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時空之風華遊獵 作品相關 轉載:潛能
    amp;#8226;人具有其他自然物所不可比擬的幾乎是無限的潛能,那麼,這樣的潛能是從哪裡來的呢?本文認為,人的潛能主要來源於自然進化的濃縮、社會發展的積澱、祖先基因的遺傳。

    一、自然進化的濃縮

    大自然經過一系列的歷史過程,從機械運動到物理運動、到化學運動、再到生命運動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最後才進化出生命來。而且迄今為止我們發現只有地球才有生機勃勃的生命現象。相對於整個宇宙而言,生命的出現還是一個極為短暫的現象。即使如此,生命在地球上也已經有了40億年的歷史。從提供生命基礎、產生最初生物分子、作為生命起源的化學時代開始,中間經過信息時代、原細胞時代、單細胞時代、多細胞時代,最後才進入產生人和人類社會的我們現在正處於其中的心智時代[1]。在心智時代,人類的近親是動物祖先,直接的就是古猿※以說,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體,其中最複雜的莫過於人的大腦了。有人作過比較,僅人腦的網絡結構系統就比北美洲的全部電話、電報通信網絡還要複雜。有人統計,一個人大約有140億個神經元(由於計算方法不同,有人認為有1000億個神經元),有9000萬個輔助細胞。其組合的密度為人體任何其他組織所不及。大腦每天能記錄86,000,000條信息,人的一生可以儲存1千萬億信息單位。但只有1%被大腦分析處理,另外99%的信息則被篩除。遺憾的是,人腦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潛力未被發揮出來。人的思維的潛在能力之大,是不能估量的。人即使只有半個腦子,或左半球,或右半球,同樣可以指揮全身,同樣可以工作,可以唱歌。我國雲南有一個工人,1966年在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切除了大腦右半球,治療了他從5歲時就有了的癲癇病。又經藥物治療,病情大為好轉。1973年恢復了工作,1978年複查,記憶力和有位定向與正常人一樣。而且性格溫和,很講禮貌。美國加裡福尼亞州有個叫維娜的年輕姑娘,因病切除了大腦左半球。兩個月後出院,由半腦指揮著全身的功能,她的四肢均可自由行動。美國還有個40多歲的男性,切除左半球後恢復了病前的許多往事,而且還能唱童年時的歌曲。[2]

    人體及其大腦既然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和進化的產物,它就是自然進化的濃縮,就是最複雜的,它不僅僅直接就是生命現象和精神意識現象,而且還包含著化學運動和物理運動。可以說,整個宇宙的運動形式都能在人體及其大腦中得以完全地體現出來,勿寧說它就是映現著整個大宇宙、濃縮著大宇宙全部信息的小宇宙。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巨大的潛能。

    現代科學證明,人體和大腦都包含著化學運動和物理運動。有一種名叫腺三磷的化學物質,好像微型電池一樣,平時分佈在人體的每一個細胞裡(也有人認為它聚積在額葉的大腦皮質的啞區部位),不肯輕易拋頭露面。但每到危急關頭,它就像閃電一樣集結攏來,在一種酶的作用下迅速釋放出一種巨大的能量,形成一種超級的能力,使人做出平時根本做不到的事來。如救火時,為了搶救財物,一個人可以將平時需要幾個人才能搬走的東西搶救出來,但事後面對著同樣的東西卻再也搬不動了。又如鏖戰中的戰士,往往負傷而不覺,中彈而不倒,可以一個頂幾個,作出平時難以想像的事情。其中雖然包含了信念、意志和心理作用的因素,但人體中的腺三磷的化學作用是不能忽視的。[3]1943年,瑞士化學家霍夫曼在實驗室裡,偶然吸了N——二乙基麥角酰胺,竟發生了奇異的幻覺。據說印第安人咀嚼了南美仙人掌,伊朗人吃了「赫西希」(用大麻葉製成的),也曾產生過各種色彩的幻覺。以上說明,人體具有化學潛能,人的大腦也具有化學反應能力。

    英國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的視神經能放出一種「電脈衝」,引起肌肉收縮;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許多生理學家,都認為神經細胞內有鉀離子,細胞外有鈉離子,細胞膜兩邊有1/1000伏的電位差。細胞通過電位差放電,約有2/1000秒的「不應期」時間,由此輸送而導致神經衝動發生興奮作用。1929年,德國精神病學家伯傑把電極放在人的頭部的不同部位,發現了一種名叫節律性的電波。德國生理學家用一種精細的電流計,探測出在被刺激的神經上有細小的電流。1964年,美國心理學家克萊因斯根據腦電波波型,能探測出人注視的顏色。這些事實說明人的大腦內存在著電的物理運動。有電就有磁。科學家們認為,磁性微粒群集在人的大腦附近,加上遍佈全身的感覺器官、「感覺潛能」,使得夢遊者在夜間漫步如同白日、履險如夷。科學研究證明,我們是化學的、分子的生命,同時也是物理的、電子的生命。電脈衝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神經中樞裡彈琴、唱歌,生物電流時刻在我們體內通過,只不過電壓極小而矣,一般人是感覺不到的。[4]

    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人還能夠扛起比自身重量要重得多的物體,能夠自行恢復體力和精力、自行修復創傷、自行避開危險,這說明人除了具有化學潛能、物理潛能外,還具有機械潛能和生命潛能。人體和大腦具有自然界所具有的所有運動形式,無論是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還是生命運動,在人那裡都具備,它無疑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是自然進化的濃縮。也正因為這樣,它才能與大自然中的各種運動形式發生相互作用和全面的關係,並且能夠做到如荀子所說的「善假於物」,從而具有廣泛、巨大、深刻的機械潛能、物理潛能、化學潛能和生命潛能。

    二、社會發展的積澱

    雖然自然的進化是形成人的潛能的一個重要來源,但是,僅僅靠自然的進化還不能形成人之為人的全部潛能。馬克思說:「人的眼睛和原始的、非人的眼睛得到的享受不同,人的耳朵和原始的耳朵得到的享受不同,如此等等。」馬克思還說:「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因為我的對象只能是我的一種本質力量的確證,也就是說,它只能像我的本質力量作為一種主體能力自為地存在著那樣對我存在,因為任何一個對像對我的意義(它只是對那個與它相適應的感覺說來才有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以社會的人的感覺不同於非社會的人的感覺。」[5]這表明,人的潛能與動物的潛能是不同的,人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有感受音樂美的耳朵。為什麼會形成區別於動物同時又高於動物的人的潛能呢?這是由於實踐以及以實踐為基礎的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踐和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雙重的結果。從客觀方面來說,它產生並發展了對象化的世界和社會歷史客體;從主體、人這方面來說,它形成並發展了人的本質力量,使人獲得了越來越豐富的潛能。正如馬克思所說:「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一方面為了使人的感覺成為人的,另一方面為了創造同人的本質和自然界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從實踐方面來說,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都是必要的」[6]。這說明,社會歷史實踐對人的潛能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和決定作用。

    社會歷史的積澱是人的潛能形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來源。馬克思指出:「已經產生的社會,創造著具有人的本質的這種全部豐富性的人,創造著具有豐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人作為這個社會的恆久的現實」[7]。人的感覺、感受性、人的本質力量及其對像化,是在社會和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在社會和文化的歷史運動中才能形成和實現;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感覺和感受性才真正變成了人的感覺、人的感受性,變成了人的具有社會的、文化的性質和內涵的活動和享受。「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所以,關於他通過自身而誕生、關於他的產生過程,他有直觀的、無可辯駁的證明」[8]。人是如何產生的?人是怎樣形成自己的豐富的本質力量和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換句話說,人是如何形成自己作為人的潛能的?馬克思給我們作出了深刻的解答,那是人自己勞動的結果、實踐的結果、人自己組成的社會發展的結果。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潛能存在於人的身體即人的生命有機體中。而「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在談到人手的能力及其形成過程時指出:「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只是由於勞動,由於總是要去適應新的動作,由於這樣所引起的肌肉、韌帶以及經過更長的時間引起的骨骼的特殊發育遺傳下來,而且由於這些遺傳下來的靈巧性不斷以新的方式應用於新的越來越複雜的動作,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以致像施魔法一樣造就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樂」[9]。為什麼人手如此靈巧、如此完善、以至於幾乎能夠製造和使用一切工具、能夠控制和支配一切物體?這是因為長期勞動的結果。勞動不僅創造了人的手,還創造了人能夠直立行走的雙腳,創造了能夠進行意識思維活動的人腦,勞動實際上是系統地創造了人的軀體組織和生命有機體。人的身體及其所蘊含的能力之所以能以現在的樣子呈現出來,那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自然進化的結果,而是由人類祖先世世代代的勞動推動的結果。其中,人的大腦是蘊藏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從事意識思維活動並產生智慧的重要器官,它的異常複雜的謎一樣的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理建構及其所形成的生理結構、它的神奇的記憶功能、意識功能和思維功能,「是勞動這種社會性活動的進化發展在生物遺傳學上的記錄和積累」[10]。概而言之,人的大腦、感覺器官、發音器官以及以它們為物質生理基礎的意識、思維和語言,雖然有其自然發生史的前提和基礎,但又都是社會性的勞動推動的結果。

    人的潛能不僅形成於社會性的勞動過程中,而且還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這些潛能會通過需要而反映出來,又會通過需要的滿足而得以實現。夏甄陶教授指出:「對社會的人來說,需要的產生和發展,是同滿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的。人在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之所以不斷產生和發展出自己的越來越多樣化的需要,是因為同時也不斷產生和發展著自己的本質力量,不斷獲得和強化自己的各種活動能力和活動手段。這些力量、能力和手段經常會導致新的需要的產生。在需要和滿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之間,有一種互為因果的好像沒有盡頭的連鎖效應。人的需要的不斷產生和發展,滿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的不斷增長和強化,它們之間的沒有盡頭的互為因果的連鎖效應,表明人類在世世代代的進步和發展過程中,永無止境地實現、追求和豐富著自己的規定性,生產著自己的全面性,發展著自己的普遍性。儘管這一進程在以往的歷史中是十分緩慢的,充滿著曲折的,甚至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畸形和病變,但這畢竟是人作為社會存在物、文化存在物的總的發展趨勢」[11]←還指出:人所創造的或通過人的活動產生的用來克服人的肉體感覺器官的自然局限性的社會的器官(包括延長和放大人的感覺器官或感受器及其機能的工具和人的社會交往的工具),對於「創造同人的本質和自然界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和創造「具有豐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人」,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2]。

    人是社會、文化和歷史塑造的產物,正是社會、文化和歷史的塑造,才使人成為具有具體的需要、能力、特性和本質的現實的人,成為具有自己的規定性的人。人當然是歷史的前提,但是,超越於動物的人更是歷史發展的結果。馬克思說:「人的存在是有機生命所經歷的前一個過程的結果。只是在這個過程的一定階段上,人才成為人。但是一旦人已經存在,人,作為人類歷史的經常前提,也是人類歷史的經常的產物和結果,而人只有作為自己本身的產物和結果才成為前提」[13]。這說明,人類的歷史是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據和前提,人通過自己的歷史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本質力量★正聿博士指出:人的意識是以「文化」形式體驗、領悟、充實和昇華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以「文化」為依托、為內容而構成的「意義世界」。而「文化」,既是人類以實踐活動為基礎、以各種方式為中介把握世界的結果,又是人作為現實的人並與世界發生現實的「屬人」關係的前提。人類在自己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文化」,包括常識、宗教、藝術、倫理、科學和哲學等等,是人類對世界發生「屬人」關係的「中介」,也就是人類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這些基本方式最為直接地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日新月異的「世界圖景」,即常識的、宗教的、藝術的、倫理的、科學的和哲學的「世界圖景」。語言是「文化的水庫」,它保存著歷史的文化積澱;反過來,歷史的文化積澱又通過語言去佔有世世代代的個人。[14]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對某種語言的掌握也就是對某種文化的掌握。語言哲學證明:語言與文化具有全息關係,也就是說,語言包含著文化的信息,語言是文化的產物、文化的載體,甚至一種語言就是一種文化模型、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語言可以表達、包含、標記文化現實。更為重要、更有意義的是:語言結構裡壓縮了文化視覺。換句話說:「每一種語言因其用法模式的明顯區別而適應於一種獨特的文化與社會環境,」「每一種語言都在自身的素質中積累了上千年的文化傳統。」文化的進化可以通過語言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從語言的進化信息中可以讀出文化進化的信息。文化信息壓縮在語言結構裡,比如:英語和漢語中的不同的句型、不同的語言結構實際上就是兩個民族各自的哲學觀念、文化眼光、文化素質在句子結構、語言結構中的凝固和積澱。「掌握語言的能力與硬件有關,依賴於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以及操作發聲器官的運動中樞,但是說哪種語言卻又取決於文化環境。因此語言能力是生物遺傳的,而具體的語言結構則產生於文化進化。」既然語言能力可以遺傳,並通過遺傳存在於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中以及操作發聲器官的運動中樞中,而語言本身又積澱著歷史文化、反映著社會的進化,那麼很顯然,以語言能力為重要代表的人的潛能也就是社會歷史發展在人那裡的凝結和積澱。[15]

    社會歷史的發展不僅凝結在一定的客體中,同時也凝結在一定的主體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彼此發生關係的個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聯繫的,後代的肉體的存在是由他們的前代決定的,後代繼承著前代積累起來的生產力和交往形式,這就決定了他們這一代的相互關係。總之,我們可以看到,發展不斷地進行著,單個人的歷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16]所以,個人是什麼樣的,有多大的潛能,這都是以往人類歷史的結果和產物。

    潛能是潛在的能力,是指一個人身上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潛在力量。潛能有未顯性和可誘發性的特徵。人的潛能主要包括生理潛能和心理潛能兩個方面。人的潛能開發的主要途徑包括制定職業計劃、發揮大腦功能、保持健康心態、培養良好習慣、錘煉堅強意志、加強學習和實踐等。

    世界上一些最優秀的科學家,正在積極研究人類潛能的因素以及如何發揮人類的潛能的問題。如何有效地開發人的潛能,目前尚無系統答案。但在現有條件下,每個人都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制定個人職業計劃。職業計劃是指確立職業目標並採取行動實現職業目標的過程。一個人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才能自覺地學習和工作。制定職業計劃,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實事求是客觀準確地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這是制定個人職業計劃的前提;二是計劃要切實可行。個人的職業目標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個人特長及工作適應性相符合;三是個人職業目標要與組織目標協調一致。離開組織目標,便沒有個人的職業發展,甚至難以在組織中立足;四是在動態變化中制定和修正個人職業計劃℃著時間的延續,員工本人的情況及外部環境條件都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員工必須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計劃。

    (二)充分發揮大腦功能。大腦是人智慧的源泉,開發潛能的關鍵在於開發大腦。一是信息刺激,勤於用腦。信息是大腦的精神營養,對大腦的最佳的信息刺激,就是勤學習、多學習。開發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多練腦、勤動腦、會用腦;二是協同開發,全面塑腦。既注重左腦功能開發,又重視右腦功能開發,克服「重左輕右」的傳統傾向。可以多開展一些左側活動和音樂美術活動,促進大腦狀態協調發展;三是勞逸結合,科學護腦。要有張有弛,注意休息,保證必要睡眠,防止過度疲勞,防止外傷和毒害;四是營養健身,合理補腦。要及時補充能量,多食用一些健腦補腦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身健體。

    (三)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心態決定命運,心態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敗,只有在積極健康的心態下,才能實現人的潛能的自我開發。積極的心態主要包括:1.快樂。人世間並非無煩惱就快樂,亦非快樂就沒有煩惱,關鍵在於自我調整和自我感覺。科學已經證實,當人快樂時就會分泌出一種腦內嗎啡,使人興奮而充滿活力;相反,人在悲觀時就會分泌出腺上激素,它將打敗人的正常平衡,有損身心健康。要快樂就必須做到心境開朗、心態平衡、寬容他人。2.自信。讓信仰的力量和心安的感覺充滿心中,就是獲得自信的秘訣,也是去除疑惑、克服缺乏信心的最佳方法。自卑是自信的大敵,要樹立自信心,最主要的是克服自卑心理。如果一個人擁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氣和信念,自卑感就永遠不會侵襲他的神經。3.上進。上進就是對得起自己的生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珍惜每一天,努力到最後一刻,才能問心無愧,這是對生命最高層次的負責。只有具有了上進心和進取心,才能煥發出生命的勃勃生機,挖掘出自身最大的潛能。

    (四)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台灣學者郭騰尹在《命好不如習慣好》一書中,整理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7個習慣,即學習、創新、節約、感恩、負責、尊重及幽默。提出命好不如習慣好的理念,警惕人們要駕馭習慣的方向、突破習慣的束縛,對我們挖掘自身的潛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錘煉堅定的意志。開發自身潛能,是一場發生於身心的自我革命,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做保證。意志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條件。缺乏意志的人,不僅實現不了開發潛能的任務,即使是現有的才能也很難有效地發揮。

    (六)勇於思考和善於思考。創新是所有潛能最重要的潛能,創新能力是個人能力的最高境界,而勇於思考和善於思考是對於提高創新素質的基本要求。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於打破思維定勢,不迷信權威,不人云亦云。

    (七)加強學習和實踐。一個人潛能的開發,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習與實踐來完成。學習可以開發自身潛能,提高智慧能源,只有不斷地學習,激活大腦中的「接收細胞」,不斷地供養充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狀態。人類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促使了知識的升值和更新,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必然要帶來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習不再是人生階段性的任務,而將伴隨人的終身。因此,學會如何學習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實踐同樣是必不可缺的,它是將知識化解為能力的前提,同時實踐的過程又是繼續學習和深入學習的過程。實踐過程尤其要敢於嘗試求知。偉人之所以偉大,往往體現在其探索的品質以及探索求知的勇氣上。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他們在許多方面與普通人一樣平常,主要的區別只不過他們敢於走其他人不敢走的路罷了,也就是說他們是探索求知的先驅者。一旦你敢於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便可能切實體驗到人世間的種種樂趣,也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如你剛接手一件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但經過努力也做得不錯,那麼這個努力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的過程。正因為沒做過,因為陌生,所以才不敢掉以輕心,才會竭盡自己所能來做好它;如果你輕易推掉了它,也就永遠不知道自己也能做好這件事,即也有這個潛能※以,不要限制自己,給自己圍一堵牆,牆裡面能做,牆外面不能做;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而要多給自己機會,多嘗試求知,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從而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更好地發揮。當然,在嘗試未知時,要盡可能突破平常的思維定勢,突破舊的條條框框,嘗試新方法、新思路,則更有利於潛能的發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