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錄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夜闖華山(一)
    第十八回夜闖華山查真相大義凜然泯恩怨

    楊聰、簡長老、魯長老和柳鐵生四人喬裝打扮成商販模樣,取到洛陽,一路往長安而去。行了一日,便到了洛陽城裡,這洛陽位於黃河岸邊,歷代乃兵家必爭之地,是周朝、隋朝等幾個朝代的古都,繁盛之極,丐幫在洛陽也設有堂口,這堂口屬於總舵管轄,堂主是吳長老的弟子,叫董雲浩,楊聰四人入了洛陽城之時,那董雲浩早已帶人前來迎接。四人入了丐幫洛陽堂口,那董雲浩便率十幾個丐幫弟子前來向楊聰請安,叩拜了新幫主。楊聰喝了一會兒茶,詢問了一些洛陽堂口的情況,知道城中只有一百多名丐幫弟子,楊聰勉勵了眾人一番,便令眾人退了下去,只留下那董雲浩相陪。

    眾人住了一夜,第二天又啟程向西進發,一路上均有人接應,四人行了一日,便到達了嵩山腳下,因為柳鐵生要趕回西北分舵,因此楊聰便沒有上少林寺拜訪智空大師。眾人又行了半日,便到達了華山腳下,這華山與嵩山、武當山成鼎足之勢,三派雖然在不同省份,但離得最近。四人行了三日,才到達丐幫的西北分舵,柳鐵生細問了幫中的情況,才知道桑天惡果然守信用,丐幫西北分舵果然突然少了幾十個弟子,楊聰和柳鐵生均吃驚不小,沒想到這鬼教竟然在暗中殺了丐幫不少弟子,而且喬裝混到了丐幫裡,若不是這桑天惡失手被擒,誰也想不到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柳鐵生細細盤查了西北分舵中其他弟子的情況,確定再無其他人混在丐幫裡了,才放下心來。楊聰和簡長老、魯長老見西北分舵平安無事了,才決定向華山進發,親自到華山附近探聽情況,柳鐵生挑選了一批丐幫中的好手喬裝成遊客、樵夫等人緊跟在眾人的前後。因為宋青善於解毒使毒,因此楊聰便也帶他在身旁。眾人離開長安城向華山進發,不到半日便到達了華山腳下。

    華山位於陝西華陰縣城南面,北瞰黃河,南接秦嶺,自古以「奇拔峻秀」冠天下,傳說古代華山原來是一山當河,與中條山相連,河繞山而曲行,沙神巨靈神手托華山,腳踏中條山,手蕩腳踏,把它們分為兩處,於是黃河便向東流入了大海,也形成了今天東、西、南三峰緊緊環抱中峰,而北峰獨立於三峰之下的局面。華山共有五大奇峰,分別是南邊的落雁峰、東邊的朝陽峰、西邊的蓮花峰、北邊的雲台峰和中間的玉女峰。這五峰山嶺相連,疏密有度,神韻天成,遠望外圍諸峰如蓮花瓣,中間三峰如蓮花蕊,整個華山宛如一朵青色的蓮花,凌空怒放,因為山似蓮花,故取名花山,後來因為花與華相通,又稱華山。這華山派的人便世代居住在華山之上。

    這華山派的開山祖師爺叫陳摶,字圖南,是一位得道的道士。他少年時期趕上五代末期的動亂,科舉又屢試不中,落第後便到各山訪道,曾得到了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的秘傳,從此便沉湎於道家易學的玄妙學問裡,後來不知他從哪裡得到了《河圖》、《洛書》、《太極圖》等一些失傳已久的上古奇書,因此名聲大震,於是他便整天沉迷於這些「無字之易、先天之學」之中了。宋代皇帝趙匡胤登基後,久聞他的大名,多次邀他下山為官,均遭拒絕,最後他給大宋的趙匡胤皇帝回了封信說:「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裳衣鋪地……閒思張良,悶思范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此閒氣。怎如臣向青山頂頭,白雲堆裡,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昇,紅輪西墜。」宋朝皇帝趙匡胤也開明,就准了他的心願。後來,趙匡胤實在仰慕他的奇才,便親自御駕到華山之上,與陳摶下棋打賭,如果陳摶輸了,便要隨他下山輔助他治理天下,如果趙匡胤輸了,便把整個華山賜給陳摶,兩人親自在朝陽峰的亭子裡對弈,結果是趙匡胤輸了,於是陳摶便贏得了整個華山。於是他便開山授徒,在此傳授道家學說,成為了一代宗師。

    世傳陳摶此人貪睡,一睡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不下床,像天竺聖僧練瑜珈術一樣。其實他卻是在練一種厲害的武功,他從《河圖》、《洛書》等這些上古奇書中領悟了「化氣歸真」的哲理,獨創了一套能強身健體的吐吶心法,因為是在太乙池旁邊感悟出來的,便取名《太乙心訣》,沒想到這套心法後來竟然成為了江湖中一門極其厲害的上乘內功心法,這就是後來名震江湖的太乙玄功,他還創立了一套拳法和劍法,讓門徒習練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這就是華山派的太乙拳和華山劍法。他同時還創立了陰陽魚八卦陣、兩儀太極圖等。這位精通先天之學、獨創了太乙玄功、與達摩老祖齊名的華山派開山祖師爺後來活了一百一十八歲。

    華山派最初全是道士,到了北宋末年,朝廷腐敗無能,金兵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華山上便湧來了無數逃難的老百姓,華山派的弟子也下山對金兵大開殺戒,幫助老百姓逃出金兵的鐵蹄,華山派的道觀裡也有了許多老百姓參加習武,華山派的道士也逐漸還俗,開始吃肉了,為了對付金兵的屠殺,華山派廣收弟子,準備對付金兵的報復,於是便形成了今天的華山派。華山派的劍法和太乙拳法經過歷代掌門的不斷改進,比當初又精妙了許多,特別是華山派的太乙玄功,更是道家內功的精華,華山派到南宋時期已經名列在少林之後,成為武林中第二大門派。直到明朝時期武當派興起,而華山派因為內訌元氣大傷,才衰落了下去。

    華山自古是風景名勝之地,華山派也接納香客和遊客,但遊客必須捐獻香資和銀子,才能上華山遊覽,而且是在華山派弟子的陪同之下遊山玩水。楊聰等人到了華山腳下,休息了一日,楊聰和簡長老等人便決定上山遊玩,以便查看華山的地形,楊聰化裝成一個滿臉大鬍子的富商少爺,簡長老和魯長老兩人也貼上鬍子化裝成兩個老家丁,三人於是便往山上而去,因為這華山派對上山的遊客盤查得甚嚴,因此兵器是不能帶上山去的,楊聰的打狗棒和魯長老、簡長老的竹棒特別顯眼,三人也不敢帶上山去,因此柳鐵生便在山下接應。

    華山自古就以雄奇著稱,早就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法,上山的起點便是玉泉院。這玉泉院是上山的必經和唯一途徑,此院修建於宋代,是陳摶的開山大弟子賈得升為了紀念其師而修建的,因為院中有一股清泉從地底下湧出來,泉水清冽甘甜,而且傳說此泉水與山頂的鎮岳宮中的玉井相通,因此取名玉泉院。華山派的人見楊聰身穿一身華麗的絲綢,出手大方,便樂意領三人上山遊覽,兩個華山派弟子領著三人入了玉泉院,只見院子里長廊回合,殿宇、亭台、秀石別緻精美,四周溪流環繞,茂林修竹點綴其間,果然環境幽雅。

    過了這玉泉院往山上而去,行了大約250多里路,三人便見有一堵石門擋路,並有人把守,那兩個華山派弟子告訴楊聰三人,這便是五里關了。五里關是上華山的第一關,行了不遠,三人又看見有一道石門,僅容一人隻身通過,那兩人又告訴楊聰三人這道石門叫「華鐵門」,是上山的第二關,也有人把守。楊聰三人暗暗留神,發現這兩道石門高聳挺拔,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都暗暗發愁。過了華鐵門,便來到了毛女洞、經雲門等處,然後往上走,楊聰三人又看見一塊巨大的石頭擋在路上,這巨大的石頭正好橫在華山的第一道險境千尺嶂之下,那兩個華山派弟子告訴三人這巨大的石頭叫「回心石」,幾人繞過回心石來到千尺嶂下,這千尺嶂高20多丈,有370多級石階,楊聰仰頭上看,只見這石階沿著那懸崖峭壁盤旋而上,狹窄的石梯直插雲霄,僅容一人通過。幾人扶著石階拾級而上,只見兩邊的崖壁陡峭如立,頭頂僅見一線天光,這才真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這千尺嶂上也有人把守。

    過了千尺嶂便到了百尺峽和仙人橋,這白尺峽也是險要之地,是上華山的必經之地,依山傍壑,鋪有570多級石階,這百尺峽上也有一道天險,叫「老君犁溝」,相傳是當年太上老君在華山修煉時,看到人們開山鑿道,十分艱辛,便以自己的青牛挽著鐵犁在此懸崖上犁出了一條道,故名「老君犁溝」。過了這老君犁溝便是仙人橋了,這仙人橋橫在深谷之上,也是上華山的必經之路,過了仙人橋便是華山的北峰雲台峰了,這雲台峰山勢孤聳,三面是懸崖絕壁,只有一道山嶺通往南面的山峰,地形險要,從雲台峰南上便可見一道黑色的山脊,宛如一條青龍橫臥在空中,龍頭龍尾各搭在一座山上,此山脊便是華山有名的蒼龍嶺了。

    上到蒼龍嶺上,便到了金鎖關,這金鎖關是通往東峰、南峰和西峰的咽喉,也是華山派的重地,從此處還可通往中峰玉女峰,三峰之間有座鎮岳宮,既是華山的名勝,又是華山派的重地,駐守著華山派的眾多弟子。東峰朝陽峰、南峰落雁峰和西峰蓮花峰又稱天外三峰,高聳入雲霄,相傳當年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豐到此見三峰氣勢磅礡,便大為折服,可惜此時華山派已經佔了此山,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三峰,而後才取名三豐。那兩個華山派弟子先是帶三人游了玉女峰,這華山的中峰之所以取名玉女峰,是因為相傳古代有個叫肖史的隱士善於吹簫,簫聲感動了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弄玉便離開皇宮跟他到此隱居,故名玉女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