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的戰役中國官方稱擊斃日軍10萬人,但是日本人只承認2萬人,雙方繼續打著口水戰,而楊洪森挾勝利之勢繼續向法國施壓,派代表到上海指責法國私下日本。
「此舉將極大損害中、法之間的傳統友誼。」
法國大使弗朗索瓦最害怕聽到中國提到傳統友誼,中國與英國講傳統友誼,結果香港停止運轉長達半年之久;中國與日本講傳統友誼,結果被封鋪殺人,死後還被充作乾糧,那些可憐的日本人。一想中國人現在與他們法國講起了傳統友誼,後背不斷傳來陣陣寒意。
法國現在可沒有時間與中國增進傳統友誼,日本人既然慘敗了,在公開場合他們可以繼續中國,反正日本人與他們也不是很熱乎。
英國方面擔心戰爭可能會進一步升級。日本是一個極愛面子的民族,他們在中國軍隊手中連番敗北,真的丟盡了帝國主義大家庭的臉面,國際聲譽一落千丈,中國軍隊手黑,世界人民看到了,都同情日本人,但是他們若不能在軍事方面有所展現的話,世界人民也無能為力。
對華一系列的軍事失利迫使天皇出面向國民謝罪,如果這是一場勝利的戰爭,就算死上30、40萬也沒什麼,反正有人會買單,但是如果死了30、40萬卻沒有取得勝利,那天皇就要自己買單了。
日本到目前為止的傷亡數字中,平民傷亡佔據著較大比例,這讓日本國民無法接受。而民主自由派更是以此來攻擊那些軍國主義分子。正是因為他們的一系列的過激行動,導致了帝國處於這種不利的境地。「鴿子」們開始著手與南京方面進行談判,要知道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建議,至於他可能為帝國的士兵們爭取些喘息的時間。
瓊克在平壤看到的不過是勝利的泡沫。
而戰役進行的如此順利也大出吳佩孚的所料,他沒有想到日本人在潰退,這一點蔣百里也沒有想到。關於毒氣彈的事他們都不知情,唯一知道其中細節的只有張孝淮,但是作為楊洪森的嫡系將領,在某些時候必須選擇沉默。
可是當中國軍隊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日軍的素質也漸漸顯現了出來。
在追擊的部隊中東北的騎兵師佔到了腿多的先機,他們跨馬來去如風,給日軍極大的威懾,但是他們在勝利的光環下有些忘乎所以,結果遭到了新任駐朝日軍指揮官小池大將的痛擊,可是東北騎兵的日軍的威脅依舊存在,南部平原地區一馬平川,東北騎兵四出,小股騎兵一直伸入到漢城城下,這給南部的朝鮮政府極大的震動,由於日本在平壤的圍城作戰失利,朝鮮的很多大臣主張將高宗皇帝遷往釜山。
小池大將真想將這些朝鮮軟蛋全砍了,至於那位自盡的豐久大將他已經向天皇盡忠了,死人就不要再過多進行評價了,但是朝鮮的戰局卻讓他頭痛不己。對於豐久大將在毒氣戰中所採用的後發致人策略,小池是不贊同的,前線的陣亡人數已經超過8萬人,更為糟糕的是豐久大將調至前線囤積的化學彈藥全都落入了中國軍隊之手。
「我們需要立即穩定戰局,守住陣地,阻止中國軍隊南下。」小池叼香煙侃侃道。
化學武器這麼危險的東西被中國人掌握了實在是不妙。關於歐洲戰場上的毒氣戰情況,日本陸軍部十分關注,協約國與同盟國在這場大戰中損失了四、五十萬大軍,歐洲那邊每個月都有新品推出。小池曾經向陸軍部提出為帝國勇士配備防毒面具,可是陸軍部卻要他發揚武士道精神。
「去他娘的武士道精神」小池榮作才不相信那玩意,他只相信大炮、機槍還有訓練有素的軍人。
看著蔚藍的天空小池榮作說,「我需要本土派出更多的航空兵參戰,我們要奪回屬於我們的天空。」
這些中國飛機將南方本就不穩的人心攪的更亂。
小池榮作眉頭緊皺,中國的那位遠征軍大將吳佩孚看來是一個勁敵,中國人的戰術,小池榮作總結後將其比喻成「老鼠洞戰術」,老鼠是一種讓人討厭的動物,如果躲在洞中你是很難抓住並吃掉他們的,只有離開洞穴才能有效的組織消滅他們。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穩定戰局,先求不可勝,再求可勝之機。」小池榮作引用一段孫子兵法。
日本國內正在進行動員,準備徵召更多的士兵前往朝鮮作戰,政府頂著壓力迎難而上。朝鮮對日本的戰略意義重大,朝鮮不能丟,必須將萬惡的中國人擊敗,然後再讓中國人賠償損失。
大批的日本青年徵召入伍,奔赴朝鮮戰場,解救那些遭到中國侵害而被奴役的朝鮮百姓。
他們是正義的一方,而中國人無異是一群邪惡的魔鬼。
瓊克所率領美國顧問團在平壤停留了近一個星期,後乘坐美國火輪迴到了天津。
在天津瓊克埋頭寫報告,他在報告中預言日本在朝鮮的軍事行動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礙,但是他仍然認為中國軍隊無法守住實際控制線,因為中、日之間的國力差距,導致中國不可能取得這場勝利,而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時間。
從時間表看,日本人表現的更為焦急,實際上日本內閣方面正在籌劃著通過政治途徑解決。
英國方面已經表示將進一步向中國人施壓,而俄國大使普羅多列夫表示為了維護列強們的榮耀,俄國將派出有限的部隊給予日軍必要的增援,但是他們要求分得足夠的利益,日本人同意了,俄國行動了,但不是開戰。
普羅多列夫在北京秘密會見楊洪森的私人代表張曄。
俄國目前沒有空插手遠東事務,相反他們需要中國這個同盟國盡更多的義務,比如向俄國提供大量的糧食、肉製品、茶等等,與日本的協議就成了普羅多列夫手中的王牌。
張曄在協商的過程沒有立即答覆而時一直這麼拖著,這也是楊洪森事前交待的,楊洪森甚至要求張曄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滿足俄國人的要求。
對於這位中國的軍事狂人,張曄發揮出了他最大的優點—「順從」。
領袖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他存在的就是傳達領袖的意志。
戰爭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實際上楊洪森一方面與日本打的火熱,另一方面他頻繁的與英、法的大使接觸,表達了停戰的意願。
日本同意停戰,但是中國人必須撤出朝鮮。
英、法代表對於南京方面將要做出的回答瞭然於胸,從南京方面一直以來的表現看,他們是完全不可能的答應這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