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 臨終之問
    太昊17年秋,完成准備工作的炎族向太昊通知,將派遣軍隊遠征苗族,屆時將通過驪山城和大方城,希望不要與太昊族戰士沖突。

    太昊族長風林正式答復:太昊不介入姜氏沖突!

    10月15日,炎族遠征軍隊通過驪山城,城中太昊戰士緊張防備,在炎族大軍通過後,將炎族軍隊所有細節都在第一時間通報給了太昊城、大方城,大方城內偵騎迅速趕往苗城,將炎族軍隊虛實情況報知苗族。

    按風林的安排,太昊族在大方城中只有少量的鴿兵,其他都是苗族人和少量的由族人,太昊族不參加直接的對炎族作戰。

    炎族此來沒有騎兵,但總人數達到了5000人,這個規模是在大河諸部戰斗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炎族的實力部隊可以說是傾巢而出,據說牛神山下只有一千余人的守城部隊,若非姜由舉棋不定,木駝早就勸動姜鹿率由族主力反攻牛神山了。

    苗族城中青壯只得三千多人。

    這個規模加上占了守城的地利,應該也可以和炎族有一戰之力,但這個年代的攻城戰是怎麼樣的,我還真沒有見識過,眼下連我也說不准這一戰的勝敗。

    雙方都有我所設計的盔甲,都采用了我發明的弓箭,都熟知我所建造的城池結構,相信也都知道攻防的關鍵與利弊。

    這將是怎麼樣的一戰,連我也很好奇。

    雖然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這種規模的殺戮,但又無從阻止。

    相比之下,我更不願讓太昊族人卷入這場戰斗。

    為了不讓這場戰斗變成單方面的殺戮,我們已經為苗族人提供了足夠的物資,這也算對姜由有一個交待了,就算是在運城,太昊戰士也已經撤出,苗城同樣不能成為太昊卷入戰場的最佳選擇。

    11月7日,炎族軍隊通過大方城,但為了避免沖突,炎族人繞了一個大***,在離城十多裡外經過,大方城上的守軍連炎族的部隊都沒有看到,僅發現了少量的煙塵。

    12月6日,苗城鴿書飛入太昊,太昊宗廟內人頭攢動,都搶著想看到這份情報。

    “炎族軍已經抵達,四門中只有北門外駐營,其他方向無人出現,城中已完成准備!”

    寥寥兩行字,卻在太昊宗廟內掀起如潮議論。

    我在家中也很快得知消息。

    炎族人也知道人手有限,不可能做到“十倍而圍之”,只能攻其一面。

    但炎族人的真正攻法是什麼?

    苗城的防御能力不輸於太昊,若這一戰下來,或者能夠為將來可能發生在太昊城頭的戰斗提供重要的借鑒。

    我已經在此前發給大方城的鴿書中把能夠想到的後世的防守方法盡可能的都提到了,雖然還有很多工具沒有做出來,但基本的防守思路應該是有的,在我的預料中,能夠把炎族逼得徒勞無功,知難而退,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甚至在炎族人消耗過大的前提下,反守為攻也並非不可能,但這一點我不建議苗人去做,即使做到了,苗人的元氣也會大傷。

    炎族人的實力畢竟不可小覷,當年與炎族人一戰,我占了地利和裝備的優勢,仍打得非常辛苦,失去了裝備優勢,苗人這一仗能夠自保足矣,不可奢求太多。

    12月9日,炎族長老入苗城談判失敗,苗城拒絕投降,甚至拒絕交出此前喪命的炎族長老遺體。

    12月10日,攻城開始。

    太昊宗廟內、太昊學校內,太昊的長老、族長和我都在這一天舉目南望,遙想南方的戰事,不知道是何等的慘烈。

    12月19日,飛到太昊宗廟鴿捨內的鴿子羽毛竟然還帶著火燎煙熏的顏色,但鴿書的內容更讓我們感受到南方的戰火:“10日,城內外弓箭交射,炎族未能*近北門;11日,炎人於北門外400米內遍燃粟桿濕木,煙焰蔽天,北門處不見人影,守兵不能見物;12日,炎族人蔽煙撞門,城內以土石砌門後,得以不破!”

    炎族人在用煙火攻城!

    這一招本來也在我的預料之中,卻沒有想到會是這種規模。

    想來此際初起的北風,已經將苗人北門外的煙火不斷吹入了城中,不過五米高的城牆擋不了數百米綿延不絕的煙火,北門上的守兵更加目不見物,這一仗該怎麼打?

    若是苗族棄城,便是一面倒的追殺局面!

    風林和兵部長老們愁雲密布,卻不能為苗人出任何主意,因為從苗城到太昊的鴿書是單向的,只能來,不能去,何況對付這種局面誰都沒有經驗。

    這年頭最多能夠以濕麻布遮一下口鼻,卻沒法子保護眼睛。防毒面具還有好多年才能夠面世,不要說宗廟內的兵部長老,就是我也不能為苗族出##有營養的建議。

    12月27日,太昊城內喜氣盈城,族人們都不甚了解南方的大廝殺,正在准備過年的事務,這家家都是糧滿倉錢滿缽,在太昊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豐盛的年景。

    可是這一天抵達太昊場面的鴿書卻讓太昊宗廟禮部的長老都失去了准備新年大祭的興趣。

    “苗城已破,我等族人出城南奔大楚!”

    經歷了十多天的攻防惡戰,苗城還是失陷了!

    沒有太昊軍隊的直接參與,苗人根本沒有辦法依*城牆抵擋住炎族人的攻勢。

    這不僅讓歷史上炎族對由人的殺戮重演,也再一次證明了,當裝備相差不多時,炎族具有的強悍戰斗力。

    隨後不斷傳來的鴿書中,我們得知,苗人經歷了艱苦的戰斗,但敵不過勇悍的炎族人,最後兩日,炎族人伐木為梯,將長木*在苗城牆上,開成一道斜坡,當苗族人被突破城牆頂上的防守地位時,成群的炎族人迅速沿這種斜坡沖上城頭,苗族人不得不大規模出南門逃命。

    但炎族卻沒有如兩族史上一般大肆屠殺,而是將苗人視為姜氏的一部,快速進行收編工作,城中的青壯年都被強行征入姜氏軍中,過半長老死於宗廟保衛戰,南逃的族人倒是多半都抵達了大楚村,沒有炎族人敢去追殺他們,畢竟炎族經過十多天的戰斗下來,連糧食都依賴從苗城中搜刮,軍隊更已經成為疲兵,哪裡還有南追的力氣!

    挾勝北歸的炎族人並沒有讓大方城和驪山城緊張:他們比南下時狼狽得多了,能夠完整北歸的炎族戰士不過3000余人,而且疲憊不堪,這樣的軍隊甚至抵不住太昊數百騎兵的沖擊,若非風林曾經許下諾言,不會介入姜氏內部之爭,眼下反而是消滅姜氏主力的絕佳時機。

    不過就是這樣,炎族的軍隊也沒有能夠逃過途中損失的命運,一些姜氏內部不服炎族的小部族乘機偷襲,加上給養缺乏,傷者倒斃,最後回歸牛神山下時,出來迎接的炎族大長老欲哭無淚:只剩了一半人歸來!

    這讓炎族人整編苗族,合力進攻運城的計劃徹底泡湯:這點力量,能夠保證由族不反攻牛神山就已經萬幸了,哪裡還能夠進攻運城!

    木駝在運城得信,笑得聲振鹽湖!

    姜由不喜反憂,仰天長歎。

    苗城族人迅速返城,生機漸復,由族強大的生命力,頑強的再生能力得到體現,大方和大楚給予了毫無保留的!

    從這一事後,我再也無心太昊事務。可以預見的十數年內,太昊已經沒有直接的危險,太昊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了,太昊就交給他們去管理吧!

    太昊18年九月秋收時,太昊琴成,象牙為脊,牛角為柱,共七弦十四柱,形制仿後世古琴。一曲《高山流水》,太昊宗廟內長老們全部跪倒在地,如聞天籟。此後太昊城中琴聲不曾中斷過一日,太昊學校從這一年冬季起開設了音樂課。

    太昊19年,太昊的蠶桑業長足發展,不過卻從大越傳來消息,大越城中,當年的歐且人都穿上了絲綢夏服,獸皮已經不再為大越人所喜,看來絲綢業還是大越的優勢產業,這一點太昊城是永遠也比不上的。

    日月如梭,光陰如水。

    遠離了太昊的管理工作,我的日子過得頗為寫意,在一個長壽年齡不過四十來歲的時代,我盡量地嘗試保護自己的身體,按後世的養生方法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居然在不知不覺間越過了太昊20年、太昊30年!

    太昊31年,梅梅永遠地離我而去,她已經57歲,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不得了的奇跡,雖然我的年齡並不比她小,卻是族人眼中理所當然的奇跡,並沒有人對我的長壽感到奇怪。

    風越和元林跪在梅梅的墓前,已經十多歲的孩子知道失去老人的哀傷了,為他們的奶奶和外婆痛哭不已。

    這一年,應該是太昊36年了!

    苗族已經恢復了生機,而且快速壯大,在這一年派遣遠征軍北伐炎族。

    大元勢力日長,與同樣發展壯大的萊夷在東方的大海邊發生沖突,大軍北上,節節獲勝!

    翟人因為駐城與游牧之爭,分為南北兩部,彼此征戰不休。

    炎族人居然也發展得不錯,不時和公孫氏發生邊界磨擦。

    每一處大戰,羽箭橫飛,屍橫遍地。

    我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之時,這一點雖然還不大看得出來,我卻心知肚明。

    我有多少歲了?

    60?62?

    我也不知道,從一開始我就不知道,在我之前,大元沒有紀年。

    梅梅的年齡都是*猜的,我又怎麼知道自己的年齡?

    院裡有一把椅子,那是元方派來的庸族侍從為我放到那裡的。

    春風四月,午後的陽光煦暖溫和,正是曬太陽的好時候。

    門外隱隱有馬蹄聲傳來,我在椅子上一笑:是風越?還是元楚?

    是風越,從腳步聲中一下子就能夠分辨出來,元楚的腳步聲強健而急促,風越的腳步聲穩重而均勻。

    “外公!您看,這是我寫的《太昊軍策》,裡面是您教的太昊練兵法和戰法,您幫我瞧瞧好不好?”風越遞過來一冊紙稿。

    “呵呵!”我擺擺手“外公看不清了,這裡光太強,晚一點再看吧!風越寫的東西,外公一定要好好看一看!”

    “咳咳!咳!”

    最後一聲咳嗽,胸中如同撕裂般劇痛了一下,居然咳出一口血來。

    “外公!外公!您怎麼啦?”風越大叫失聲。

    “沒什麼!”我搖搖頭“外公不行了,去!叫元楚來!”

    “是!”風越抬頭看著遠處的侍者“你們聽到了麼!快!去找大楚少族長!還有,到宗廟通知族長!外公有事!”

    蹄聲四散而去,不一會,地面顫動,馬蹄聲四面雲集。

    這時的太昊城,已經有六萬多人口,早先的城池已經不足居住,按大夏城的方法,舊城外已經擴建了新城。

    不僅是太昊,公孫氏、少昊、大元、大楚、大越等等城池都已經大為擴建,不到二十年間,不知道怎麼會生出這麼多人來,大河諸部總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

    我這一出事,過來的就不只是元楚和風林了,太昊城內外全部驚動。

    侍者們在風越指揮下,將我抬到床上。

    “爸!您怎麼樣?”

    風林把所人有擋在屋外,只許梓燁、風越、元楚進來。

    “爸不行了!爸都這麼老了,還能夠怎麼樣?呵呵!咳!咳!不用管我,讓我跟元楚和風越他們聊聊,你們忙你們的事情去吧!”

    “爺爺,我在這兒,您有什麼話就跟我說吧。”

    元楚忙跪到我床前。

    這小子!跪著都有一米多,站起來已經有當年他爹的樣子了,卻比他爹多學了些文化,眼下在太昊城中帶兵,與風越一樣,癡迷於兵法,卻在我的強行安排下,不得已每十天有五天在太昊宗廟處理事務。

    “行了!你們倆陪著我,讓其他人都去吧!”

    “是!”風林應聲把其他人叫到屋外。

    我隱隱聽到他在吩咐,立即發鴿書到大河上下諸城,通知所有的部族和城池。

    他們都知道,這一次,我是真的不行了。

    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撐著,躺在床上,我也了兩個多月,多數部族都已經派遣了代表到我床前慰問。

    太昊36年7月2日,門外又是一陣喧嘩。

    “父親!”

    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一雙大手撫到我的臉上。

    “元方!”我頓時清醒過來”好孩子,你來了!”

    “是!父親!”

    “元方!你還在打仗麼?孩子?”

    “沒有了,爸,我已經沒有敵人了!”

    “元方,你說,這些人,是不是父親殺的?那些死在太昊兵器下的人?我是不是罪人?當年我只不過想給太昊族人更好的生活,我真的不想讓這麼多人死在弓箭下!還有太昊的銅矛、太昊的戰車、太昊的騎兵!爸是不是錯了?”說完這話,我已經有些接不上氣來。

    “不!”元方吼叫道“父親!”

    “天下間都在使用您創造的文字,天下人都穿您發明的衣服,天下諸城都種您帶來的種子,吃您提供的糧食,用您發明的銅具,還有您的歷法、律法!沒有您,就沒有今天的天下!您是最偉大的族長和父親!誰能說您是錯的!”

    “那為什麼天下會有殺戮?為什麼不能消除征戰!”

    “當堯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鈷短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

    “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

    說到後來,我的聲音越來越微弱,幾不可辯。

    “父親!父親!您在說什麼?我聽不見!”

    我已經永遠聽不見也說不出了!

    太昊鍾聲長鳴,終日不休!

    四門之內,族人含淚肅立,不發一言。

    太昊元齊族長去了!

    三個月後,大河諸城聚齊太昊,共推太昊為諸族之首,風林為諸族共主!

    諸族共為元齊族長建墓於太昊城西高崗之上,為之封丘高二十米,植墓樹萬株!

    後記

    (原創:原始書友皮心。謝謝皮心!)

    話說N年後,某國現場直播的重大考古發現:各位觀眾,現在是30XX年X月X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位於某省海邊不遠的考古現場,四年前在距此不遠的一處山洞中出土了一些陶片,經過幾年的翻譯,我們發現了陶片上的線條的含義,極為可能是數字和一些簡單的文字,而其中一片陶片經過翻譯它上面一部分的含義是“大元一年”而經過碳14紀年法,我們驚訝的發現這片陶片竟然就是在3000年前制造的,那麼我們就很可能找到了我們文明的發祥地,一年前,在發現陶片的附近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不久後我們陸續發現了道路,水渠和一些簡單的牆的遺址,就在上個月,考古學家在一米厚的沉積層下發現了一座3000年前的城市遺址,城市面積有四平方公裡,城市內部的規劃井井有條,分為軍事區,工匠區,平民區和政治區域四部分,在城市的中央有類似大型祭壇的建築,根據我們的復原圖,它擁有三米左右的城牆,城外還擁有將近兩米的護城壕,另外城內有大量的水井,還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在這裡沒有被發現之前,我們認為這在30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最另人驚訝的是在中央祭壇內我們發下身內了一具利用日光確定時間的裝置,現在大家可以通過我們的鏡頭看到,這塊近乎原形的厚石板上分割著非常均勻的刻度,在石板的中央有一個孔洞,具考古學者討論認為該裝置的使用方法是在孔中插入一個長棍,依*倒影確定時間,觀眾朋友們,這很可能是我們歷法的發源地,另外,大家請看這裡,現在我們這位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的位置就是另一個非常另人振奮的發現這裡位於工匠區在工作人員最初發現這裡時,大部分專家認為這裡是進行陶器或其他工作的成裝原料的地點,但是隨著發掘的深入,我們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麻的痕跡,最後專家門驚訝的認定,這裡是3000年前的一處生產麻制品的地點。

    現在,由我國著名考古學家XXX來為我們介紹一下最新的發掘結果,X博士你好,請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在最新的發現:(聲音高昂,激動)著是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先不說城市外的道路系統和灌溉系統,我門在城外發現了大量的動物毛發和糞便混合的沉積物在沉積物的四周還有古代牆的痕跡,這說明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常識馴化和人工飼養動物,另外在軍事區內部,我們也發現類類似的沉積物,最另人驚訝的是我們在一座房屋的遺址內部發現了一具狼的骸骨,骸骨非常完整,大家注意,我剛才說的是狼而不是狗,如果我的猜測沒錯的話,這裡可能是我們的第一支騎兵,和第一個在軍隊內使用軍犬哦不是軍狼(笑)的地方,但是根據現場的發現,我們認為在狼的使用上更可能的是狩獵和警示方面。

    另外,大家在看這裡,我們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谷類的種子,並且,在這裡我們發現了大型的專門為盛裝谷類而制造的陶器,在來看這裡,先在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的就是3000年前的谷倉,它有木材制造,當然,我們只能通過一些遺留的殘骸來分辨和確定了,不過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大家看這裡,谷倉和地面不是直接接觸的,並且在模板和地面之間填充了石灰,這麼做是為了防潮,不可想象,愛3000年前的人們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不過這些都不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大家跟我來(鏡頭跟著博士在清理出的主道路上前進),最開始我們發現這裡的時候,認為這裡是部落或領導層開會的地方,但是隨著這些的發現(博士從旁邊的桌子上拿起一些陶制品)。

    我們最開始就對這裡的一些器具的擺放非常困惑,發掘的結果表明,這裡原來有很多的器具,但是如果是會議場所的話,器具,特別是“桌子”的數量太多了,在後來我們發現了大量的繪有相關線條的陶片,我們先認定了其中的一部分上面是數字,著要歸公於祭壇上哪個記時器的發現,在記時器上有類似的線條,所以我們認為這些點和類似圈的線條是數字,在一個就是根據以前的翻譯結果,我們認為其他陶片上的線條很可能是文字,最古老的文字,他比我們在4年前找到的陶器上的文字更完善,於是我們猜測,這裡可能有類似圖書館的功能,而我的同事門則更進一步的猜測著裡可能是學校(笑),但是我們沒有找到類似的證據,我們也不敢肯定!(嚴峻的表情,類似自言自語)

    如果猜測正確的話,那我們考古界和歷史學界可能要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這個輝煌的大元文明和我們本身歷史和文明的銜接問題,我們使用的明顯是有他們的歷法,標准,甚至,我們在遺跡中找到了一個淘制的衡器,它的重量是現在的1.1斤可見,在來看這個淘棍,他上面有“數”字刻度,而它的長度是1.24米,我們很可能發源於這裡,但是沒有任何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我們和這座輝煌的城市的聯系,但是這裡的一切都說明了我們和這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來看這裡(博士又拿起了一片放在防震盒裡的陶片,著個是非常重要的發明,我們最開始以為是一串普通的數,知道我們找到象征100的數字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數列,看我來給打擊翻譯下第一個是22第二個是13,最後一個是35,這是一個算式,我們目前還不能結實吧簡單算式燒制在陶器上的含義,但是,這個發現將改寫全世界的數學史,3000年前的算式。

    另人驚訝,而且,在根據在城中找到的一些壁畫和陶器碎片上的圖暗,我們認為這裡可能不只一座城市,而我們現在所在的城市很可能是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城市,我們計劃在沿著現在找到的道路向周遍開始發掘,結合我們多年前在東面山洞中發現的人類遺址來看,這一片地區在古代是一系列人類的聚居區,應該分布了許多不同的部落,但是著都沒辦法解釋我們所在的城市的近乎奇跡的高速的發展,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這些人們在離開山洞幾年後就建立了這座龐大的城市,這簡直是一種跳遠的發展,另外由於大量谷物的發現,這裡已經有了最基礎的農耕文化,在者,少量的金屬工具和武器也讓我們認為有著另外一個類似的城市存在(跑來一個工作人員):X博士,我們在幾公裡外的山洞邊找到了一個類似工地的地方,可能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另外一個城市!

    (一個月後)觀眾朋友們,歡迎大家收看我們的文明之源大型系列考古追蹤報道,在上次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古城遺址的發掘現場,今天的節目我們想大家介紹一下最新發現的山洞遺跡的情況,好現在我們請X博士為我們介紹下(聲音高亢,激動):在剛發現這裡的時候我們原認為這裡是一處城市建築材料的工地,但是隨著發掘的深入,發現的陶器的增加,我們認為這歷史在城市沒有出現之前的人類的一處很重要的部落,在這裡我們發現了從簡單到復雜的多處陶窯的遺址,並且在山洞中發現了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和大量壁畫,在山洞的周遍有近錢米的防御牆的遺跡,這裡的防御牆不同於城牆,它主要是為了防御野獸,在就是有大量原始的簡陋的房屋,另外我們在牆四周找到了餓保存基本完好的用於種植谷物的田地!!在就是洞中的壁畫,這裡的壁畫類似歷史記錄,我們找到了用象形文字記錄的歷史從大元一年開始的很多記錄和很多描述當時時間的壁畫,請看這裡,這裡有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壁畫,第一副可能描述了一個人在閃電下奔跑,但是我們不理解這個的含義,第二副是一個人和一副魚網,著可能代表了第一次發明或使用魚網,而這個人也許就是發明者,在來看下面的,我們認為這個是一個人和一件陶器,還有這個,是一個人騎在馬上,其他的畫和這些很相似都是一個人加一樣器具,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器具都是對歷史進程有很大推動作用的器具,比如魚網和陶器,在一個就是我們認為這些畫上的人可能是同一個人,在壁畫旁的象形文字所注釋的年代都非常接近,但是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短短幾年中出現如此多的新工具和器物由一個人是不能夠解釋的,在沒發現更多證據之前,這只能是個謎,不過我們還是找到了大元文化的發源地,這是值得紀念的事情,這裡還有幾條道路是向更遠的方向延伸,我們內猜測還會有更多的城市存在,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好謝謝X博士,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文明之源系列節目,謝謝大家收看。

    為了作者,並且地址某些人的言論,本人決定繼續更新,我有自知之明,我寫的並不好,本來也不想繼續影響作者的思路,但是就事論事,我不想看到象逛書人這樣的人吧這本書毀了,只有這樣繼續作者)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制作的文明之源大型考古綜合節目,繼去年元文明的常識的發現,在考古界和歷史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一年中我們工發現了三座擁有城牆的城市遺址大量的水利工程的遺跡和道路,作坊等等的大型的建築遺址群,為我們文明的發展之迷揭開了非常重要的一頁,在未發現這裡之前,我們有文字的歷史記載是在302年之後,但是發現這裡之後我門找到了我們的文字記載直接提前到了歷法被發明之前,隨著數字,陶器,紡織器具的發現,神氣的元文化已經讓整個世界為之瘋狂,現在這裡齊集了全世最優秀的考古學家,全世界都在致力於揭大元文化留給我們的迷團。

    今天,作為我們節目嘉賓的是著名考古學家X博士,X博士你好,今天給觀眾朋友門介紹寫什麼呢?今天給大家接曬下我們於上個月發現的元文明的另一處城市遺址,這裡不同於我們先前所發現的那做城市,這裡可以看作是一個工業區域,最重要的是這裡有古代煤礦,那麼這裡的人們在3000年前就在使用煤做燃料,另外這裡有很多的陶窯,還有大量的陶器,有很多碎片可以肯定是在燒制出來後被咋碎的,另外我們還找到了一具陶龍的碎片,很可能是古人的圖騰,另外在一號城遺址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東西但是沒有這次發現的完整,可以肯定這裡應該是元文明後期的主要陶器產地,另外這裡還有原始的金屬工具,但是由於這座城市是依山而建,經理過幾次山洪和滑坡,常識發掘還不很完全,暫時沒發現有提煉設備,我們逐漸相信,我們現在的文化有很大部分是從這裡發展出來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