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錄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群英大會(五)
    智空大師道:「老衲這次請各位前來,一來是請天下英雄喝碗臘八粥,二來就是為了商量彌勒教近來殘害江湖人士此事,老衲想聯合各門各派人士,共同對付這場劫難。當年鬼教橫行江湖,殘害天下武林,也是大家結盟共同對付那鬼教,才換來江湖中這幾十年的平靜,現在如果哪一位不願參加這次結盟的,我們也不勉強,現在臘八粥也喝了,如果哪一派的人不願意參加,就請自行下山去或者到敝寺四處走走,我少林派一樣尊他為客人。」眾人聽了均默不做聲,因為大家都喝了臘八粥,誰也不好意思先行離去。

    楊聰聽到智空大師提起鬼教之事情,突然想起那黑無常桑天惡來,便道:「方丈大師說到這鬼教之事,再下倒想起了一件事情,這鬼教的黑無常桑天惡也加入彌勒教旗下所謂的忠聖門啦!」說著楊聰便把這黑無常如何混入丐幫、如何被丐幫眾人所擒、最後解散了鬼教的餘眾返回西域之事說了出來,因為這黑無常已經返回了西域,因此此事說出來也就無妨了,只是自己如何替這黑無常解了他身上的奇毒、以及那黑無常的供詞楊聰略去不說。眾人聽了均吃驚不小,沒想到這彌勒教竟然網羅了這麼多厲害的人物,許多上年紀老的江湖人士當年曾參加了圍攻陰山地獄鬼堡之戰,那一仗異常的慘烈,雙方都死傷慘重,最後才殲滅了鬼教,許多人至今還記憶猶新。

    恆山派的林忠賢聽了歎道:「沒想到這彌勒教竟懷如此狼子野心,當年老夫也參加了圍攻陰山之戰,至今令人感到心寒,大家請看!這就是當年那鬼母在老夫身上留下來的記號。」說著他撩起右臂,眾人只見他的右臂上有一條又長又深的傷疤,那傷疤如刀劃破一般,還帶著紅紅的痕跡,想來當時受傷甚嚴重,由他這傷疤眾人均想得出當時打鬥得異常激烈。林忠賢道:「老夫這道傷疤就是當年被那鬼母抓傷的,好在當時少林派的玄空大師救了老夫一條命。」楊聰見他白鬚飄飄,雙目閃著精光,滿頭白髮如霜,說到激動之處威嚴正義,白髮似乎都要豎了起來,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這恆山派的林忠賢他也聽段二提起過,知道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武林老前輩。恆山派是北方的武林群雄領袖,門中弟子原來良莠不齊,後來這林忠賢任掌門後,大力整頓了恆山派的門風,使恆山派門規森嚴,門下弟子行俠仗義,也使恆山派的威名大震。恆山號稱北嶽,坐落在山西渾源縣城南,西近著名的雁門關,東跨河北省,延綿數百里,有大小一百零八峰。相傳四千多年前的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雄偉,遂封為「北嶽」,後來恆山與華山、衡山、嵩山、泰山並稱五嶽。北嶽恆山自古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歷代在此修建工事營壘,開棧道,派重兵駐守。北宋著名的楊家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楊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幾代人駐守在雁門關,縱橫馳騁沙場抵禦強敵,保家衛國,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至今恆山的許多石壁上還留著刀箭的痕跡。恆山派因為歷代弟子較多,因此被稱為「恆宗」,有純陽宮、九天宮、北嶽廟、會仙府、懸空寺等十幾處著名的建築,其中以歷代掌門人居住的懸空寺最著名。

    這懸空寺建於北魏後期,相傳寺中的主持和尚廣勝大師為了躲避歷代帝王時而崇尚佛教,時而崇尚道教,時而又尊重儒生而滅佛教的法令,於是便把寺廟建立於金龍峽山高谷深的懸崖絕壁之上。這懸空寺是一座罕見的寺廟,古人有詩稱讚道:「誰鑿高山石,凌空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它懸空而立於峽谷之中,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奇特,風吹不著,洪水不淹,上有巨大的岩石遮陰蔽雨,不怕滾石砸中,似仙閣臨空,因為取道家當玄、佛釋色空而得名玄空寺,後來人們乾脆叫做懸空寺。

    這懸空寺山門依山朝南,大小殿宇台閣貼崖壁一字排開,南北長如蟠龍,東西窄如衣帶,全寺分為三宮殿、三聖殿和三教殿三部分,這三宮殿供奉著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和關帝爺,為道教的聖地。而三聖殿供奉著的是佛教的釋迦牟尼、地藏王和大慈大悲菩薩,為佛教世家。而三教殿供奉的塑像中間的是佛教的釋迦牟尼,右邊的是儒家的聖人孔子,左邊的是道教的老子。全寺共有四十多間房子,以棧道為基或以棧橋飛渡,或以石壁、暗室相通,或鑽石隙石窟而過,道路曲折迷離,猶如迷宮,整座大殿與峭壁連成一體,歷代經歷多年的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仍然完好無損。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仗劍游此,見如此奇觀,歎為觀止,特在石壁上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並有感而發寫了《夜宿山寺》一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極力讚美它的奇觀。

    恆山原來是佛教聖地,特別是初唐時期,佛教得到極大的發展,唐朝禮佛優僧成為風尚,受到官府的優待和奉養,許多有名的僧人被冊封為國師、法師等,寺廟擁有大量的良田和食邑。到了唐肅宗和唐代宗時期,寺廟還擁有田地莊園、錢莊、奴婢等財產,享有政治特權,設立有法師管理統治寺廟,同時還擁有僧兵保護寺廟,建立有自己的軍隊。到了唐武宗李炎時期,因為全國的寺廟佔領的田地和財產過多,而又不用納稅服兵役,又擁兵自重,嚴重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加上寺廟大量鑄造銅像,使全國的錢幣大量減少,於是唐武宗便下令滅佛,沒收寺廟的田地和財產,勒令僧人和尼姑還俗。恆山派的眾僧人為了避禍,只好蓄髮還俗,後來大部分人破了酒肉之戒,於是便逐漸形成了恆山派。

    而恆山派成為武林中的一大門派,還是從南宋宋高宗時期開始。南宋初期,朝廷腐敗無能,金兵多次南下,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北方人民為了保衛家園,紛紛拿起武器組成抗金義軍,其中以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勢力最大,他們擁有幾十萬人馬,這些人早年因為躲避戰亂而上了恆山,在恆山習武學藝,一個個有一片赤誠之心,他們因為仰慕抗金老將宗澤,便投奔其旗下效命。但南宋朝廷苟且偷生,一味執行投降的政策,一直打擊壓抑宗澤,不准他北上收復失地,宗澤抑鬱而死。後來,南宋出了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人轉而跟隨岳飛抗金,但宋高宗與宰相秦儈卻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同時解散了義軍,罷黜了另一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兵權。

    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人一怒之下返回北方,招集舊部以恆山為據點,繼續抗擊金兵,他們經常在雁門關附近打擊金兵,使金兵聞風喪膽,不敢輕易南下。恆山派的武功絕學就是那時候得到大發展的,王善使的兵器是一對銀鉤,楊進使的兵器是一桿長槍,王再興使的兵器是殺手鑭,李貴使的兵器是大刀,王大郎使的兵器是九節棍,因此恆山派的武功複雜,十八般武藝幾乎齊全,幾人盤踞恆山後,結合恆山派以前的武功,創造了許多種武功絕學出來,其中恆山派最厲害的武功「蓮花千葉手」的掌法就是那時候創造出來的。蒙古人入關後,大肆殘殺天下百姓和武林人士,許多門派都遭到了元朝軍隊的屠殺,恆山派也不例外,多次遭到蒙古人的圍剿,許多人被迫逃離恆山,但蒙古人退走後,許多恆山派弟子又回到恆山堅持抗擊元兵,修建堡壘和寺廟。但也有一些弟子沒有回到恆山,而是在江湖中開始另立門戶,北方許多小門派就是那時候出自恆山派的,如金刀門、螳螂拳、金槍門、六合門等,這些門派雖然自立門戶,但仍然以恆山派馬首是瞻,聽從恆山派的號令,因此恆山派便成了北方武林群雄的領袖,被稱為恆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