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錄 第四卷 玉屏山莊 第十二章 我的寫作感悟
    很多朋友來信問我怎樣寫武俠小說的問題,並且問我是怎樣寫成百萬字的小說的,還有寫武俠小說的秘訣是什麼?我覺得這問題很難回答,在這裡我只是發表我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經驗。首先我覺得寫小說需要靈感,如果你的靈感來了,就馬上把它寫下來,然後再慢慢修改,有時候靈感過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了,就像書上說的那個故事那樣,古代一個詩人面對眼前的情景突然靈感大發,吟出了「滿城風雨近重陽」的詩句,正要繼續寫下去,沒想到收租的公差就來了,頓時詩意全無了,也沒再寫出詩來了。而且有的東西當時寫下來並不是很好或很平常,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改,就會成文章了,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還需要一定的文學知識的積累,要勤讀書,有的朋友說不用讀太多的書也可以寫小說,如韓寒、春樹他們都是高中畢業,卻成了作家,而且身價好幾百萬,這個觀點我不敢認同,如果他們連高中也不讀,難道會寫得出這些書來嗎?有誰讀了小學或初中甚至沒讀過書就能寫出百萬字巨著出來?很多作家其實是迫於無奈才停學的,但他們都自己自學了許多知識,書上的知識很多,不一定非要在學校裡才能學會,而且「暢銷的東西並不一定長銷」,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不會長久的。

    現在寫武俠的人也很多,但為什麼金庸、梁羽生的小說是最紅的呢?因為他們的小說裡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底蘊,一代又一代的人讀了仍然留在人們心中。就比如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他是以成吉思汗與宋朝、金朝為背景來寫的,成吉思汗、王重陽、丘處機等人歷史上確實存在,人們讀了就會產生也許有這麼一回事,或許真有郭靖這個人那種感覺。《倚天》裡的朱元璋等人和明教、《碧血劍》裡的袁崇煥、李自成、李巖和紅娘子等人,都是歷史上的人物,還有《天龍》裡的大理國等,這些都是歷史上存在的東西,給人以信服的可能性,梁羽生的小說也一樣,如《女帝奇英傳》中的武則天等人,《萍蹤俠影》中的張士誠等人,《散花女俠》中的于謙等人物,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因此很有說服力,如果他們寫的東西與歷史不沾邊的,人們看了後就會馬上覺得這是瞎編的故事,自然失去了許多可信度。

    脫離歷史的東西導演也很少會考慮搬上銀幕的,如現在張藝謀導演的幾部大片《十面埋伏》等,還有《大明宮詞》、《大腳馬皇后》等電影,收視率都很高,還有瓊瑤的《還珠格格》等也是如此,都緊扣著歷史做為線索來寫,因為中國的歷史是一條很好的線,如果歷史上沒這些人,誰還會去看呢?因此現在很多武俠作家都出了書,但他們的作品都沒能上電影,就是缺少了這些文化底蘊的活力。因此我的這篇小說中的朱驥、明孝宗、彭瑩玉等人和彌勒教、大夏國等都是取自歷史書裡東西,我只是想讓它給小說帶來些吸引力。

    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說裡還有很多古詩詞,也增加了古韻味,使人一看就覺得他們的學識淵博,是一個大學問家,大家也佩服他,因此文學是不可不學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出現的古詩詞要有一定的度,不是越多約好,太多則顯得呆板煩瑣,特別是引用過多的古詩詞,使人看了也會煩,古詩詞的引用還要貼切適量,最好能自己填詞,我的《江湖奇情錄》開首的《臨江仙》等許多詞就是我自己學填的,當然,這些詞還很幼稚,但我想今後我會變得成熟起來。

    還有環境的描寫與渲染,也很重要,如古龍筆下的小說,很多就以環境來烘托出蕭殺的氣氛來,這些都需要深厚的學識和文字功底。還有很多文學的技巧,如懸念、襯托等手法的運用也需要很好的功底,同時要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古龍、金庸的小說裡就有很多巧妙的想像空間,如《雪山飛狐》的結尾,讀者讀了後就會想:到底胡斐和苗人鳳兩人誰會死?他們的結局會怎樣?這樣就更有吸引力,因此我的《江湖奇情錄》一文的結尾就留下了空間,我想讓讀者自己去猜想楊聰和夏敏兩人最後會不會再見面?還有小說中的人物也是很講究的,一次性的人物最好不要出現得太多,如打敗了一個又來了一個,而且這些人物出現了一次就沒有了,這樣人物就會顯得繁多,而且使人看了記得這個忘了那個,就如小學生寫的流水帳作文一樣,讀者看了也就會心煩,人物多了,導演看了也會心煩,他哪裡去給你找這麼多演員啊?

    同時人物的出場要做好伏筆,而且結局要有所交代,不能不明不白的消失了,實在沒辦法就讓他們死掉算了,如金庸筆下的阿朱、程靈素等人,當然死也有不同的死法,要讓人覺得他們死了是一種遺憾。還有人物的名字不要取那些生硬拗口的姓名,那樣人們不容易記起,也會心煩,人物名字要要貼近生活,這也是金庸、古龍和梁羽生先生小說中的一大優點,他們書中的人物名字很接近生活,古人常說:「留子良畝,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

    同時故事情節也不要太過於誇張,雖然小說允許想像和虛構,但如果把人物寫得天馬行空的,有上天入地的本領,那就是《西遊記》等魔幻小說而不是武俠小說了,故事情節也要設一些巧遇,常言道「無巧不成書」,巧遇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還有舊武俠小說的許多東西,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繼承和吸取的,如奇珍古寶、武功秘籍、江湖奇人、異人、艷遇奇遇等,這些都滿足了人獵奇的心理,對讀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男女之情上,我個人覺得描寫不應該太露骨,赤裸裸的東西不一定美,而且還會遭到新聞媒體的指責和封殺,那無疑是給自己的作品帶來厄運,在這方面,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古龍先生三位名家就是我們的引路人,他們在情愛的描寫上做到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給人以朦朧的美,既文雅而又給人以想像的空間。愛情也要他們一波三折,才能使人感到和珍惜,如楊過和小龍女兩人等,就是現在的愛情劇本也一樣,如《王子變青蛙》、《五星大飯店》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幾個朋友來信問了我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他們問古龍、金庸和梁羽生三人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認為他們誰最厲害?這個問題我也沒有回答他們,因為在我看來他們三人是當今武俠小說的佼佼者,金庸先生最先開創了新武俠的一代雄風,他吸收了傳統俠義文學的精華,把中國的武俠小說推到了頂峰,可以說沒有金庸就沒有新武俠,而梁羽生繼他之後把新武俠小說發揚光大,使人們接受了新武俠,而古龍卻吸取了兩人的精華,開創了簡潔精練的新武俠文學,沒有古龍和梁羽生,恐怕也無法形成新一代的武俠文學,因為他們都是發揚光大者,他們使新武俠在讀者心中紮了根,人們不得不接受了新武俠這種文學體裁。

    三人的小說應該說是各有所長,如金庸、梁羽生兩人對場面的描寫比較詳細和生動,人物形象躍然於紙上,而古龍的小說中卻比較精練,如古龍這樣描寫一個場面「一輪火紅的朝陽,一匹紅馬,馬上是一個紅衣少女,背負一柄飄著紅穗的長劍,從天邊飄然而至……」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個場面來,他沒有描寫這少女的相貌和衣著等,但他給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來完美的想像她,這也不限制導演的發揮餘地,導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尋找合適的演員和服裝等,我想這就是古龍作品的最大優點吧——精短而內容豐富!

    我所讀過的武俠新人的作品當中,我比較佩服鳳歌先生,我覺得他是繼承了金庸的衣缽的,堪稱是「小金庸」,他《崑崙》筆下的「梁蕭」活脫脫是第二個「喬峰」,敢作敢為,有情有義,豪邁不羈,大有「飲馬江湖,笑看風起雲湧;傲視群雄,冷對腥風血雨」之氣概,我讀了覺得大有「喬峰」再世的感覺,全書場面壯闊悲壯,「雲殊」、「花曉霜」等人物個個性格鮮明,而且文中的文采斐然,有的場面既鬥劍又鬥詩,頗得金庸的筆風,令人佩服。我本人也是一個「金庸」迷,我也很想寫出「喬峰」式的人物來,可惜沒那胸懷和學識,我的《江湖奇情錄》中的「楊聰」,很多人看了都笑著說有點像「張無忌」,與「梁蕭」相比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罷了。

    最後我覺得寫東西還要有毅力,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我用了五年時間來守望著這本書,這份艱辛是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我不是作家,我也很想自己能成為一名作家,但那一步離我還太遙遠,一個人不是單憑一本書就能成為作家的,這也需要大家的多多。我也很佩服韓寒先生,他憑一本《三重門》紅遍了大江南北,迷倒了無數少男少女,而《長安亂》更是如日中天,令人敬佩;而「金童」郭敬明先生的《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等書和「玉女」張悅然的《葵花走失在890》、《櫻桃之運》更是傾倒無數文學少年;而鳳歌先生的《崑崙》更是掀起了武俠迷的一陣「崑崙熱」;滄月和步非煙等人飲馬江湖,巾幗不讓鬚眉,更是開創了一代女俠之風,她們不愧為「玉女門」的開創者。

    我也希望自己將來能有那麼一天,與他們飲馬江湖,笑傲風雲,但這一切也許只是願望而已。我在這裡談的這些都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而不是什麼論壇之言,是回答一些朋友的來信,僅一己之見,希望大家看了會有所啟發,也許還有很多不對的地方,希望能與大家切磋交流,不必再給我來信,請登陸我的博客但如果哪一位朋友喜歡給我來信,我還是很喜歡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但可能我有時候不能及時給您回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