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看著我意味深長的一笑:「主公不會是與夫餘人有仇吧,怎麼好像是夫余的種子,就都要把他們滅了呢?」
眾家謀士和武將也都這麼看著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又自斟自飲了一杯,笑瞇瞇的看著底下的眾人:「並不是我跟他們有仇,我只是想把我大漢苗裔都融合而已。你們聽我說段歷史吧。」
「帝顓頊,號高陽。黃帝次子昌意因非長子,不能繼承帝位,被分封到若水(今四川岷江上游若爾蓋)做諸侯。昌意娶若水土著蜀山氏酋長之女昌僕為妻。昌僕又名女樞,某晚看到天空有「瑤光之星貫月如虹」的異象,並因此心有所感而懷了身孕,便生下了顓頊。」
「頊少年時隨著部族向東方返遷,加入東夷部落,定居於窮桑(今山東曲阜縣),為東夷首領的得力助手,二十歲時,更成為東夷首領。此後,顓頊又率領他的部族向西遷徙,挺進中原,初居高陽(今河南杞縣高陽城)。在中原,顓頊先與共工大戰一場,打得「天柱折,地維絕」,終於將共工氏趕到南方,繼承了他祖先黃帝的帝位,遷都帝丘(今濮陽市西南顓頊城)。顓頊(公元前二千五百一十四年)登帝位,執掌朝政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歲才去世,葬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廣陽裡(今河南內黃縣梁莊鄉)。」
「顓頊有三妻,正妃鄒屠氏,次妃勝奔氏,騰隍氏。鄒屠氏是蚩尤的後代,當初黃帝破滅蚩尤之後,將他的百姓分作兩部:一部是不善的人,統統驅逐他們到極北的地方去;一部是善良的人,都遷到鄒屠地方來。這便是為何東夷之人分兩部分,一部分在遼東或更靠北的極北之地,而另一部分在中原的原因。」
「這些夫餘人有的是最初的東夷,有的是極北之地蚩尤的後代,也有的是兩家融合的產物。實際上辰韓和弁韓大抵如此,都說是秦人後代,當然還有人說自己是商朝箕子後代的,又說自己的祖先是蚩尤。一樣是我漢人苗裔,所以融合他們,是很正常的。只不過我並不想像軒轅皇帝一樣指他們於不顧,而是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回來罷了。」
賈詡明顯對我的話不太感冒,知道我在扛著正義的大旗四處征伐,行的實際上是強盜之事。所以淡淡的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又繼續喝酒了。
我明白賈詡這傢伙的意思,也知道他不會破壞我營造的氣氛,於是又接著說:「我們想要去倭奴國,必走水路,忘了我在青州怎麼跟你們說的了嗎?要滅倭國,必奪三韓。三韓離我們最近的就是馬韓,而馬韓又以百濟最強,我不滅他,能取得去倭國的路徑嗎?」
「而且百濟現在的大王肖古王是個雄心勃勃之人,此人在我出生前三年繼位(公元一六六年),次年七月即發兵攻打新羅西部邊境奪兩城,但翌年八月阿達羅尼師今自漢水(漢江)親征逐肖古王回新羅,奪回二城。前年起肖古王又舊態復萌,已經連續兩年攻打新羅了,並奪得數城,不過聽說去年吃了個敗仗。這些征戰對於我們來講都是小打小鬧,雙方交戰的兵馬加起來不過萬人。所以我的意見是,以攻擊最強的百濟為起點,滅掉馬韓,繼而拿下整個三韓,而且可以從馬韓境內反向攻擊濊貊。」
「從高句麗王的口中得知濊貊已經奉高句麗為主,所以我們不剿滅這些對大漢背信棄義的人,是不是也有點說不過去。在拿下三韓之後,我們可以迫降沃沮,而剿滅夫余之人一樣要迫降或者消滅挹婁。這樣我大漢就將一同東北,在這個方向上再無外族威脅。」
我的話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同,尤其是很多人現在還想著倭奴國的黃金和嬌小的女人,所以對我的設想更是舉雙手贊成。
「那麼現在大家考慮一下有哪幾個人去征戰夫余為好呢?」我開始徵詢大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