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正要出門,忽然兵部盧尚打發了人來傳喚他去相見。傳更新
原來昨夜,李佑還真被夜巡軍士送至盧府,只是盧尚已經安歇了,當然不好驚醒。
為表示感謝,李佑對盧府夜間當值的門官將事情說明,並叫門官記下了夜巡隊長之名,回頭將這個名字報與盧尚即可。大概是盧尚今早聽到了門官稟報,故而要將他叫過去仔細詢問情況。
李佑宅邸與盧府同在一坊,相距不遠,當即迅速去拜見老尚。進了盧府,謝罪道:「為晚輩這些事,誤了老大人衙,罪過罪過。」
盧尚詢問道:「昨夜是怎麼一回事?」
李佑便將前因後果述說,對老尚沒有什麼可隱瞞的,萬一有什麼後患,還得靠老前輩去說話。
聽到中城兵馬司指揮苟緋居然醉後辱罵李佑並動手動腳,老尚皺眉道:「那苟家小兒竟敢如此折辱你?士可殺不可辱,若真如此,不剛烈不足以挽回顏面。」
「晚輩實屬無奈,初入京城,這份臉面丟不得,實在沒有忍耐胯下之辱的器量!」李佑義憤填膺的說。
說實話,李佑原本還為自己身份感到糾結,既有文官身份,又可傳下勳位。
當前局勢很明顯,太后要抬舉勳貴,而即將親政的天子對此也是默認的。在此情況下,他不得不為了自己前途進入京師,卻不知如何站隊。
之前還打著兩不得罪、或者說兩面騎牆討好的念頭。但從昨夜情況看來,勳貴圈子根本沒有認可自己,他真是有點自作多情了。
政治只認同實力,沒有實力誰在乎你怎麼站隊?有了實力,誰也得來巴結,那些公侯見了大學士和尚,不也得放低身段交結麼?
毆打苟指揮,除了發洩情緒,又何嘗不是堅定自己的決心。也算是他政治立場的強烈表述。如果輿論cāo作得好,文官敢打勳貴,就像是一個不畏強權的李夢陽式正直人物。
盧尚道:「此事可大可小。且靜觀其變。不過現今這個局勢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大了。」
李佑慨然道:「晚輩問心無愧,何懼之有!」
此事小了省心,樂得輕鬆。鬧大了也好,最好能坐幾ri天牢,總不至於砍頭,事情出了名就是清流資本,廷杖就算了。&&太疼。就怕鬧得不小不大,只被人當年輕人鬥毆的笑話看。
最終這事還是鬧到慈聖宮裡去了…
錢太后最近喜歡回憶過去,儘管她實際才年過四旬,還稱不一個老。不過面臨交政關口,驀然回首時,她發現這十年似乎是自己最充實的十年。至於以後,只能是養老等死了罷。
用過早膳,錢太后覺得宮中憋悶。便下諭擺駕西苑。正當此時。內監來報,武安伯在午門外求見。
這武安伯與新寧侯錢泰家有婚姻關係,所以與錢太后算起來也是親戚。京城這些勳貴互相結親,七拐八歪的說不定誰和誰就是親戚。
錢太后眼下左右無事,便停了移駕,召武安伯覲見。
武安伯進殿見禮。但面有淒se,叫錢太后奇怪。便垂詢道:「你有何心事?」
「還要請聖母為臣家次兒做主!」武安伯趁機奏道。
錢太后略一思索,隱約記起武安伯家次子似乎恩蔭了兵馬司指揮。「到底什麼事?自家人不必吞吞吐吐。」
「臣次子苟緋現為中城兵馬司指揮,昨夜偶遇檢校右僉都御使李佑,起了口角。但那李佑蠻橫無理,將苟緋毆成重傷昏迷,如今犬子滿面瘡痍,情實可憐!那李佑行兇後揚長而去,各衙門無人敢管,臣只好捨出這張老臉,請聖母為犬子做主!」
若李佑在此,必定驚呼幾聲,他真是不曉得武安伯與錢家有親戚關係,不然毆打苟緋之前便要三思了。
武安伯進宮向太后訴苦告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這事既丟面子又丟裡子,不想法找回來,他武安伯的老臉往哪裡擱?
二是這事傳出去,若引起了有心人注意後用來做文章,他兒子這中城兵馬指揮的官位就不穩當了。所以要搶先求太后定了xing,以後便不怕別人拿來興風作浪。
果然,武安伯奏事引起了錢太后的關注,但這並不是因為打架而驚詫。
錢太后自小長在蘇州府,曉得江南士子習氣狷狂率xing,李佑動手其實不算什麼,入不了太后法眼。錢太后真正注意到的是,武安伯奏稱「檢校右僉都御史」李佑…
不得不說,李佑已經成為她老人家心中的執念。錢太后略帶疑惑追問道:「李佑已然罷官,又何來的檢校右僉都御使?」
武安伯很不明白太后多此一舉的詢問這個作甚,「哪有李佑罷官之說?」
此事外朝人人皆知,居於深宮的錢太后反而不清楚…
當即錢太后只覺無名怒火要湧來,又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明明朱批下旨罷官,怎麼還留著李佑蹦躂?她對左右呵斥道:「速速去將吏科掌科召來!立即來此,不得有誤!」
吏科,六科之一,六科就是科道中的科,也是中樞要害部門。內閣擬詔後要先發至六科,六科核實無誤,並登記備案後才能分給六部去辦。六部辦理之後,要再向六科復奏註銷。
所以錢太后想追查罷免李佑詔旨的執行情況,就要急召吏科掌科來見。
六科衙署也在內廷,位於皇宮西南角,距離慈聖宮不遠。不多時,便見吏科掌科、都給事中汪文敘匆匆進殿,奏道:「罷免李佑之旨,吏部已有復奏,那李佑已經領過旨,免去了提督五成兵馬指揮司差使,並移往都察院。」
錢太后聞言後想法和歸德千歲類似,莫非內閣膽敢矯詔!又對左右喝道:「將首輔召來!」
又等了不到一刻鐘,徐首輔也匆匆進殿,並將李佑請辭疏朱批原本帶來。
錢太后重新打開李佑的奏疏,仔細閱過,狠狠將奏疏摔於地,這李佑原來在奏疏裡玩著文字遊戲!根本不是辭官!
徐首輔對太后舉動感到莫名其妙。情況很明白,李佑假模假樣辭職,你老人家順水推舟准奏,雖然你處理的很不專業,但倒也情有可原,內閣便沒有封還。可到了眼下,你老人家又發的哪門子火?真是天威莫測。
這能怪誰?錢太后想起當ri麥承恩一口一個辭官,誤導了她,責任必須在麥承恩身。
但麥承恩是她一手推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的,這才任十幾天,如果此事傳揚出去,只怕要落了口實,動搖麥承恩的地位。在查清楚麥承恩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之前,不能先自亂陣腳。
想來想去,錢太后發現自己對這起事故只能默默認賬。但對事故認賬不代表著對李佑認賬,免官只免一半算怎麼回事?
一方面,她實在不想讓李佑當殿官晃來晃去。另一方面,她正在考慮新的檢校右僉都御使、五城提督人選,如今卻得知檢校右僉都御使官銜還被李佑死不要臉的佔著,怎麼好去任命新人?
須知五城中巡城御史和兵馬司共存,沒有檢校右僉都御使官銜,就管不了巡城御史。
誠然右字頭的御史可以任命很多人分派各差,但若李佑就在都察院裡閒著,又去另外任命一個新的,這是無故增添冗員,說出去就是被文官抓住封駁的話柄。
此時又有章本呈進來,錢太后閱過,是魏國公世子和其他數人的聯名奏疏,主要內容自然為彈劾李佑。
隨後錢太后下諭道:「徐先生草詔!」
便有內監抬桌案,徐首輔立在桌前,持筆聽候錢太后的旨意。為何大學士要從翰林文學之士裡出,這就是原因了,不然遇到這種場合只能抓瞎。
很快錢太后便點出了聖旨主題:「罷免李佑檢校右僉都御史,吏部聽選。」
徐首輔心頭一緊,李佑真是將太后惹怒了,居然要直接罷他的官。
大明的秉政太后或者天子可以直接下旨罷官嗎?從法理當然可以,但在實際cāo作中則是一個博弈,而且是規則很複雜的博弈。
強勢天子和弱勢天子推行自己意志的能力自然不一樣,但一般來說,三種情況下的罷官較為容易,朝臣只能接受。一是被罷官之人的官位得自天子簡拔,二是被罷官之人犯了明顯大錯,三是被罷官之人主動疏辭官。
或者說,凡事必有因果緣故,也可以說必須要有塊遮羞布。若像錢太后眼下這般,無緣無故就下詔奪取別人官職,就屬於為君無道,只憑一己偏私喜好了。而作為臣子,面對這種狀況,特別是遇到比較弱勢的天子,是有勸諫責任的。
對於李佑,徐首輔沒有什麼好感,犯不著為李佑說話。但站在這個位置,有些話又不得不說,助紂為虐四個字不是那麼好承受的。他猶豫片刻,很糾結的問道:「李佑有何罪名?」
「與人當街毆鬥,何以為風憲!」錢太后道。她也知道會引起文官的牴觸心理,所以留有餘地,只下詔罷去檢校右僉都御使,讓李佑重新去吏部選官。
徐首輔暗歎,太后這事cāo之太急,顯得吃相難看。連表面文章都不做,太不專業了,簡直讓他沒法子辦。半是勸諫半是提醒道:「只憑一面之詞,妄加處斷大臣,此非人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