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網友上傳章節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戰之第八章:傳國玉璽(二)
    松自從見了額璘臣之後,一路平靜的的進入東哈喇慎收到了其首領蘇布地和一幹部落首領們的熱情招待。

    蘇布地曾經在大明和後金兩者之間徘徊了許久,如今這才算死心塌地的上了大明的船,當然這也與大明高明的政策有關,後金對蒙古的政策一項是聯姻,這項政策的好處就是用親情血緣來維繫,但這種關係既是世界上最牢靠的又是最脆弱的,而朱影龍卻知道,對於這些還處於半奴隸制度的民族,他們重視血緣,但又最忽視血緣,而利益才是永恆的,大明對蒙古施行的是經濟和文化的滲透,除了宗教之外幾乎全方面的合作,這樣蘇布地不知不覺的就被大明拐上了自己的戰車,其他蒙古各部也有不少因為大明的做出巨大犧牲表現出來的善意從而對大明的態度改變不少。

    軍事改革也並非一帆風順,反對的聲音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文官集團,本來軍政分開就引起這些人不滿,帶兵打仗,指揮千軍萬馬的機會一下子被掐斷了,尤其是「文官指揮武將」的政策的完全被廢除,這一點讓自認為「諸葛孔明再世」的文官們心生嫌隙,但這也沒有辦法,朝廷這一次可不是說著玩玩的,皇帝主導的軍事改革可不是那麼容易推翻的,而且皇上上頭也沒什麼人,能夠影響到皇帝想法的人幾乎都是軍改的人,因此文官集團也只能徒呼奈何!

    軍改之中一條關係到從軍官到士兵所有人利益的就是軍銜制度了,軍銜制度的設立最大的獲益人是軍隊中最基層的軍官是士兵,軍人是最富有熱血的一個稱呼,他們雖然大多是社會最低沉地農民和工人構成,目不識丁。他們為朝廷、國家、民族在沙場之上拚殺,除了為了混一口飽飯之外,也渴望得到朝廷的認可,軍銜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認可,一種榮譽。

    所以軍銜制度一經公開並大力宣傳之後,立刻引起了全軍的共鳴,許多鬱鬱不得志的軍官甚至喜極而泣,因為這個軍銜制度將會改變他們的命運,可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報效朝廷。

    軍銜跟軍功有著莫大的關係,同時軍銜跟軍職又有著直接的關聯。而軍銜的高低又與軍人的福利和餉銀掛鉤,所以說軍銜制度也可以說是文官的「九品等級制度」相仿地制度。

    由於暫時不設元帥,目前軍銜最高等級是大將,朱影龍的意思現在不想把現在的軍官的軍銜定的太高,免得以後沒有上升的餘地,而大將的人數則被朱影龍限制在十人之內,寧缺毋濫。

    這樣武將的軍銜與文官的爵位就成為大明兩大榮譽等級制度,除了皇家直系子弟,今後所有爵位和軍銜都將變成終身制度,人死。一切都消失。

    本來軍銜的評定是要設定一定地年齡限制的,但朱影龍仔細考慮之後,這在和平時代或許是最穩的做法,但在戰爭期間。年齡限制就是一種束縛了,況且大明在今後一段日子裡並不會太平靜,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因此軍銜與年齡就沒有掛鉤。

    現在規定的軍銜最高地為大將。因此大將的評選就成了所有人最關注的熱點之一。

    關於這一點,從軍機閣送過來的十名大將人選朱影龍一下子劃掉了八人,還包括他地老岳父熊廷弼在內。大將名單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軍機閣首輔大臣孫承宗。他是軍中第一人,因此授予大將軍銜沒有人有異議。第二個就是西南軍區的司令員秦良玉,雖然秦良玉在大明的將星中不是最閃耀地,尤其是現在風頭最勁地洪承疇,平叛一戰中立下巨大功勳,風光則是一時無二,七大軍區除了武漢軍區地左良玉之外,幾乎在軍機閣送上來的大將人選上都榜上有名,但這些人幾乎都被否決掉了。

    但這是皇上地決定,沒有人會傻到去跑到皇上面前問原因。

    因此,大將一下子從十人縮減成了兩人,不過這也讓接下來評選上將的人選爭奪更加激烈,誰都知道大將還有八個名額,一旦評選上上將,就有機會升到大將,因此上將的名額似乎更牽動著所有高級武將們的心。

    上將的名額自然也有限制,最高不超過十五人,在職和賦閒都算在內。

    第一上將的名額沒有人跟熊廷弼搶,他既是國丈,又是名將,軍中第二人,實至名歸。

    第二上將是張國維,身為英國公的他代表的是傳統軍中貴戚的勢力,能量不可小視。

    第三就輪到遼東軍區司令官袁崇煥,這個也沒有意義,人家守城的功績

    ,再說遼東軍現在除了皇帝就服他。

    第四是梁廷棟,第五是常炎林,第六是洪承疇,第七是沐天波,第八是陸浩天,第九是徐允禎,剩餘六位空缺。

    中將將官可就多了,遼東軍區就有六位之多,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尤世祿等,北京軍區兩位,一位是黃得功,另外一位就是馬祥麟,南京軍區四人名,分別是宋獻策、鄭南生、熊兆和周郁,廣州軍區三人,西南軍區四人,秦家兄弟和劉澤請,西北軍區兩人,盧象升和吳襄,武漢軍區的左良玉和禁軍統領周淮安,一共二十三人。

    少將軍官就更加多了,吳三桂、顏佩偉、賀人龍、李瑤、張鳳儀等五十六位將官入選在列,少將中最為耀眼的自然要數吳三桂,他是大明施行軍銜制度後授予將軍軍銜的最年輕的一位將官,才二十歲出頭,前途不可限量,就連他父親不過才是中將軍銜,與他不過相差了一級,當然最令百姓津津樂道的卻是李瑤和張鳳儀兩位女將軍,這是開天慌的頭一遭。

    秦良玉已經邁入古稀之年,功勳卓著,即便是授予大將軍銜也沒有多少人敢異議,而這兩位女將一位是名門之後,而且還是秦良玉的兒媳婦,細算起來,加上秦家兄弟,一門六將,這在今後的大明歷史上也是無人超越的,可謂是空前絕後,而李瑤更富有傳奇色彩了,原本是叛將,後歸順大明,卻沾著姐妹入宮做了皇妃的光,一下子身登龍門,成了執掌皇家禁軍的第一位女將軍,雖算不上空前絕後,但也算的上是後無來者,而且執掌禁軍之後,隨即入住養心殿,享受的可皇妃一樣待遇,這不能不讓人產生了一絲絲聯想,因為有李的先例,因此李瑤入住養心殿也沒有遭到太大的反對意見,但是李後來的遭遇卻不禁讓更多的人臆測,這位成熟美麗的女將軍會不會步入李的後塵,變成皇上後宮中的一員。

    由於李瑤並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因此大多數人也只能暗中猜測一下,並不敢隨意亂說。

    由於先前朱影龍以開設所謂的軍事學習班為理由,將一些可能會反對軍改和軍中的刺兒頭都關到通州軍校裡面是回爐再造了,因此軍改雖然有些動盪,還殺了好幾個煽動反對軍改,妖言惑眾的高級軍官,軍改這才順利的推行下去。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沒有鮮血,這一點來之未來時空的朱影龍早已有所認知,他能做的就是將這種流血降到最低罷了。

    當然,朱影龍更知道國內其實矛盾非常尖銳,但是一直相安無事,這與他個人威望以及用一連串的勝利堆積起來的,只要他能一直這麼勝利下去,自然這種矛盾就會慢慢的找到機會化解,時間能改變一切。

    這其實也是朱影龍輕易的不動刀兵的原因,一次挫敗就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導致自己幾年來的心血覆之東流,只有在逼不得已的份上,被人欺負到頭上,才不得不狠下心來痛擊來敵,中、荷台灣一戰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爆發的。

    朱影龍對現在的歐洲各國都是持謹慎太多,大明周邊環境還非常惡劣,沒有必要把這些海上強國逼的太緊,這些殖民國家一項以利益為重,大明與荷蘭雖然仇恨依舊存在,但並非是那種切國之痛,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換了一個新的巴達維亞總督之後,和談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為此,朱影龍親自召見了外交部荷蘭通譯何斌,並且親自面授機宜,授予他全權與荷蘭人談判的權力,戰爭得不到的,要在談判桌上拿到,大明現在差不多控制了南中國海和東海、黃海海域,荷蘭人想要抱住自己在東亞的利益,只能跟大明合作!

    泰松這一次回蒙古可是帶了一份令所有蒙古部落首領不得不接受的一份厚禮,那就是種痘技術,蒙古新生兒極易夭折,而導致新生兒夭折的最大的禍首就是出天花,蒙古新生兒出生率本身就很低,又極易出天花導致死亡,因此存活率非常低,泰松帶去了李歷時三年研製出來的種痘技術能讓新生兒存活率上升五層,這樣一份大禮,沒有那個蒙古部落不心動,因此泰松一路走來,便成了蒙古百姓們心中的「女活佛」,這也是朱影龍利用泰松大收蒙古民心的舉措之一,反正這種技術掌握在大明的手裡,也就等於掌握了蒙古新生兒的生死,這才是朱影龍最想要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