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奇情錄 正文 第八十章 泰山大會(一)
    第十回泰山大會起風雲獨腳俠丐振雄風

    楊聰出了玉女谷,一路上展開輕功飛奔而去,山路雖然崎嶇不平,但此時楊聰的無相神功已經煉到了第五層,他提氣呼吸,體內丹田的真氣鼓蕩,奔走起來身輕如燕,如履平地。一個時辰後他就離開了秦嶺山脈,折身向東而行,楊聰又行了兩個時辰,路上漸漸有了行人。

    楊聰行了半日,便遠遠地看見了長安城外的驪山了。這長安城乃秦朝和唐代等十二個朝代的都城,歷經一千多年之久,盛是繁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起點,自古就是東西交通的咽喉,盛唐時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因此商賈如雲,乃藏龍臥虎之地,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而驪山是長安城的著名風景名勝,位於潼關城南,建有唐朝時期的宮殿,素有「繡嶺」之稱,有詩為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說的就是這驪山,這驪山樹林茂密蒼鬱,遠遠望去似一匹驪馬,山上有著名的華清池,還有西周時期建立的烽火台,當年周幽王為了討美人一笑,以烽火戲諸侯,結果亡了國,因此後人至今保留著那些烽火台。

    而華清池原來叫神女湯,傳說驕傲的秦始皇有一次在神女廟裡拜祭神女時,見神女貌美,心中便有褻瀆之意,他回宮後臉上便長滿了毒瘡,連忙請求神女寬恕,神女托夢給他讓他到華清池中去用這溫泉洗臉,毒瘡很快就痊癒了,人們就稱這溫泉為神女湯。唐太宗建國後,在此建立溫泉宮,把它霸佔為皇帝專用,唐玄宗執政後,改名為華清池,他常常與楊貴妃在此沐浴享樂,這華清池便成了一處名勝。

    楊聰入了城裡,尋找一處偏僻的小酒館坐下,要了兩碟小菜和一壺酒,一個人慢慢地喝酒。他想:這長安城乃繁華的古都,定有西蜀錢莊的分號,待一會兒去打探一下小敏到了哪裡了。他正喝著酒,突然聽見隔壁一張桌子的兩個顧客正在大聲地說話,整個屋子裡的人都能聽見他們的聲音。

    一個聲音道:「劉老弟,聽說丐幫的泰山大會被人攪局了,是嗎?」另一個聲音接著道:「可不是嗎?你老哥這就孤陋寡聞了,此事千真萬確,小弟親耳從崆峒派弟子口中聽到的。」楊聰轉頭一看,只見兩個大漢正在喝酒,一個是約五十多歲的老者,滿面紅光,穿一身青衣布袍;另一個大漢年紀約三十多歲,臉龐削瘦,尖嘴猴腮,活像一隻猴子,兩人均腰間均掛著長劍。

    那個瘦小的大漢得意地道:「聽說華山派、恆山派、青城派、少林派、武當派、崆峒派、崑崙派均派人上了泰山頂上,向丐幫算帳呢!」那年紀大一點的老者問道:「哦!江湖中十大門派竟去了七個門派,倒不知道丐幫怎麼得罪了他們七個門派的人,這丐幫聽說一向行俠仗義,可從沒聽說過他們做過什麼違背俠義之事啊!」

    那瘦小的大漢道:「嗨!知人知面不知心吶!聽說那丐幫的弟子殺了崑崙派和崆峒派的弟子,七大門派聯合起來圍攻丐幫,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落花流水,他們的幫主也給人打傷了。」楊聰聽了吃了一驚,正要上前去問個明白。

    突然,門外傳來一個聲音道:「各位大爺行行好,賞口飯吃吧!」楊聰轉頭一看,只見兩個乞丐正在門口乞討,那兩個乞丐均已經有五十多歲了,頭髮亂蓬蓬的,滿臉是泥,一身衣服破破爛爛的,打著無數的補丁,每人手裡均拿著一個破碗和一條竹棒,一個穿著灰色的衣服,一個穿著青色的衣服,楊聰看他們的竹棒有七個竹節,知道這兩個乞丐在丐幫中地位不低。

    那兩個乞丐竟直向剛才說話的那兩個大漢走去,那兩個大漢頓時臉色微微一變,便不敢再說話了,兩人便低頭在那裡喝酒。那個穿灰色衣服的乞丐彎腰朝那個瘦小的大漢道:「這位大爺,賞我們一口飯吃吧!」說著那乞丐的手輕輕地在那瘦小大漢的椅子上一碰,那大漢的身體便微微一震,像觸了電一般,手中握著的酒杯突然拿不住,脫手而出掉向了地面。眼看那酒杯就要掉到了地上,突然,只見人影一晃,另一個穿青色衣服的乞丐在旁邊一彎下腰,便飛快地把那酒杯抄在了手裡。

    那穿青色衣服的乞丐笑著把酒杯遞給那個瘦小大漢道:「大爺拿穩了!」那兩個大漢此時嚇得臉色蒼白,一句話也不敢說。剛才那個穿灰衣服的乞丐只輕輕地在椅子上一碰,便震掉了那個瘦小大漢的酒杯,足見這乞丐的內力深厚,而另一個穿青色衣服的乞丐卻只一彎腰,這瞬間便把那酒杯抄在了手裡,手法之快,令人匪夷所思,足見他的身手也不凡。這兩個乞丐露了兩手高明的武功,那兩個大漢頓時嚇得大氣也不敢喘。

    那個穿灰衣服的乞丐朝那瘦小的大漢笑道:「這位大爺親自參加了我們丐幫的泰山大會了嗎?」那瘦小的大漢此時嚇得心驚膽戰,連忙道:「小……小人是六合門的,沒……沒有參加貴幫的泰山大會。」

    那穿灰衣服的乞丐又笑道:「那剛才大爺所說的是怎麼得來的?」那大漢道:「是……是小人聽說的。」那個穿灰色衣服的乞丐笑道:「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多有不實之處,大爺可不能亂說啊!」那大漢低著頭說:「是……是!」便不敢吭聲了。那兩個乞丐於是便出了門,向一條小巷走去。

    楊聰見了此情景,連忙付了酒錢,尾追那兩個乞丐而去,那兩個乞丐轉過了幾條胡同,那個穿灰衣服的乞丐突然轉身對楊聰笑道:「這位大爺,你一直跟著我們不知所為何事?」楊聰怕他們誤會,連忙說出了丐幫的暗語來,那兩個乞丐先是吃了一驚,見他懂丐幫的暗語,知道他是自己人,這才放下心來。

    楊聰見四下無人,便道:「煩勞兩位大哥帶我去見你們的舵主。」他知道丐幫的西北分舵總壇設在這長安城裡,但他卻沒來過這長安城,更不知道分舵在哪裡。他見那兩個乞丐手中的竹節便知道這兩人在丐幫中的地位不低,定知道丐幫的分舵。那兩個乞丐見他是自己人,便領著他轉過了幾個胡同,來到一座大院前。

    一個乞丐在門上輕輕地敲了七下,過了一會兒,便見一個女子打開了門,見是那兩個乞丐,便讓三人進了院子。楊聰見那女子約三十多歲,一身青色上衣和藍色的圍裙,像一個家庭主婦,那女子領三人進了中間的那間房子,房子裡正傳出說話的聲音。三人進了房間,只見一個乞丐和一個大漢正在說話,那個乞丐背對著門口,無法看清楚他的相貌,那個大漢的臉正面對著門口,因此一眼便看見了他的容貌。只見那大漢紫色的闊臉,駝鈴眼,滿臉虯鬚,兩道劍眉,一臉的威嚴,一身灰布袍。

    那兩個乞丐朝那大漢鞠躬道:「稟告舵主,這位英雄說有事要見舵主。」那大漢便朝楊聰瞄了一眼,正要說話,那剛才與他說話的乞丐聽了,便也轉過頭朝門口看了一下,這乞丐一轉頭,楊聰和那個乞丐頓時吃了一驚,兩人同時驚訝了起來。

    原來,那個乞丐竟是丐幫的「妙手毒丐」宋青,楊聰驚叫道:「宋大哥,怎麼是你?」宋青也笑道:「楊兄弟,怎麼是你?真是巧得很哪!」說著他便馬上站了起來,拉著楊聰的手上下看了看,問道:「怎麼?傷痊癒了?」

    楊聰點點頭說:「都好了。」宋青聽了連連點頭說:「這就好了!這就好了!」那大漢見此情景,便猜到了幾分,對楊聰笑道:「想必這位英雄就是楊兄弟吧!」宋青聽了連忙拉著楊聰道:「楊兄弟,來!見過柳舵主。」楊聰知道眼前這個大漢便是丐幫西北分舵的舵主,叫柳鐵生,是螳螂門的傳人,他已經聽段二說起過他的來歷。

    這螳螂門創於北宋年間,以地螳刀著稱,螳螂拳在江湖中也小有名氣。這地螳刀是北宋抗金名將種師道所創,當年老將種師道多年駐守在北方,多次與金兵作戰,後來又幫助宰相李綱抗擊金兵,取得了東京保衛戰的勝利。他在多年與金兵的作戰中,發現金兵的騎兵很厲害,常常打敗宋軍,金兵是北方遊牧民族,小孩從小就學習騎馬射箭,驍勇善戰。而宋軍多是南方人,不懂騎術,而且沒有足夠的馬匹,因此打起仗來常常吃虧,種師道便創造了這套地螳刀法,訓練了一批軍隊,左手拿盾牌,右手持刀,滾到敵人的騎兵隊伍裡,專砍敵人的馬腳,攻敵人的下盤,打得金兵聞風喪膽。他又根據螳螂捕食的習性,創造了一套螳螂拳法,平日教士兵練習,以強身健體。後來這套地螳刀和螳螂拳便由士兵漸漸傳到了民間,後來便形成了江湖中的一個門派。柳鐵生是這螳螂門的傳人,善使一對地螳刀,螳螂拳也很不錯,在江湖中是一個一流的高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