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康熙末年 卷三 第五百五十一章 今有逆藩勾外匪
    四月二十的朝會,幾乎吸引了整個京師的眼球。

    其中超親王和蒙古王集團的暗戰懸念,實在太勾人遐想了,以至於在這萬眾翹首企盼的日子中所發生的其他大事,相對來說,關注的人要少得多。而思道、胤祥和胤禵幾人也終於明白了,明白凌嘯為何要高調挑起和蒙古王爺集團的暗戰了。

    凌嘯要的就是少人關注,因為,迫在眉睫的幾件大事,出於各種目的,都是需要暫且低調的!

    朝會前四天,勤王海軍艦隊護送的回訪使節團抵達天津;朝會前三天,新式的殿試在保和殿順利舉行了;朝會前兩天,兵部制定好了出征瞿邏的作戰計劃;朝會前一天,《新儒學報》第一期付梓印刷∼∼∼∼∼這些接踵而至的四樁大事,都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繼鄭和出西洋之後最大規模的各國回訪,正式開啟了東西方官方層面的整體交流;是中國歷史上發起的第一次對陳腐八股科舉制度的衝擊,促進新式人才選拔的有益嘗試;是現代海軍制度下的第一次對外海上征服,其成敗即將決定中國海上戰略的前途;是自戰國百家爭鳴以來第一次在學術領域大鳴大放,最終走向全面啟發民智的正途!

    若按照凌嘯的見識來看,這四件大事的意義,擰出任一件來,都應該大書特書。舉國歡慶地。然而,自古賢者皆寂寞,新生事物也好,嶄道新途也罷,在問世之初就該要先為能否存在下去而低調,低調就意味著阻力的減少!君不見,強悍如鄧公者,在改革之初也僅僅只敢說「私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的有益補充」麼,而等到整個社會扭轉如新爆發出勃勃生機之後,再談「姓資姓社」的問題。自然就能「鑿鑿無人能非之」了!

    所以,低調的結果是,殿試進行得很順利,方苞、李等十八房考官正在文英殿緊鑼密鼓地閱卷取士。第一期《學報》所刊的,是十幾位熱心爭奪儒家新聖的官僚的文章,骨子裡面的八面玲瓏,讓其論點都還較為保守,也沒惹起波瀾。《征泰計劃》更是嚴格保了密。確保不被蒙古王爺們知曉朝廷另有對外軍事計劃,而囂張更甚。就連唯一一個可以拿到陽光底下大加慶賀的歐洲使節團抵達。也被凌嘯刻意地低調壓制住了,除了禮部、理藩院和直隸總督等必要接待人員之外,京城中少有人曉得,就在通州地勤王軍大營裡面,有著三千多金髮碧眼的洋鬼子窩在其中呢!

    顯然,這一招「焦點旁移」很成功。不過,被轉移了焦點上凌嘯也決不能失敗。

    對此關乎威信和關乎公信的戰爭,康熙和凌嘯都輸不起……咱爺們既然公開叫了板,就得要板上釘釘,說了要把蒙古人歸流,就絕不能被蒙古人反過來人流!

    四月二十。終於如期而至。

    雞叫三遍之時,滿身簇新王袍的凌嘯,要多精神有多精神,在雍和宮門前八字牆邊會了老二、老九、老十三和老十四四位阿哥,說一聲「出發」。便向紫禁城上朝而來。

    一溜兒連綿半里路長的攝政王儀仗,一水兒錦衣荷槍實彈的王府侍衛陣。無一不是昭彰凌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赫赫王威,嚇得早起的人們避之不及,卻又趨奇樂鬧地忍不住隨之而追。人群猶如是一顆巨大地星,又似一條狹長的蛟龍,在京城東西南北皆筆直地大街上前行,一直把凌嘯這個彗核和龍頭送到了空曠又肅穆的正陽門御街。

    凌嘯其實很虛榮,十分愜意於這種被萬眾關注的場面。下了轎子,凌嘯回首環視一圈,再瞧瞧自西面長安街魚貫而來的蒙古諸王,心中不禁好笑和得意……呵呵,各位看熱鬧的看官門,你們等著吧,我凌嘯定會讓你們看一場不虛此生的熱鬧,到時候看是我流蒙古,還是蒙古流我!

    可是!忽然!冷不丁!

    不知道是誰,一聲使勁使到聲嘶力竭地吶喊爆發了,這吶喊,讓凌嘯猛地覺得,認為大家是「八卦眾」,著實顯得自己很俗鄙……昔日御駕羅剎,喜撥番邦毛子牙,今時逆潘勾外匪,再請我王氣死洋婊子索菲亞!」沸騰文學收藏

    「噗嗤!」九阿哥是很能附庸風雅的一個人,聽了這前面文縐縐、後面卻俚俗俗的吶喊,哪裡忍得住好笑。

    他正想扭頭尋聲,瞧一瞧是哪位高才做出了這截磚打油詩,卻不料,正陽門前不下萬人的圍觀者,在片刻的沉寂之後轟然然起來,先如雷鳴般的嘈嘈隆隆,很快卻就統一了腔調節奏,族不分漢滿藏回苗,年不拘老中壯青幼,職不別士農工商兵,齊聲高吼起來。

    昔日御駕勝羅剎!

    喜拔番邦毛子牙!

    今時逆藩勾外匪!

    再請我王氣死洋婊子索菲亞!

    那一瞬間,凌嘯不知道是被聲波引起了共振,還是咋地,忍不住心神一蕩,眼角酸澀得淚水奪眶而出。

    明白了,凌嘯也明白了,所謂地轉移焦點的成功,根本就不是自己用計策用對了,而是那焦點本身,就是個貨真價實的焦點:蒙古王爺反對不

    反對改土歸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依仗了羅剎鬼子要挾朝廷,這幾年已經享受夠了打得老毛子割地賠款的大國榮耀地老百姓,誰沒有一桿秤在心頭?國,既然是國人的國,國人,自然必將義無反顧地去愛。誰,又能忍得住一致對外的同仇敵愾?!

    向百姓環環拱手,凌嘯覺得還不夠,再向四週一圈圈作揖,凌嘯仍然抑制不住心潮的激盪澎湃,他索性一撩王袍,東東南南西西北北地鞠躬九十度。這一禮,禮得有禮,也禮得有理,更禮得貼心。一時間,民眾這才記起了凌嘯攝政王的超級身份,紛紛還以千奇百怪的回禮,磕頭磕得咚咚直響。

    這場面直瞧得三十幾個蒙古王爺目瞪口呆,也看得他們膽戰心驚……為「逆藩」的王爺們也是有苦說不出,難道僅僅因為不得民心。自己這些人就該放棄富饒領地,和能決斷屬民生死的通天特權。來北京當個連婢女都不能擅殺擅奸的空桶子王爺?!

    所以,這些不得已和不甘心,使得王爺們的賊心仍然不死。但金鑾殿朝會一開始,便有一個戲劇化的狀況讓他們始料不及∼∼∼新任乾清宮總管太監地刑年,一指雲鐘響了許久仍不見主人的龍椅,尖聲宣旨道。「奉皇上口諭,國政維新伊始,今當議太后盛壽及改土歸流事,恰朕聖體違和,著總理事務攝政超親王立於台陛,領銜諸王公大臣妥議其政。決而決之!欽此。」

    轟!刑年話聲一落,滿殿王公文武盡皆嘩然。

    對於京師要員勳貴們來說,康熙皇帝這一次驚世駭俗的舉動,只怕是不啻於賜凌嘯以「九錫」之尊的地位!須知道,昔日胤礽當太子的時候。代理朝會也僅僅只限於乾清宮舉行的小朝,縱然是國典中關於太后聽政的條款。也明確了只允許在乾清宮垂簾……核心大政的金鑾殿大朝,那是除了皇帝本人以外,決不可授予他人代理地!

    而清朝內政上的名分之別,在那群蒙古王爺們則自然是關他屌事。他們所叫苦不迭地是,在他們決意抗爭改土歸流的策劃演練中,一直都是把康熙皇帝本人的出場,並擔當起評判凌嘯和自家見解誰對誰錯的角色來設定的,現如今好了,皇帝當了縮頭烏龜,讓凌嘯這廝又當球員又當裁判的……

    猛咳一聲,凌嘯躬身領旨,信步走上台陛,睨視台下之時心中卻是苦笑不已……罰站幾個時辰?!老爺子你也實在睚眥必報了吧,你昨日做出這個決定地時候,我不過是笑了一句,說你老人家以前為了蒙古穩定,定是給那些王爺們發過誓,承諾過一些什麼,所以現在不好翻臉毀諾麼……又沒說你厚臉皮,也沒說你發誓像放屁,你犯得著罰我的站?

    有了這「罰站」的苦楚煎熬,凌嘯當然要快速理事,本不是重點和煩難的太后壽辰慶典之事,自然很快就被他擺平了。在頒發調八阿哥胤祀速速歸京,禮部戶部及在京各相關有司、地方督撫及監察道藩司皆要舉國同步慶賀,專人專責和禮部攬總的政令之後,金鑾殿上的氣氛就開始凝重了起來,隨著扎薩克圖蒙古可汗地出班奏事開始,大家都明白,正式的交鋒開始了!

    仗著可汗在名義上比親王高上半級別,名叫朗巴姆真的可汗,禮節上很拿大,在基本上與他品秩相當的凌嘯面前,連腰肢都不彎一下,直挺挺地說道,「攝政王殿下,本汗已經接到了吏部關於蒙古改土歸流的咨議。試問陛下一件事,蒙古四部十六盟二十八旗地故老相傳,在天命三年,太祖起兵伐明,曾召集蒙古各盟據馬而誓曰:滿蒙一家親,共享天下之貢,滿居南而受江南富,蒙鎮北而分犧牲,此分封定制永誌不改!嘿嘿,朝廷這次忽然提出改土歸流,嘿嘿,這不是公然違背太祖的誓言嗎?嘿嘿,嘿嘿!」

    他這一連串地嘿嘿,嘿嘿得蒙古王爺們爭相應和,搞得滿殿都是奸笑。

    凌嘯卻也在嘿嘿奸笑,「嘿嘿,朗巴姆真可汗,嘿嘿,飯可以亂吃,話卻不能亂講,嘿嘿,太祖發過的這個誓言,國史館並無記載啊,嘿嘿,你可有文字證據?既然是故老相傳,嘿嘿,你可否能提供有可信的目擊者啊?嘿嘿!」

    「噗嗤!」胤祥等四位阿哥和一幫子改土歸流的人全都哄堂大笑……也起碼必須三十歲而立以上,不然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啊,如何堪稱「可信」?嘿嘿,到現在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這樣一百一十一歲的人能喘氣,恐怕也說不出話來了吧!

    蒙古王爺們頓時就嘿不下去了,一個個心頭發了慌∼∼∼康熙歷年來熱河接見時所發的錚錚誓言,也……也是沒有文字的,還全***都是單獨接見時候說的……怪你不上朝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