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錄 正文 第三百一十章 真假難辯(九)
    錢雲飛歎道:「這朱佑樘為什麼突然來到南京城裡呢?難道他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麼?」魯長老道:「這也未必,你忘記啦!現在正是清明後不久,我們先是在西湖于謙大人墓前碰見了朱驥夫婦,隨後在南京城裡碰見這朱佑樘,說不定這朱佑樘真的是來祭祀他的老祖宗呢!」眾人聽了均頓時醒悟過來,錢雲飛道:「難怪前不久東郊紫金山上的孝陵園突然戒備森嚴,原來他是來祭祀朱元璋夫婦來的。」楊聰聽了眾人的話,頓時想了起來,這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均葬在紫金山的孝陵園,想來這朱佑樘真的是來祭祀祖宗來的,卻無意中被眾人撞上。

    楊聰歎道:「原來匆匆又過了一年,又到了清明時節啦!」他想起自己的父母葬在北京的郊外,自己還沒有在清明節好好去祭祀過,而這朱驥夫婦特意從北京城趕到西湖來祭祀自己的父母,那朱佑樘也來祭祀自己的祖宗,便歎了一口氣。眾人也都歎道:「又到了清明時分啦!時間過得也真快!」眾人在江湖中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清明節的來臨。這清明節是中原漢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說來還有一段與朱元璋有關的故事。這清明節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鄭國時期的上巳節,當時取農曆三月初三為上巳節。《後漢書》記載:「是月上巳,溱洧兩水,執蘭招魂續鬼,祓除不祥……,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郊外執蘭招魂祭奠,並到朝東流的河流中洗浴,以除污邪。

    清明節的形成,與晉國的寒食節有最深的淵源。漢代的劉敬叔在《異苑》中記載:晉獻公時,晉國宮廷內訌,公子重耳出逃衛國,衛國不敢收留,於是逃往齊國,途中無食物可食,只好拿野菜充飢。重耳自幼長在宮中,嚥不下野菜。其中有一個叫介之推的侍從,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湯,端給重耳喝,謊稱是麻雀湯,重耳喝完後連稱味道好。後來在趕路的時候,重耳才發現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的,經過追問明白了真相,重耳頓時大為感動,他發誓日後若能回國登上皇位,定會報答介之推「割肉裹腹」之恩。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晉國,並平定了叛亂當上了國君,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跟隨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賞,介之推不願為官,帶著老母親歸隱山林,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也把他給忘了,後來經過左右提醒他才記起介之推來,他幾次派人相請介之推出山為官,但介之推並不出山。為了逼介之推下山,晉文公就下令放火燒山。沒想到的是,介之推寧死也不願下山,與他的老母親抱著一棵大柳樹被燒死了。他臨死前在一棵柳樹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事後痛心不已,於是下令每年在介之推被燒死的這天禁煙火,只吃冷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唐代以後,人們逐漸把上巳節和寒食節合在一起過,改為清明節,把紀念介之推轉為掃墓,也不再吃冷食,於是就形成了驅鬼除邪,祭奠亡靈的習俗。到了元朝時期,元朝的皇帝對死後埋葬和祭祀均看得很淡,這與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關係,蒙古人死後不修建陵墓,屍骨埋入草原,以便肥沃草原,他們認為這樣回歸大地是最好的葬禮,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是如此。據《多桑蒙古史》記載:「當時成吉思汗埋葬後,葬地便廣種樹木;以後樹木叢生,成為密林,不復辨墓處何林木之下。」後來元朝歷代十幾個皇帝死後均是如此。據明清時期的葉子剞在《草木子》一書記載,元朝的皇帝死後,不用棺槨,也無殉葬器,一律葬於漠北的一個叫起輦台的地方,只用「枕木二片,鑿空其中,類似人體形狀大小合為棺,置體其中。」再加髹漆,以黃金為圈,三圈固定,內無金銀器皿,深埋於草原之下,埋葬時派一支軍隊封鎖該地區,等來年荒草遍野之時,才解除封鎖,以後也從不來祭祀。蒙古人不重視清明節,他們入關後也不准漢人在清明節祭祀,以免漢人借清明節的祭祀活動從事反蒙古人的統治,因此到了元代,清明節人們便不敢再祭祀祖先了。

    而清明節恢復掃墓祭祀祖先的習俗,卻與當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父母有關。相傳朱元璋幼時家貧,他的父親叫陳世珍,母親叫陳氏,是安徽鳳陽人,344年,當地鬧瘟疫,他4歲的父親和59歲的母親先後在一次瘟疫中死去,朱元璋家因為貧窮,無法買棺材,他和哥哥只得抬著父母的屍體到山上去埋葬,突然遇到了暴雨雷電,只得跑到村裡避雨,等第二天他們回來埋葬父母之時,發現他父母的屍體已經被土堆了起來,於是他們就在那裡草草埋葬了父母,朱元璋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後來朱元璋參加了元末的農民起義軍,東征西討打下了江山,當上了皇帝。可是父母的遺骨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原來,當年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多出了許多墳塋,朱元璋沒辦法辨認出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於是經常悶悶不樂。有個他家鄉來的太監猜到了皇帝的心思,於是獻了一條妙計。朱元璋聽後大喜,下令清明節這天,老百姓都要去祭祀祖先、踏青掃墓,否則殺頭抄斬。暗地裡他卻偷偷地派侍衛去窺探,發現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上,只有一座墳荒草茂盛,無人掃墓,於是朱元璋便知道那座墳墓便是自己父母的了,他暗中派人移骨厚葬了他的父母,了卻了一樁心願。

    朱佑樘自然不知道這清明節掃墓的來歷,但大概他是遵循古訓來祭祀祖先,卻不知道彌勒教的人也暗中等這一刻,伺候好刺殺他,正巧被楊聰等人救了。魯長老歎道:「咱們上次救了朱驥夫婦,得罪了彌勒教的人,今晚又救了朱佑樘這狗皇帝,壞了這彌勒教的好事,看來他們不會善罷甘休了,咱們可不得不防啊!」眾人聽了均稱是,楊聰聽了心裡卻感到沉重了起來,心想:這下真是跳下黃河也洗不清了,這彌勒教的人一定認為我勾結朝廷來對付他們,看來自己與彌勒教免不了要兵刃相見。他原來還指望能通過夏敏來解釋清楚這場誤會,卻沒想到陰差陽錯救了朱驥夫婦和朱佑樘,這誤會卻是越來越大。眾人忙了一夜,便也各自去休息了。第二天,楊聰派丐幫弟子去打探消息,才知道朱佑樘等人已經離開了南京城,想來他昨晚被彌勒教的人刺殺,已經嚇破了膽子。眾人在南京城裡停留了幾日,想打聽一下彌勒教的消息,卻也是毫無結果,正當眾人商量著下一步行動時,楊聰突然接到吳長老的飛鴿傳書,楊聰打開一看,卻只是廖廖的幾個字:「西南分舵有變,速歸總舵」,楊聰等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天便離開了南京城,從旱路騎馬出發,向丐幫總舵進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