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楊聰便帶著翠兒、韓雪楓和柳鐵生三人往峨眉山而去。這峨眉山與青城山遙遙相對,因「如螓首娥眉,細而長,美而艷」,故稱峨眉山,這峨眉山位於大涼山和邛崍山之間,高聳入雲,山頂終年寒冷,而山下卻四季如春,植被終年蒼翠,是著名的避暑勝地,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美稱。峨眉山還與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山西的五台山並稱佛教四大名山,傳說峨眉山是普賢菩薩傳道的場所,因此山上供奉著普賢菩薩,香火甚旺,山上有寺廟一百多座,著名的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仙峰寺臥雲庵、普光殿等。楊聰等人行了兩個時辰,便到了峨眉山腳下,報國寺是登山的起點,眾人通報了姓名,便有幾個女尼出來迎接,楊聰等人認識她是峨眉派的靜雲師太,這靜雲師太年紀約四十多歲,是峨眉派掌門靜玄師太的師妹,武功也盡得了峨眉派的真傳。
峨眉派的武功以劍法見長,峨眉劍法飄逸秀麗,輕靈嫻雅,十分好看,因為創立峨眉派的人是一個江湖賣藝的女子。峨眉派的創始人叫公孫大娘,是唐代最負盛名的女劍客,她原來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個江湖女子,她年輕時仗劍橫行江湖,四處賣藝,還多次入皇宮為王孫貴族表演,大詩人杜甫曾有一首長歌讚美她的劍法:「昔日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成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極力稱讚她的劍術高超。後來,唐玄宗晚年生活腐化,寵幸奸臣,發生了「安史之亂」,社會動盪不安,公孫大娘也看破了紅塵,便到峨眉山的一座尼姑庵遁入空門削髮為尼,她把自己所學的劍術傳授給寺中的女尼,以便防身之用。
後來許多女子因為戰亂,都紛紛逃上峨眉山為尼,於是峨眉山一時間興盛一時,這些女子有的是丈夫死於戰亂,有的是深受亂兵的迫害,都吃過苦頭,於是勤練武功,一個個武功高強,她們在江湖中路見不平便出手相助,懲罰惡徒,一時間峨眉山的名聲大震,連亂兵也懼怕三分,不敢在峨眉山下為非作歹,於是江湖中便漸漸形成了峨眉一派,因為發展迅速,逐漸與普陀山、九華山、五台山成為佛教四大名山。後來為了方便出家人化緣,同時出家人帶刀帶槍的,也有失身份,於是峨眉派的武功便演化到雨傘之上,這油傘平日用來遮擋烈日和風雨,搏鬥時便是一件極其厲害的兵器,既是一把長劍又是一把點穴的判官筆,這傘骨和傘架均由精鋼鑄造而成,傘面外是油布,內卻是堅韌的鋼絲,張開時可以擋住對方的暗器,傘中還藏有機關,按動機關之時,傘架還能當暗器射出,傘骨的頂端便會伸出鋒利的劍尖來,平日不按動機關時就是一件普通的雨傘。
靜雲師太派女尼上山稟告靜玄師太,同時領楊聰等人一路上山。眾人行了片刻,便到了伏虎寺,這伏虎寺離報國寺不遠,因為寺前的山形如一隻蹲伏著的老虎,故名伏虎寺。眾人見這伏虎寺四周綠樹叢蔭,但寺頂上卻無一片樹葉,正感到奇怪。靜雲師太便告訴大家這秘密,原來,這伏虎寺處於群山懷抱,山風吹來,產生環形氣流,在屋頂上盤旋吹拂,於是把樹葉都帶走了。眾人從伏虎寺登山,經過雷音寺、華嚴寺,便到了玉女池,這池水終年清澈見底,常年不乾涸,池邊有座飛龍庵,傳說宋代有個叫馮楫的人曾經在此隱居,每天誦讀華嚴經而感動了仙女,仙女經常給他送食物,後來馮楫在一個風雨之夜隨一條龍飛上了天,後人便把這廟取名飛龍庵,把池子取名為玉女池。
過了玉女池,便到了廣福寺,然後上到清音閣,這裡有山有水,有橋有廟,環境清幽,飛閣流雲,小橋流水,是峨眉山的勝景,傳說《白蛇傳》裡的白娘子便是在這裡修道成仙的。靜雲師太領著眾人過了清音閣,便到了天池峰下。這天池峰四周秀峰環繞,兩側是深谷溪澗,綠樹成蔭,清幽雅靜,山間林嵐漂浮,霧雨菲菲,是盛夏最佳的避暑勝地。天池峰上有千佛庵,從天池峰上便到了「九老洞」,從此洞前行,經過遇仙寺,往上便到了洗象池,這洗象池傳說是普賢菩薩曾經在此給坐騎白象洗澡,因此取名洗象池。從洗象池往上,上羅漢坡,經雷洞坪、接引殿,過太子坪,便到了金頂。這金頂是峨眉山的最高峰,建有寺廟,叫普光殿,修建於東漢時期,普光殿是峨眉派歷代掌門居住的地方,寺內存有歷代掌門人的骨灰和舍利子,還有各種銅像等。
這金頂是峨眉山的最高峰,金頂上的捨生崖是觀賞峨眉山風光的最佳地點,這捨生崖在金頂上方,垂直高度達三百多丈,人站在崖上,不敢俯視下方,傳說從前有一個佛徒,因為一生向佛,有一天他突然在金頂的崖邊看到了佛光,認為是佛祖顯靈召喚,便縱身跳下了懸崖,這就是捨生崖的來歷。峨眉山有四大景觀,即日出、雲海、佛光和聖燈,佛光就出現在金頂,每當風和日麗、天氣晴朗的下午,雲霧繚繞於山腰,陽光斜照在懸崖上,便形成了一道道彩環,遊人望去,隱約可見自己的身影,而且最奇妙的是,不論此時金頂上有多少人,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彩環,人動影隨,令人歎為觀止。而聖燈則是出現於晚上,在靜謐的夜晚,空氣中的磷燃燒起來,遠遠望去,如神燈萬盞,穿梭往還,漂浮飛動於空中,如滿天的星斗,或無數的螢火蟲在飛舞,明滅閃爍,神秘詭奇,令人驚心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