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二章 邁不動的腳步
「助紂為虐」、「紊亂朝綱」等詞像尖銳的針頭一樣刺進耳中,首輔徐閣老憤然變se!
在內閣幾位大學士中,徐首輔算是xing子比較冷淡話少的。當大明的首輔,免不了被罵,但很少見他發怒,今天卻被李佑激出三昧真火了!因為李佑不但罵他,還給他扣上了絕對不可承受的帽子!
李佑毒辣地方在於,故意製造出讓朝臣集體臉上無光的政治醜聞,然後很無辜的將責任扔到了太后與首輔、彭閣老身上。
群臣對太后沒什麼好說的,她不與大臣一條心太正常了,但是身為百官之首的首輔怎能…
國朝體制,內閣發展至今,不同於歷朝歷代任何衙署機構。內閣大學士具有雙重se彩,既是文官領袖,又充當天子近臣,既被外朝百官視為宰相,又被天子看做內廷辦事大臣。
所以內閣大學士是個夾在天子和外朝之間的角se,在很大程度上,內閣工作要注重調和。過分諂媚天子不行,只怕要被外朝罵為「萬歲閣老」、「紙糊閣老」;在天子面前過分強硬也不行,雖然外朝會對你一片叫好,但實際上幹不了幾天就得告老還鄉。
總而言之,外朝官員既將大學士捧為領袖,又對閣老的態度傾向保持了高度敏感xing。內閣首輔大學士堪稱為本朝最有技術含量的官職,也是對一名官員綜合素質的極大考驗。
最強的首輔,如嚴嵩張居正者,都是既能掌控外朝,又能糊弄住天子的,而且可以力壓輿論、不為所動。不過這樣的首輔,善終善名的還真不多。
自從萬曆朝首輔申時行辭職後,首輔的黃金時代就過去了,強勢首輔漸漸絕跡於官場。本朝前首輔張若愚勉強算一個強首輔,但現今的徐首輔肯定差得遠,哪裡扛得住巨大的輿論壓力?
所以徐首輔心知肚明,如果被李佑將「勾結太后禍亂朝綱」的帽子扣實了,再搭上「正途銓選文官全部被迫退讓」的大醜聞,他這首輔就等於是坐在了火山口上,而且還是即將噴發的活火山!眼下殿內的氣氛已經很不對頭了。
偏偏他本意根本沒有半點勾結太后的想法,卻生生被李佑搬弄出一個假象給被人看到,這才是最憋屈的地方!
眼見首輔怒火熊熊,噴之yu出,李佑從高度投入的表演狀態中醒悟過來,暗叫一聲壞了,有些過於用力!
他突然發現自己有點用詞不當,在上輩子那時候,助紂為虐這個詞沒什麼特殊含義。但如今所處的時代還是君主制,對著首輔大罵助紂為虐,那誰又是紂?
雖然在大明近二百年來,罵君主特別是罵不強勢的君主談不上生死大事,但總是個很聳人聽聞的。李佑本心並無此意,他只是入戲太深,一時間找不出別的詞兒,滿腔悲憤之下就順嘴說到助紂為虐。
這個狠詞在他這個當事人口中出來,又搭配上悲憤激昂的神情和哭祖陵之類的說辭,看在滿殿大臣眼裡,便將當前事態烘托的更加嚴重!
慈聖皇太后對群臣有疑慮,那麼相反,群臣對連月來動作頻頻的太后又何嘗有沒有疑慮?
這種互不信任的對立情緒瀰漫了幾個月,一直引而不發的。這種局面下,任何一件矛盾都有可能變成導火索,因為對立情緒膨脹成巨大的政治風暴,更別說今天這樣放在任何時期都足以駭人聽聞的醜聞。
不得不說,李佑為了謀奪五城提督而製造出的廷推事故,再加上他在殿中慷慨悲憤的無意煽動,影響力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這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畢竟他這次進京才幾ri功夫,對京師氣氛只聽別人說了幾次,沒有直觀的感受,預見xing缺失也屬正常。
閒話不提,卻說李佑既然已經請辭,那麼他就該走人,就像前面的焦士美、申鶴齡一樣出殿而去。因為請辭後,不再是廷推候選人,他便沒有資格進殿了。
但李大人只是以退為進,又不是真退,其實不想走人。按照計劃攻擊完首輔,李佑站在原地,偷偷掃了幾眼殿內,發現大多數人神情嚴肅,要麼低頭沉思,要麼悄聲議論,已經不再注意他了。
好像很平靜…但李佑卻敏銳的感覺到,這並非無事,這是真正爆發前的壓抑。
按正常情況,應該有人站出來說幾句,無論是敵是友,他都可以順勢接話賴在殿中不走。
但在此刻,從前排大佬到科道言官,從他的靠山到他的仇家,四十多個大臣中,沒有一個站出來帶頭髮言的。
並非朝議菜鳥的李佑曉得,只有遇到了極其複雜和要緊的關頭,才會出現如此場面,大家都需要時間在心裡進行大量盤算。特別是,他親手將首輔和彭閣老推到了火山口上。
似乎玩大了,超出了控制…李佑無奈想道,為了一個五品官搞出如此大動靜,好像很不負責任啊。
既然已經請辭過,總不能一直立在丹陛前不動,李大人只好一步一步向外挪動,快到了殿門時,仍然沒有人站出來發言。
好像導火索已經完成任務,可以退場了,什麼檢校僉都御使人選,已經不重要了。
在沉悶氣氛中,李佑yu哭無淚,再走下去,就要到門外了。一旦出了殿門,那就是天人相隔。
他真的不想出去,這次在太后yīn謀之下,他暫且成了文官銓選出來的的獨苗,已經製造出了強大的輿論氛圍,又何嘗不是絕好機會?
萬一要重新從頭開始推選程序,又挑出幾個候選人,個個都是文官正途。那他就失去了獨苗的地位,到時候有什麼變故為未可知。
所以李大人最期待的是,現在有人挽留他,然後繼續廷推。可惜有些人希望他真的就此走人,另外還有一些人為了是否留住他,正處於極大的糾結中…
群臣最末尾班位是科道官,李佑瞥見個面相年輕的,走到他面前,拱手為禮道:「這位兄台請了。前番焦申二大人被迫離去,你不言不語;如今本官被迫離去,你仍不言不語;那麼若你遇到被罷退時候,還有誰可為你言語?」
那御史斥道:「爾膽敢誹謗吾之恩師徐閣老,還有臉立於殿中乎!」
識人不明的李大人淒涼而去,望著門外秋ri藍天白雲,長歎一聲,一隻腳踏過門檻。難道揮揮衣袖就此離去?
正在此時,忽然聽得背後殿裡有人高呼,「李大人慢著!」
終於等到了這一句!李佑幾乎要淚眼朦朧,心裡不住的千恩萬謝,欣喜而激動地轉身望去。
挽留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內閣中最大的死對頭彭閣老,武英殿大學士彭chūn時!
彭閣老對著李佑微微點頭示意,招手道:「李大人才幹卓越,治政有方,功績聞名遐邇,正是用你之際,朝中誰人不知,豈可輕率求去?你請辭時,太后並沒有准奏,你卻心急起身匆匆離去,年輕人要戒急戒躁哪!莫道朝廷無用人之量!還不速速回來!」
話很動聽,李佑卻站在門檻裡呆住,不知道自己是眼花看錯了人,還是耳朵出毛病聽錯了話。這位對他溢美之詞滔滔不絕的人是彭閣老?
就在李佑發愣時,東閣大學士金閣老又站了出來,同樣不吝褒美之詞:「李大人品行高潔,不同於流俗,如同皎皎明月,本官欽佩得緊。還望李大人善始善終,以全節義,朝廷並非不識人,終有雲開月明之時!勿要被那有眼無珠的人恥笑貪戀官品,以求去要挾朝廷,致使美玉生瑕疵,豈不可惜?」
李佑呆上加呆,如果說彭閣老是他的仇家,那麼金閣老與他的關係也不怎麼樣。
原因有兩個,其一,金閣老是袁閣老援引入閣的盟友,他和袁閣老有隙,與金閣老的關係自然不會好。
其二,金閣老出身翰林和禮部,清流情結很重,隱約之間對於他的出身很鄙視,所以當初在朝時就很不對味。
就是這樣的金閣老,忽然出面吹捧他不同於流俗?
李佑看了看武英殿大學士,又看了看東閣大學士,這兩個都與自己不對付的宰輔,一瞬間簡直雙雙伯樂附體,滿口蓮花,搶著拍馬——一個誇自己才幹卓越,一個讚自己品行高潔;一個說自己正該大用,一個勸自己以全節義。
殿中群臣看的目瞪口呆,沒想到居然上來就是兩個大學士白熱化的短兵交接,爭相去勾引李佑。這李佑是何德何能…
很荒謬又很真實,其實也很簡單,等李佑從驚呆中醒過神,立刻就聽懂了。就是彭閣老叫自己留步進來,金閣老請自己出殿走人…
讓自己留步進來的這個,必然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廷推事故還有補救之機,他也可以順利獲得理想職位,達到雙贏效果。
讓自己走人的那個,必然要將事情往大裡鬧,暗示自己不要被彭閣老這個老仇人的一時褒揚所迷惑,讓廷推醜聞徹底板上釘釘才是正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李大人終於拋下了檢校僉都御使的小算盤,只覺得腳下這一步萬般艱難,不知朝那裡邁才好。
眾人的目光不由得都注視到李大人腳上,彷彿這一步邁出,立刻就會天地失se風雲變幻。
李佑的目光則望向大靠山許次輔,不知次輔大人又想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