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丘力居現在是如坐針氈啊,公孫瓚雖然人馬不多,但天天在他城下堵著,討敵罵陣,出來見了幾仗,只贏了一回,根本打不過。
他襄平城裡的兵馬倒是比公孫瓚的人多,但是公孫瓚全是精兵,如果真的正面對戰還真不一定能贏。而且就算打贏了公孫瓚又能怎麼樣?鮮卑人還堵在新昌城下呢。而且那個可惡的陳登據說已經把難樓殺敗了,如果再加上這支力量,我丘力居肯定就玩完了。
而且現在最令他頭疼的是鮮卑人居然也成了漢人的爪牙,跟著漢人一起禍害他,讓他有點兒走投無路感覺了。穢貊本來還他,但是現在他們也自顧不暇,陳登已經把穢貊包圍起來了,三韓就不用指望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唯一能夠投奔的看來只剩下高句麗了。
可是高句麗能接受我嗎?這是丘力居最不敢確定的,雖然上次跟漢人征戰的時候高句麗因為自己國內動盪,政局紛亂,只給自己派了幾百人,而且這些人現在全都戰死了,現在去投靠高句麗合適嗎?
丘力居在想這個問題,我也在想,這些高句麗人本來就是玄菟郡的一個高句麗部,後來佔領了東漢的高句麗縣。建國之初僅在渾江、鴨綠江中游佔據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敵:西面為漢遼東、玄菟二郡,南為樂浪、帶方二郡,北面是夫余,東邊有沃沮。因此,除了對周邊小邦和夫余、沃沮進行吞併、打擊外,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窮山惡水出刁民』,在這種極其不利的情況下,這個操著阿爾泰語系語言,卻長著一幅蒙古人黃色皮膚的民族頑強的生存了下來,最後竟然在夾縫中不斷的壯大了起來,而且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甚至最後趁中國內亂不斷的侵蝕中國的疆土,不斷地擴大他們的國土,雖然一次次被再次強大的中國打敗,納貢稱臣,但是只要中國一起波瀾,他們就開始躁動,隨時打算再掠奪一些土地,擴大自己的地盤。
在這些躁動的人裡,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自號太祖大王的宮,他居然攻取了東沃沮和東涉,並迫使夫余稱臣。不過現在的高句麗已經沒那麼強了,經過幾次跟東漢的征戰,現在的高句麗經濟下滑,國內政局混亂,再加上又出了個昏庸的次大王,搞得他們國內天昏地暗,民不聊生,軍備更是廢弛的可以。所以現在的高句麗,根本就不是漢家軍隊的對手,要不是後來出了個晏留和乙巴素這樣的能人,肯定得讓公孫是給滅掉。
ps:公元一零五年春,高句麗人寇略遼東六縣,被太守耿夔擊破,斬其渠帥;公元一一八年,高句麗與穢貊聯合寇漢玄菟郡,攻華麗城;公元一二一年春,漢幽州刺史馮煥等擊高句麗,被高句麗用詐降計打敗,死傷二千餘人;同年夏,太祖王合鮮卑共八千人侵遼東,太守蔡諷以下百餘人戰死;同年冬,太祖王合馬韓、穢貊共萬餘攻玄菟郡,漢軍得到兩萬夫余軍的援助,擊退之;公元一四六年襲擾漢樂浪郡,殺帶方縣令,掠太守妻子。
實際上高句麗的內亂也是他們制度的原因,高句麗是由王和貴族、平民和奴隸等構成的典型的階級社會。個人的生活也要受到階級框架的一定制約。高句麗王是由名為「桂婁部」的特定部族產生的,慢慢地,王室與其它貴族之間出現了顯著的差別。雖然王室貴族們擁有巨大的特權,但是有時也成為權利鬥爭的犧牲品。在構成高句麗的五個部族中,桂婁部以外的另外四個部族——沸流那部、椽那部、桓那部、灌奴部等部族的首領和領導層也被編入高句麗的政治體制內,擔任官職,逐漸發展為高句麗的貴族階層。貴族們通過世襲的方式把地位和財產留給後世子孫的同時,也擔負著發生戰爭時直接奔赴戰場參加戰鬥的責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臨答夫,公元一六五年,椽那部出身的明臨荅夫發起了弒殺次大王、擁護新大王登基的革命。最初,新大王授予他國相的最高官職。但是這種國內來回動盪的情況以高句麗的國力是很難在幾年之內恢復的。
而歷史記載公元一九一年故國川王為了改革紛亂的政局,下令官員推薦新的人才。許多人都推薦了晏留。而晏留卻推舉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乙巴素,才解決高句麗內亂的。我現在要是不趁機打死這只病老虎,等他將來翻了身可就麻煩了。
所以我現在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逼迫丘力居棄城出逃,讓他逃到高句麗去,這樣我就有借口來個一勞永逸了,一句話『趁他病,要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