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衝突初期英國認為日本很快就會取得勝利,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短時間內無法取勝。
日本經濟發展在中、日衝突期間大受影響,最明顯的不外乎出口減少,經濟增漲緩慢。
中國經濟在戰爭期間卻發展迅速,並且借日本之手解決了很多麻煩。楊洪森徹底整合了長江以南的軍政大權。駐守直隸的直、皖大軍被大量的抽調至東北整訓。馮玉祥則由河南、山東「轉封」直隸。
中央軍進入山西,閻錫山的部隊被全面整編,南京方面正式將山西納入了直轄省份。西北青海省因為有著太多豐富的資源也成為中央直轄省份,而沒有像寧夏一樣成為自治區。
新疆楊洪森沒有動,楊洪森與楊增新來往電報常以叔侄相稱,如此親熱短時間楊增新無憂。
青藏的王宮貴族最初抵制中央派員進駐拉薩,但是四川的熊克武狠狠踹了他們一腳後,這些人的自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至於蒙古那些王宮則分成兩派,內蒙地區的王宮發自內心地擁護南京中央政府,而外蒙的王宮可能因為離的太遠,有點不拿南京中央當數,王宮們拒絕了北京議會的邀請,楊洪森只好動用行政強制手段。
在國會擔任顧問委員的徐樹錚走通了孫中山,主動請纓要求到蒙古去,他的心思楊洪森很清楚,只是孫中山先欣賞徐樹錚,楊洪森也只好點頭同意。徐樹錚回北京時拜會了段祺瑞,雖然事不可為,但徐樹錚仍在為段祺瑞東山忙裡忙外,可是段祺瑞對現在的形勢看的很清,他想東山再起可能性很小,所以他建議徐樹錚與楊洪森多親近。徐樹錚也想與楊洪森親近,可是後者一直防著他。
外蒙王宮、貴族因為拒絕了南京中央政府的好意很快就有了大麻煩,隨著土改工作組進入蒙古草原,草原上刮起了「斗王宮,分牛羊」風暴,不聽話的王宮、貴族全部削去官爵,隨便按著反革命、叛國罪什麼的,押往北京,有的甚至被就地槍決,至於那些擁護中央政府,跟著黨走的王宮、貴族,經中央審核、批准授予了開明王宮的稱號,對他們的私人財產進行保護。
因為是中、日戰爭的非常時期,楊洪森運用鐵血手段將北方給梳理了一遍,南京中央政府對北方的統治權進一步得到確立。
中國經濟體制同時由自由市場經濟體製成功轉入計劃經濟體制。楊洪森提出的計劃經濟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楊洪森充分利用戰爭因素對內大力推行改革,諸如政府、軍隊、貨幣、工業、農業、教育、醫療,在楊洪森的鐵腕下各項改革得以順利進行。在楊洪森的主持第一個五年計劃進入了議程,這一期間,中、美之間的關係繼續升溫,美國在華投資進一步加大,美國政府與南京政府正在就關稅協定進行磋商。
英國人如果不是陷在歐戰中定與美國好好博奕一局,現在英國人只能看著美國人將他們清理出場。
朝鮮半島的戰事正按照美國軍事顧問團預期的那樣進行著,美國的態度也在相應的改變,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全面放開,同時加大了對日本經濟制裁力度。
美國並不希望戰爭一直這麼下去,現在中方表現出了和談的誠意,日本人就不應該這麼頑固地堅持。
美國在遠東的強勢迫使英國人交出了第一棒,鑒於中國所掌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朝鮮半島目前的形式,日本選擇停戰是一個好的開始,為了未來不產生糾紛,最後導致戰爭再次爆發。朝鮮被砍成了兩段,一段給中國,一段給日本。至於朝鮮人還沒有資質在桌上吃飯。
袁政府期間簽訂的二十一條必須廢止,因為這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而清政府時期簽訂的相關條約,正如英國代表的意見,應當在協約國與同盟國戰爭結束後再行協商。
關於中、德之間的秘密協議。法國考慮到自身在印度支那的利益,以中國政府不越北抵抗運動為先決的條件,與中國承諾並簽訂了《×××防衛協議》後,法國首先承認中、德之間的秘密協議合法性。隨著美國的,英國人也就不再堅持了。這樣現德屬太平洋諸島嶼、部分北非殖民地的未來地位就這樣被敲定了,中、英、法四國就此簽訂了一份正式協議。
協議簽訂後,英國以盡協約國義務為由,要求中方停止單方與德國的接觸,並向英、法提供新毒劑的相關技術資料及數據。
楊洪森當然不會將「神精毒劑」的資料交給英、法,不過他保證不向德國提供上述資料和數據。
中方突然單方停止與德方的交易,讓德方很不滿,但中方給了一個很充分的理由。
「不久之後美國將加入協約國。」
這是德國人聽到了最壞的消息,協約國與同盟國現處於相峙階段,誰也打不敗對方,可如果美國人加入協約國一方,形勢就會大變了,失敗的情緒在德國高層瀰漫開來。
歐戰是他們白種人與白種人之間的恩怨,與楊洪森沒有關係。
中、日雙方在英、美、法三國的主持下在上海正式簽訂了停戰協議,關於朝鮮軍事分界線的劃分上,中、日在磋商的同時,朝鮮半島也越加激烈起來。
由於中、韓軍隊大軍逼近漢城,日本方面將朝鮮皇室遷往釜山,可是正是由高宗皇帝離開漢城,中國軍隊開始對漢城投放了大量的芥子毒氣彈,日軍同樣運用芥子毒氣彈進行反擊。
漢城的大規模毒氣戰,在英、美、法的再次警告下,中、日兩國軍隊才最終實現停戰,這也成為了朝鮮半島上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毒氣彈的戰役。
向北撤退的中、韓軍隊裡哀號一片,芥子毒氣彈所造成痛苦難以現象,由於缺乏足夠的藥品,每天都成百上千的死亡。漢城城外,整車的屍體正等待著火化,日本的醫護人員對於那些中毒的帝國士兵也沒有更好的治療方面,只能看著那些他們在病床上掙扎著死去,那些中毒朝鮮士兵則被日本人關押在城外的村子裡等待著他的命運。
停戰的消息傳到了平壤時,北方的城市內到處都是歡呼聲。
這場該死的戰爭誰願意在打下去。
對日本政府來說朝鮮戰爭毫無意義,日本不但沒有得到一點好處,而且還丟掉了半個朝鮮,換回來的是近百萬人軍民的傷亡。中國雖然也是傷亡慘重,但是卻被龐大的人口基數給掩蓋了。
日本軍民傷亡約55萬人、中國軍民傷亡約80萬人、朝鮮國軍民傷亡高達0餘萬人。
對於這樣的戰果日本不能滿意,如果不是西方軍方商惟利是圖,他們早就打敗中國人了。可是現在說這個又有什麼意義,由於未取得戰爭的勝利,首相辭職,內閣解散。高唱中、日和平的親英美派走了出來,軍部的那些人躲回窩中舔著傷口,等待著下次機會。
他們並不承認戰爭失敗,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準備好,而中國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與他們日本打一場公平的常規戰,實在是卑鄙之極。
朝鮮戰事雖然草草收尾,在楊洪森看來此戰中國是贏家。
「此戰,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了在亞洲乃至世界的生存空間。」
大韓民國臨時總統樸勇基在南京了《獨立宣言》,建立代表自由、民主的大韓民國。
樸勇基等人希望韓國成為中國的加盟共和國,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中國永久的庇護。孫中山考慮到這次出兵朝鮮是一次正義的援助,所以委婉的拒絕。楊洪森在與樸勇基總統會談時許諾將給予韓國全面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