人的殖民地警察部隊。根據駐華情報機構所得到的消息,進入越北的中國軍隊約有15萬,不過都是由原桂軍、滇軍、川軍、黔軍組成雜牌師,總司令是李烈鈞。
法國人並不認為中國的雜牌師會比殖民地上的「偽軍」更強大,他們對於決定越北命運的大會戰的勝利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法國外交部就此事向中國政府提出警告,中國政府的態度更為強硬,法國的強硬派希望政府出兵遠東。此時,英國人態度有所改變,由於新疆、西藏事件,中國國內反英情緒十分高漲,再加上海虹口中英軍事衝突,兩國間關係變得極為緊張,比起遠東的中國,蘇俄才是心腹大患。
中國戰略研究專家東條認為,南京政府欲借法國之力剷除地方實力派,加強中央集權的力度,所以南京方面很可能會將戰爭擴大。東條最後認為,不排除中國政府動用化學武器的可能。
法國人最怕的不是中國動用化學武器,而是擔心中國對法國進行恐怖襲擊。
經歷了一次大戰後的法國,急需要休養生息,迅速從戰爭中調整過來,而不是一頭扎進另一場戰爭中,國會中反對的聲音也不少。
英國建議法國考慮將潘佩珠釋放。
法國方面決定將此事拖延至河內會戰之後,英國認為法國過於樂觀了。
殖民地政府已經不斷要求增派援軍,法屬海外軍團陸續開赴遠東。英國由於不願全面捲入熱戰中,向南京政府發出外交警告的同時英國與盟友日本頻繁接觸,英國希望日本在遠東能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可日本人也不笨,對於英、法的許下的空頭支票待價而沽。
英國拉攏美國力圖勸說中國回到談判中。
法國政府也在高唱和談,不過這只是為了迎合國民的需求。
這次抵抗者們紛紛走出來,正是一舉將他們掃清的大好良機。
正如他們所料的那樣中國人拒絕了,議會通過提案向印度支那派遣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