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其人,繼承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獨霸西川。
歷史上的了劉焉、劉璋父子,以保據益州,坐觀天下,作為基本方針。
劉璋本人,偏於懦弱,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
他和張魯、劉表之間的矛盾體現了他的小肚雞腸。
他不識天下大勢,目光只聚集在邊境地帶的微小利益當中,這樣如何能成就大事?
最為可惜的是,益州坐擁天府之土,民富勢強,兵精糧足,智士能人無數,劉璋卻是信心不足,面對張魯、劉表,未慮勝,先慮敗,多年征戰,寸土未進。
後世,張魯有意侵吞西川,驚得劉璋心神皆亂,不思如何對敵,卻去找曹操、劉備幫忙。
結果劉備趁虛而入,輕易入主益州。
益州地處偏遠,對中原戰局影響有限,但是曹操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對其有利的機會。
我派出信使,去往成都,拜見劉璋。
我在信中,隱含威脅,警告劉璋,若是他有任何異動,使我在中原敗北,我將聯合張魯、劉表,全力奪取西川,將西川當作對抗曹操的根據地。
意思很簡單,就是我若打不過曹操,就會去打他,反正中原沒有我立足之地,我就去益州謀生。
別人不怕我的威脅,可劉璋膽子小,他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應該冒著失去西川的危險,聽信曹操的挑撥,貿然出兵。
中華幾大勢力,我一一派出使者前去拜訪。
有的修好,有的勸說,有的安撫,有的威脅。
只剩下劉備和孫策兩方還沒有安排。
劉備和我交情仍在,自從我率軍離開小沛以後,就沒有和劉備正面接觸過。
徐州和洛陽中間隔著曹操的領地,沒有相接。
我軍和劉備軍沒有發生過任何不愉快的衝突。
劉備幫助曹操討伐偽帝袁術,也沒有得罪過任何人。
表面看來,劉備就是一個老好人,守著徐州一地,與世無爭。
可是,對三國歷史有深刻認識的我,明白劉備是一個絕對深沉,具有耐心的人。
劉備顛簸流離了大半輩子,一直沒有放棄過爭霸天下的理想。
他不像曹操那樣冷血,仗著武力,四處征戰,屠滅異己。
他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行為規則。
他面對任何一個可以壯大自身,實現理想的機會,絕不會手軟,一定會想方設法將其抓住。
現在,我應該怎麼去說服劉備,讓他和我一起討伐曹操呢?
除非我能讓劉備看到統一中原的機會,否則他不會為我所動。
劉備像一個非常沉穩的棋手,不會被任何假象所迷惑。
他雖然維護漢室正統,堅持大義,可是他絕不盲目,不會捨棄自身利益,成全別人。
既然無法說動劉備,那麼我就得想辦法離間曹操和劉備的關係。
自從曹操和劉備一同進軍壽春,討伐袁術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用親密來形容。
曹操在各方面都給徐州諸多方便,允許徐州通過兗州販賣食鹽,允許徐州通過兗州購買馬匹。
而劉備也在徐州之內教化民眾,淡化徐州上下對曹操的敵意。
曹操對待徐州,再不是曾經的鐵血政策,而是改為安撫為主。
劉備對待曹操,也不是將其看成敵人,而是當作朋友。
劉備表面上還是支持許都朝廷,對我們在襄陽建立的新朝廷持否定態度。
無形中劉備已經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成為我們對付曹操以前,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
這麼下去,對我們可沒有什麼好處。
我派了信使去往下邳,拜見劉備。
信裡儘是些無關緊要的話,問候一下劉備的身體,談談天氣的寒冷。
不過我讓信使進入徐州以後,故意大張旗鼓,四處張揚,務必要使曹操得知我派信使前往徐州的消息。
曹操生性多疑,即使劉備把我的信拿給他看,他也會懷疑劉備有所隱瞞。
到時候,曹操心裡對劉備有了防範,就不能完全信任劉備了。
還有就是孫策。
孫策和我雖然沒有交集,可是孫家和劉表之間有殺父之仇。
劉表的敵人就是孫策的朋友,劉表的朋友就是孫策的敵人。
因此,孫策直接把曹操看成了朋友,把我看成了敵人。
孫策對我們的態度很明確,絕對不會和我們一起共事,他寧願與曹操同流合污。
現在的孫策實力尚弱,還沒有完全統一江東。
可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這個靠著從袁術那裡借來的幾千人馬,就將江東攪得天翻地覆的孫策,遲早會成為江東霸主。
此時,我實在是力有未逮,無法顧及江東,不然我一定要給孫策製造點麻煩。
孫策是我們除去曹操外,需要面對的最大敵人。
從內心來說,我並不願看到孫策統一江東。
強大起來的孫氏一族佔據江東將會非常難對付。
曹操帶著百萬大軍之威,駐軍赤壁,對戰江東三萬水兵,不想被一場大火燒得鬚眉盡禿,逃回北方。
由此可見孫氏之強,對付孫策最好的方法就是將他扼殺在搖籃裡,莫讓他強大起來。
然而,歷史不能由我完全更改,孫策統一江東幾乎成為定局。
我有心勸劉表趁機出兵,與孫策拚個你死我活,可是那與我所堅持的理想相違背。
他們兩方征戰,會造成多少殺戮,會造成多少流血犧牲。
這是我所不願看到的。
我沒有派信使去見孫策,一是因為我不想自討沒趣,二是離間計只能用一次,若是我用同樣的方法離間曹操和孫策的關係,恐怕用在劉備身上的一番心思也就白費了。
我對孫策沒有任何表示,也正好避免了劉表的疑心。
一切安排妥當,我讓陳宮和賈詡細細琢磨,看我們還有什麼遺漏的地方。
剩下的事情,都由他們自己處理。
我身體欠佳,需要好好休息了。
另外,我需要面對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
呂布的家眷要來洛陽了。
我不單需要應付呂布原有的繁雜家事,還需要面對三國時代最著名的美女,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