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亂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失蹤
    行動穩健並不意味著可以把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讓給別人去完成。那個送信的人剛把消息帶回去,沮授和趙雲就明白了,那個在對面岸上修理挹婁人的部隊肯定是青州軍的一支,而且應該不會是我帶的隊。

    所以趙雲和沮授也對挹婁人作了一番調查,開始他們的下一項行動,迫降挹婁人。

    他們的調查得到了多方面的,所以得到的信息也比呂布他們多得多。畢竟夫與人雖然不是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民族,但是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幾百年了,而且挹婁族又是他們的附屬民族,所以他們知道得就比較清楚了。

    生活和軍事能力方面,他們得到的信息和北沃沮人提供給呂布的差不多,只是更為詳細而已,甚至包括了挹婁人的大致人口。至於挹婁人的來歷那就眾說紛紜了,有的說是肅慎人的後裔,至少挹婁族中有幾個部族至今在進貢的時候還稱自己是肅慎人。

    而有的又說是別的民族遷移過來的,據他們進貢的人說好像是東樓人。

    ps:《路史·國名紀丁》云:「婁,樓也,本作樓,商所封,即牟婁,曹東之地,一曰無婁。密之諸城有婁鄉,矣夷國也,所謂封祀而號東樓,繆。東樓與晉婁、穰婁異。」婁、樓、僂三字古代通用。東樓公的裔族大部分歸於殷,不願受奴役的部分樓(婁)人由今山東南遷或北遷。其中北遷的一部分又分為兩支,一支遷入東北,成為挹婁、豆莫婁,一支向西遷徙,形成樓煩、樓蘭。古漢語中的方言稱人為蘭,樓蘭即樓人之義,遷居地在今新疆羅布泊。

    不過一個漢族商人的說法最有意思。他說挹婁人早期生活在醫巫閭山,邑婁,與醫巫閭諧音。從春秋戰國以來,邑婁人自西而東遷移,與此同時,肅慎族的老氏族,不斷地向東遷徙。這樣,邑婁人就佔領了肅慎族舊地,同那裡的非肅慎族的居民——「野人」,即玄夷的後裔倭人結合起來,重新組合一個「獨無法俗,最無綱紀」的野人集團,這就是說的邑婁族。

    這個漢族商人說得繪聲繪色,他說他曾經跟這些人打過交道,是當地挹婁族首領告訴他的,讓人不得不相信他說的話是才是最真實的。

    不過不管挹婁族到底是一個什麼來源,這些野人現在也該脫離原始人的形象了。趙雲和沮授商議了一下,就組織了一萬五千騎兵開始向東部挺進,留下管亥看守夫余王城和尉仇台。當然漢軍出動,少不了要些嚮導,所以隨軍的還有五千夫餘騎兵和幾個夫余族的部落首領。

    漢人的到來把挹婁人嚇得夠嗆,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麼雄壯的軍隊。他們本以為夫餘人已經很強大了,但是看看漢人的軍隊,再看看夫余的軍隊,他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天朝兵將,連反抗的心思都沒了。

    挹婁人有自己的氏族聯盟,所以很快他們就把生活在附近的氏族首領都召集了過來。

    這些人一直在夫餘人的壓迫下苟存,反抗的事情不是沒發生過,但是每一次都遭到及其無情的打壓。不少部族都被夫餘人徹底消滅了,所以雖然壓迫嚴重,但是幾十年來,再沒有任何一個氏族敢於站出來造反了。

    趙雲他們的到來讓這些挹婁的氏族們以為他們要換主子了,雖然各個部族最近損失慘重,但還是傾盡全力組織了不少的貢品。

    不過當趙雲和沮授他們把來意一說,這些挹婁人的眼淚都流下來了。他們沒想到有一天他們也能脫離苦海,不受夫餘人的壓迫,可以加入漢人這麼強大的群體,而且也不用再進貢什麼東西了。不過當一些夫余族的氏族首領向他們表示善意,想要擁抱他們的時候,他們還是表現得很謹慎,甚至有一些不友善,一度讓氣氛顯得很尷尬。

    看來這民族仇恨還是蠻嚴重的,不過趙雲他們很快就把這種尷尬的氣氛給緩解了。按趙雲的話講:「從今天開始,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以前有什麼磕磕絆絆的,咱們都讓他過去吧。就像兄弟之間打架一樣,今天哥哥打了兄弟,明天大家還是兄弟,道個歉也就算了,難道明天你還不認他了?」

    看得出來挹婁人都比較純樸,他們認同了趙雲的觀點,很快就跟夫餘人和解了,只是表情上還有些不自然。

    歡宴當然不能沒酒,幾杯酒下肚,這些挹婁人又開始向趙雲訴苦了。他們說他們的大批人馬過江去搶掠北沃沮人,前後去了好幾撥,結果都失蹤了。這些過江去的人加起來得有好幾千了,至今連一個回來的都沒有。這種事情以前從沒發生過,他們希望趙雲能幫他們找找這些失蹤的部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