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第五卷 第二十五章 最強商業片的三板斧
    在北京考察采風的孫茹和她的劇組同事們傳回的消息,已經在北京郊外的一家網癮學校裡找到了可以出演《爸爸再愛我一次中兒子這一人物的少年演員,劇組也於上週末正式在北京開機了。

    另一方面,飛往美國的孔儒也已經進入李氏國際研究所,開始籌備《星際黑幫的特效部分;同時,發哥和布萊特彼得的合約也已經簽定。

    至此,華星本商業年度的十幾部投資已經紛紛啟動,易青作為公司老闆所負有的責任也告一段落,可以安心的和程龍大哥一起好好籌劃如何拍好自己這部華語電影歷史上投資最為龐大的災難片了。

    雖然這部片子的投資方是華星,導演是易青,但是由於程家班的加入,其實可以說是兩種風格不同的商業團體共同在生產一個產品。

    對於如何拍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這一方面,無論是程龍大哥還是易青自己,都有一套獨到的經驗,這就需要一種學習和磨合??當然,主要的決定權還是在導演的手裡。

    從東北傳回來的消息,羅綱的第一攝制組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大半,很快就會把影片地下部分所需要的自然景觀部分的素材拍回來了。易青和程龍大哥這邊則每天抓緊拍攝內景動作部分,閒暇的時候,易青就不斷地跟程龍大哥解釋自己這部戲的策劃構想。

    如何拍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這回事,真是一門獨特的學問。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說地是一點也不錯。即使是在電影尚不發達的中國國內,這也是個任何人都可以說上兩句的話題,但是事實是不是真如一般人眼裡所看到的那樣呢?

    ……

    華星大會議室。

    《地獄方舟》劇組是目前唯一一個還留在華星大廈的劇組。今年樓下的景棚和技術部門正在拍一些簡單的群眾演員和替身的戲。易青則在樓上抓緊時間把劇組主創召集起來。確定創作、工作的大方向,統一思想。

    程龍大哥坐在易青的旁邊。他從來沒見過華星地這種工作方式,他一生拍電影,動手動身體遠遠多過動腦,至於劇本,主題什麼的東西,都是不甚重視,寧可多在特效和動作上下工夫。

    所以大哥在早年參加的許多節目訪問中常常提到,到好萊塢後很長一段時間拍戲很不習慣,因為不知道那些美國電影人整天在一起開會討論地那些數據和術語跟電影有些什麼關係??但是不得不承認,似乎就是這些東西通過票房帶來了大把的美金。

    現在華星也擺出這種拍戲陣仗來。令程龍大哥頗感意外,難道這是一家模仿好萊塢運營模式的公司?

    其實並非是易青他們刻意去學習好萊塢的工作方式,只不過藝術無國界、商業盈利模式也是個國際通用的東西。對於拍什麼樣地電影,怎麼拍電影能夠賺大錢這個問題。中外的內行都是一樣的,用地都是那一套理論,所以自然形成了相似的工作方式。

    易青在會議一開始,首先用電腦接通了李氏國際的環球衛星信號。李氏國際那邊將幾個月前受易青委託做出來的市場各項風向指標的數據報告、各類資料源源不斷的傳送過來。

    這些資料在外行人看來只怕是千奇百怪,不知道跟拍電影有何干係。包括有近一兩年內。美國中低端消費群體的方方面面,以及美國男女青年近年來的各種好惡、有關時尚的一切邊角新聞等等。

    拿到易青手上地資料已經經過了初步的分析和處理,再經過華星導演組專門的顧問智囊們的進一步分析。做出報告交給易青和下面各部門的主創作為參考。

    可以說,易青之前決定的這部電影準備拍攝哪些內容以及體裁形式乃至劇本故事,也是經過無數次對這些資料的揣摩和研究而敲定的。

    那是因為,任何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決定其能否票房大賣的第一因素也是最高因素就是??時尚性!

    電影是一種即時消費的文化商品,拍攝期一結束,當時就準備上映,週期不超過兩個月。所以有些電影當時票房慘淡,幾年後才被人提起來。那已經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了,至少不能算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

    正是由於這種即時性,所以要拍攝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首先就是要研究,在放映期的那個時段,目標市場的那個社會環境裡,將會流行些什麼。

    這所謂的流行時尚覺不是僅僅是指音樂、服飾、化妝品、體育運動之類表面化的東西,那只是一小部分.這裡指的主要是文化心態,人文心理,社會價值的細微變異這些方面的東西。

    比如說,《英雄本色》和《無間道》這兩部電影,都是香港歷史上當年的票房冠軍,公認的好電影,當然也是成功的商業電影。

    但是,如果這兩部電影的內容絲毫不變,而把《無間道》放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去放映,《英雄本色》則放到2000年後去放映??這兩部電影的票房恐怕不說仆街慘敗,至少也會是成績平平。

    因為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正是整個香港社會在文化上被逼進牆角的時候,也是香港都市人的心理第一次出現不穩定的時代裂口的時候。在那個年代,舊的香港社會秩序被推翻改造,新地都市心理還沒有形成,大家內心都缺乏安全感;舊有的道德體系崩潰。新的道德體系還很模糊,人們迫切的呼喚英雄主義、呼喚道義和安全感。

    在這種社會氣氛中,小馬哥、豪哥這樣地人物形象自然就一下子能抓住所有觀眾的內心,引發強大的社會共鳴感??那種男人和男人之間無論貧富、不計生死也要偏執的固守自己的信念和道義的英雄形象。不但給香港觀眾內心提供了極大的安全感,而且潛移默化的完成了香港人內心渴望固守卻已經漸漸流失了的道義準則。

    等到了《無間道》大賣的年份,香港地社會已經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舊有的道德體系早已經崩潰,人們不再需要英雄和道義,黑與白的界限日益模糊,而香港人開始有了新地困惑。

    這種困惑不再來自於外界,不再需要通過仰視英雄的方式來獲得心靈拯救,這種困惑植根於每個人的內心,表現為自我角色的內心困惑。人們需要思考的是??我是誰?我要地是什麼?怎樣是對,怎樣是錯?

    所以《無間道》說白了,是一個臥底的故事。不是警察和黑社會互相臥底,其實是在演出一場都市人自己臥自己的底地好戲。無論是劉德樺還是梁超偉扮演的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臥底。他們的選擇沒有善和惡的分際,只有角色的不同。

    他們扮演著一個身份,同時又在潛意識裡知道自己其實是另一種相反的身份。這恰恰暗合了現代人的這種是非不分,惟利是圖的浮躁心態??人人都知道要做好人是對地,但是同時內心又充滿了嘗試為了利益做壞人的打算;而做到了壞人的時候。內心又充滿了希望自己是個好人的掙扎。

    《無間道》在區區一百多分鐘的電影裡,把這種都市人的心態暗喻的淋漓盡致。黑與白之中的掙扎和自我心靈的放逐才是現代人心中真正的永無休止的無間地獄之路。

    時勢可以造英雄,時勢也在造電影??造成功大賣的電影。許多人以為商業電影的成功。主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暴力這些所謂的商業元素;也有人信奉明星效應、名導效應,煞有介事的計算所謂的票房號召值;還有相當的一些人認為,賣座電影是靠宣傳和包裝出來的。

    事實上,電影發燒友們津津樂道的這些東西,對於一個導演來說只是末節的末節,要想靠這些東西打天下,那下場只能是賠掉底褲。

    作為一種文化產業的商品製造者,或者說生產一種文化產品的創作者、生產者,不研究市場、不研究目標消費群體的深層內心和潛意識層面的消費需求。把精力放在那些華麗的表面工夫上,這就好比古時候那個「刻舟求劍」的故事裡,那個在寶劍落水的地方留下記號,等船靠岸的時候才跳下去打撈的蠢人一樣。

    就像九十年代末的那些香港的跟風片一樣,以為模仿那些成功的影片,把所謂的「商業元素」拼湊起來就能夠賣錢了,結果恰恰是票房越來越慘,還透支了觀眾的消費慾望,活活做壞了市場。那是因為他們對之前那些成功的電影之所以成功的關鍵點沒有抓到,拍出來的儘是些失去了時尚性的已經「退流行」的東西,怎麼可能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呢?

    在電影誕生和形成產業模式的初期,實際上對「時尚性」的把握往往不是主觀主動的,而是一種隨機性的碰撞??恰好碰上了就撈著了;又或者說,創作者的思維模式和心態正好和時代的大潮流是吻合的。

    然而任何行業創造財富最終都要從無意識向有意識發展和進步,電影產業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發展到中高的時候,無意識的創作就變成了有意識的迎合社會心理需要的一種創作活動。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幾乎每個都擁有龐大的市場調查、統計、分析的部門,通過專業的社會心理學及其他方面的社會學人才,對海量的社會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然後交給編劇們去操作。

    所以有人說,好萊塢是用生產罐頭的方式來生產電影??每一道工序,每一環節的處理。都有車間流水線般的生產程序,一絲不苟地操作著。

    這種生產方式雖然效果顯著,但是也有僵化、滯後等特點。電影畢竟是商業和藝術的混合體,不能流水機械的生產。所以還需要天才型的預見性人才,在市場分析和時尚指向分析地基礎上,做出精彩的人性化的判斷與選擇。

    易青無疑就是這方面的絕頂高手。拿《花木蘭》的大獲成功來說,這個電影的成功有成功策劃的成分,也有僥倖的因素在其中。在易青原先的構想中,在世界格局日益多元化,世界各大勢力日益壯大,日益威脅到美國一國獨大的國際形勢下傳統地美國價值體系正在遭受質疑、美國民眾開始缺乏安全感,開始低下頭來關注以前根本不被自己關心的民族和國家的大時代背台下,《花木蘭》這樣一部以純粹地「中國風」民族特色為賣點;探討戰爭與和平。表現弱小戰勝強大,侵略必然造就悲劇,以塑造東方女性的神秘美為主要賣點的電影能夠大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本來。以民族感、神秘感作為第一賣點這個市場突破口的確定,是在易素掌握和算計之中地事,而他對《花木蘭》的票房預計,也只是局限於一億三千萬到一億五千萬美圓這樣的水平。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天上掉下個金元寶砸懵了腦袋??在美國社會突然爆發地「女市場競選門」事件居然會無巧不巧的緊挨著〈花木蘭》的放映而爆發了。女性話題、女權話題在整個美國社會的快速氾濫式的傳播。成為打著女性題材宣傳口號的《花木蘭》票房的強大助推力。

    種種大環境、大氛圍、大時勢綜合碰撞起來,像一場盛大的化學反應一樣,造就了《花木蘭》的輝煌成績。

    由此可見。「時尚性」作為第一商業元素,對賣座電影地巨大推動性。這恐怕也是區分一流導演和三流導演、內行和外行的根本不同點所在。

    不瞭解電影商業規律的人,總是在表面上挖空心思拼湊和堆砌各種商業元素,卻不知道這只是捨本逐末。

    大時代的時勢之力量,沒有任何個人和小團體的智慧能夠阻擋,在億萬觀眾的內在需求面前,什麼明星、名導;什麼枕頭、拳頭;什麼包裝、宣傳……所有的一般可見的表面因素,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易青這次拍《地獄方舟》這部戲,他當然不敢指望還能取得《花木蘭》那樣好的成績。運氣這種東西,可一不可再,不能靠它來吃飯的。

    所以《地獄方舟》連加映的場次在內,能在美國賣到兩億美圓,就算大成功了。

    這次的賣點當然首先還是中國風??隨著中國的綜合實力、國際地位日漸提升,全世界都在刮研究中國的颶風,這股流行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會退熱。

    其次一個賣點是今年年初美國刮起的地質熱。去年年末,太平洋上多處火山群體性噴發,蔚為奇觀,好事的美國人自然掀起了討論研究地質學的熱潮。

    易青從美國得到的消息,年底到明年2015年年初,北美還有幾座沉寂多年的火山將要爆發,到時候正趕上《地獄方舟》上映。

    最後就是美國人現在也開始流行經驗主義了。經驗主義的一個標誌就是重視年長者,這當然跟西方這幾年向東方傳統文化學習的風氣有關。易青他們這時候推出本來已經深受美國青年觀眾喜愛的Jack程來出演一個老英雄,自然容易被觀眾接受。

    ……

    易青和華星藝創的同事們在確定了「中國風」、「地質熱」、「老英雄」三大賣點後,就將這三個創作方向敲定下來,交付各部門去研究揣摩並落實到劇本和拍攝草本中去。比如在故事和台詞中加多中國傳統式的幽默、在道具佈景裡加多帶有濃重東方色彩的道具;在故事裡多增加地質學有關的熱門詞彙和一些科普的內容,將成型的劇本拿到北京,聘請中科院的專業教授進行修改指正,以免鬧出賞識性地笑話等等。

    至於講故事塑造一個老英雄的形象。這對文學系出身的人反而是輕鬆之極的基本功了。

    確定了「時尚性」地目標賣點之後,接下去要做的就是討論這個電影的「容括性」。

    所謂電影的「容括性」,說白了,就是意味著這部電影能砸進去多少錢。

    並不是投資越大。電影就越好拍的。恰恰相反,手裡的錢越多,導演的難度越大。

    除非刻意的糟蹋錢,否則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要準確完整的把整個投資全部放進影片中,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這是非常難地工作。

    以小博大的電影不是沒有,只是少之又少,而且「時尚性」偶然因素居多。不能當作一種創作規律來指導生產,也就是說,不能量產。

    所以涉獵過現代電影理論的人都知道。同等條件下,「容括性」越好,票房成績就越好;也可以說,找對了投資時機地電影,投進去錢越多。收回來錢越多??這和經濟學裡,投入越大產出越多的規律是一樣的。

    具體的「容括性」這個東西,涉及的東西很雜。除了敘事和劇本之外,聲光畫影多種手段都可以作為容括進去地一部分;再來就是各種商業元素。包括拳頭枕頭那些。

    傳統電影容括性小,基本上只以敘事為主,就是講故事。中國觀眾有看故事片的傳統,在這方面依托於我們國家悠久的文學傳統,也有一流地鑒賞力。

    但是傳統影片的致命問題就是形式單一,內容太過於「清淡」??作為一個總體的概念,可能有許多觀眾都願意看純故事片,但是具體落實到一個個故事,就有人愛看有人不愛看了。

    因為任何一個故事寫出來。無論本身多好多有意義,喜歡它的都只能是一部分觀眾,所以作為單個電影來說,純故事片反而不如華麗的大片票房高。

    這個問題至今尤令許多觀眾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商業大片反而票房動不動就論億論千萬;大家都說喜歡的本來應該大賣的傳統模式的那種電影,卻票房平平甚至慘敗。

    除了一些不確定地文化亂象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出在「容括性」上。

    現代電影除了敘事性之外,在聲音音樂、光影色調、畫面畫質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獨立營造一個世界的奇特效果,而立體的視聽語言,更是達到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部容括性好的電影,至少必須容納包括進去:宏大的場面、緊湊的敘事、強烈刺激視覺的動感畫面、直擊心靈的錄音音響效果、立體逼真的代入感……

    寬銀幕的魅力,決不是那些在網上下載或者購買盜版,在自己家的電視屏幕甚至就是電腦顯示器上,把電影當作電視來看的那部分人所能夠想像的。

    一個成功的商業導演要做的事,就是有機有序的把各種商業元素容括進電影裡去。以前中國商業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忽略劇本,把容括進去的各種元素和劇本敘事割裂甚至對立開來??因此易青一向的工作原則是,無論是大場面、華麗的攝影與美工,還是震撼人心的音樂,都不能為了做容括性而去尋求容括,也就是不能硬塞進去。

    電影的聲光畫影各個部門,一切的給電影加分的手段,都應該和敘事形成一種「融合」,而不是「對立」;在這個基礎上,以劇本故事為主,根據劇情尋找與之相匹配聲畫方案。

    在確定了時尚性,拿出了容括多種電影手段的方案之後,第三步才是進行明星效益和包裝宣傳的籌劃。

    《地獄方舟》這部戲,有程龍大哥、依依、小意三大名角出演,又有兩位如日中天的「亞洲飛人」、NBA的大球星客串助陣,明星陣容強大,票房當有一個基本的保證。

    在包裝宣傳方面,易青這次初步在美國就投下三千萬美元,未來還將視具體情況增加。

    許多人質疑商業大片的轟炸式的鋪天蓋地的宣傳包裝,甚至說是因為這種包裝和觀眾的盲從好奇心理造就了大片的輝煌;甚至有人對這種現象冠以影響公平、佔用公共資源的帽子。實際上花大錢來進行電影包裝,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這也是現代電影產業化之後,和當年那種小打小鬧的草台班子的重大區別。

    事實上,在好萊塢,一部投資一億的電影,拿三四千萬出來搞宣傳,是再青常不過的事情。易青他們相比之下,還是顯得窮酸,不過好像大都物有所值,前幾部作品的宣傳都很成功。

    符合市場時尚風向的時尚性、擴大觀眾喜好選擇的容括性、觀眾喜愛的明星名導效益以及強大無孔不入的包裝宣傳攻勢??這三者,就是一部電影之所以能在商業上獲得趁工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惜這一點經驗教訓,也是華語電影的前輩們失敗了無數次總結出來的,更可惜的是,直到現在,華語影壇還是有許多創作者不明白這些淺顯的道理,一味的尋找一些外在的,任何人可見可知的爛大街的所謂商業元素來拼湊自己的作品。

    ……

    程龍大哥在易青他們開會的全過程中,始終翹著他招牌式的二郎腿,一言不發,靜靜的傾聽。

    直到易青說散會了,他才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內心的激動也像潮水一樣湧來。

    程龍大哥也是一個非常容易激動和感性的人,看到中國電影有今天這樣的欣欣向榮的局面,有華星這樣實力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家好萊塢公司的影業實體,這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華星漸漸散去的人流中,程龍大哥逆流而上,和正站在大落地窗前放鬆筋骨的易青目光相對。

    大哥走到易青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兩人一起望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香港萬家燈火??他們都知道,一個由中國人大展拳腳的華語片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