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 第四卷 第一百四十八章布道者
    楊月最終還是沒告訴李思明實情,她認為李思明要是知道了,很可能會影響結果,所以她強烈反對李思明試圖一探究竟的願望。

    既然如此,李思明就不再追問了,反正這位鄭英潔小姐也「一把年紀」了,也許不用多久,看這楊月這位好姐妹這麼幸福,就會忍不住思春的腳步,和自己的另一半走進婚姻的殿堂。只是楊月這麼重視,倒是勾起了他的求知慾,他準備時不時地殺回辦公室,當場抓奸。要是太過份了,就開除,最起碼在上班時間不務正業,扣點工資之類的也不在話下吧?

    李思明想歸想,卻沒這麼八婆,更沒有特意去實施這一計劃,因為他的時間表上被工作項目大計劃小計劃子計劃給佔滿了。每天他都會瀏覽著世界最新科技情報,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進步讓他感到自己的進度實在是太慢了。80年代是日本人的時代,日本這個美國卵翼之下的國家,從50年代以來在美國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援助下逐漸強大起來。先是從紡織品,然後是鋼鐵製品,讓美國人嘗到了苦頭,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電器、汽車相繼佔領美國市場,而代表著高新技術的半導體行業,美國的半導體工業已在日本人的進攻下,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日本人並不因此心慈手軟,他們打算利用美國人的研究與發明,奪取美國此一行業的優勢。傾銷就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一度是日本主要軍火製造商地日立,它的工廠在日本宣佈投降前兩個星期曾被美國的轟炸機夷為平地。現在成為電子產品的出口商,對美國反攻倒算,又吹起進軍號了。試看日立1985年給它在丹佛辦事處的指示:「用壓價10%取勝!瞄準先進微型電子公司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破綻。以低於10%的幅度定價!如果他們再降價10%,我們也要以比他們再低10%的價格推銷。務求必勝!」目的是佔有這兩家電子公司的市場。

    是誰贏得二次大戰呢?美國國務院地發言人當時說,美國是勝利者,因為美國贏得了和平,而日本人分享了和平。但在美國的保護下,日本付出地代價太少,卻得到了將美國人的生活逼到牆角地權利。「日本購買美國」,許多美國人將日本看作是一個「敵對國家」。於是美國以「懲罰性關稅」控制日貨進口,此舉果然震動了日本。日本擔心觸發一場抵制日貨的全面風暴。

    當英特爾和德州儀器分別在1983年和1984年。相繼進入6英吋工藝水平的時候,李思明為獲得5英吋的技術而沾沾自喜。差距似乎不大。但是李思明只能望洋興歎,並痛罵美國人搞技術壟斷,罵一罵,心裡就覺得爽快多了。

    當台灣工研院與華智公司1985年發展成功1.5微米CMOS256KDRAM的時候,看起來也不是太令人高山仰止,但是李思明覺得自己應該提高緊迫感,他不希望看到台灣人引以自豪的晶圓代工業按照原有的歷史版本。從無到有,然後發展壯大,並且在將來地某一天隔著海峽,對著大陸人耀武揚威。

    當日本人和美國人1986年對半導體產業進行談判,並有望簽訂的半導體貿易協定的時候,李思明正在為早日建立起自己的晶圓工廠而加班加點。並希望日本人跟美國人永遠不要達成協議,弄得頭破血淋才好。

    如果能夠,他願意看到一個高技術工廠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並長成參天大樹。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高技術產業,他唯有懷著最虔誠的心態,用勤奮為武器,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達成目標,當然,如果能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最好。好在工作進展得還算是順利,他只希望自己地工廠在未來能夠依靠國內的市場,迅速站穩腳跟,進而在這一基礎上在技術攻關上取得進一步突破,以免跟世界巨頭的差距越拉越大。

    微星半導體公司新一輪招聘開始了,這一次不是科研人員,而是為將來地晶圓廠招聘工人,前者是長期需求,只要公司沒破產,就一直擴充下去,而後者則是短期內比較突出。這是個資本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的企業,對工人的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國內目前這方面滿足要求的工人幾乎沒有,這也需要自己培養,你還不能太著急,更不拔苗助長,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未來的晶圓及其它應用型產品的良品率——這是關係到產品的經濟性和規模效應的直接問題。著名的美國德州儀器,就曾有這樣的研究,他們發現自己的在日本和美國同樣技術等級同樣設備的工廠,前者的良品率要比後者要高百分之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員的素質。

    「缺人啊!」李思明在心裡感歎道。人力資源部崔必成經理在他的要求下,四處奔波,尋找合適的工人。即使如此,直到8月分才招齊人手,但是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李思明不得不分出去一部分助手,去培訓這些新工人。

    唯一讓他感到高興的是,香江電器公司在86年上半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生產線產能得到擴充,現已達到月產2萬台的規模,連長虹的一半都不到。公司生產的14寸和17寸彩電,及少量的21寸彩電,由於技術水平高,產品造型美觀,加上一些差異化的設計,讓香江牌在廣東省內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一品牌越來越受到許多人關注,甚至有外省的客戶遠道而來訂貨,在某種程度上,香江牌彩電成了國外彩電的替代品。這正是李思明等人希望看到的。在香港市場,也有陸續地訂單發過來。國內的彩電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湧現出長虹、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去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與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但是由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

    香江電器不可能跟國營企業在同樣的水平一起競爭。他們走得是高端市場,靠技術和差異化的設計取勝。比如顯像管是電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電視的成本中占約60%,而香江公司在這一點上擁有自己的自主產權。因而以較低的成本,卻獨享著高額地單件商品利潤。技術出身的李思明,對提高自己地研發能力,下了大筆的投資,目前已經在研發數個型號地機型,而新型號彩電用的集成電路也取得了突破。

    李思明看了看手錶,這是一支嶄新的瑞士手錶。他的那支上海產的手錶。已經提前壽終正寢了,不是質量不好,或者不夠檔次,而是自己的寶貝兒子也許是立下了做物理學家的偉大志願,某天和母親在陽台上看風景地時候,將手錶從某個高高的陽台上扔下。似乎無師自通,驗證一下地心引力的作用和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結果可想而知了。這支手錶可以防水。只要記得上發條,就不會發生計時錯誤,但經受不住強大萬有引力的作用。這支上海產的手錶是楊月多年以前送給自己地,陪伴自己多年,經歷過戰火的侵擾,對自己的意義就不用說了,因此李小明同志這次倒霉了,挨自己母親打了,還一臉無辜地表情。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於是李思明有了一塊瑞士名表。這只瑞士名表的巨大好處,就是比較耀眼,但這隻手表給李思明的心理感覺實在是太差——自從戴上這個自帶日期的手錶的時候,李思明總覺得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加快了一倍。

    李思明上次給人力資源部崔經理下達了「挖掘內部資源」的指示,每位高級管理人員,包括經理們都被拉去講課,總之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要登台授課。效果還是不錯,至少這學習氣氛還是高漲的,人人都在交流之中互通有無,得到提高。今天,李思明也被拉去講課了。

    每個信徒必須認清自己應有的使命,傳揚福音,為順服主,為愛主而作。布道是生命的經驗與行動,將救恩的福音與人們分享。去,使萬民作門徒!

    這是西方基督教宣揚宗教的方式,而東方宗教卻講究遁世,講究清靜無為,沒有主動性,更沒有進攻性。這也許是西方宗教力量之所以對西方社會影響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吧。

    所謂師者,韓愈說傳道授業解惑也。站在企業實際最高管理者的角度,李思明更想做個布道者,就像西方基督布道那樣,李思明希望給所有人「洗腦」,用他21世紀的頭腦去武裝更多的人。這是個很奇妙的情景,講台上的老師很年輕,而台下的聽眾許多人都要比老師年紀道,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達者為先。也許你習慣以年紀論人,但在李思明這裡不適用,至少他的過去的經歷和頭上的光環表明,這位年輕的副總裁的身上有許多過人之處。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但是將來的事實會證明,李思明是微星科技這艘航空母艦的司令,現在他不過是一個小舢板的船長而已。

    李思明坐在三樓的電教室裡,底下做著各部門經理、主管們,底下的人都一本正經的,如小學生狀。

    「放鬆點,都放鬆點,咱們這不是小學校,你們怎麼舒服就保持怎麼樣的姿勢!」李思明對著下屬們說道,「我要不是站在台上,我倒是想躺著聽。」

    見下屬們放鬆了緊張的狀態,李思明感到很滿意。

    「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李思明捧著茶杯,屁股卻半坐在桌子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串門拉家常的。他可不想讓這樣地培訓,或者布道。成為一件讓台上演講者和台下聽眾都難受的事情,人人能在開心放鬆的氣氛之中長一點見識就好。

    「故事?」下屬們見李思明這樣說,都會心一笑,都知道李思明不是借古諷今,就是以小見大的一套。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對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父親比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李思明半靠在講台上,搖頭晃腦。

    「哈哈!」這個故事讓下屬們哄堂大笑。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地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比如我地秘書,她每天會將需要我處理的文件分門別類地歸在一起。什麼是緊急又重要的,什麼是不緊急但重要的,而那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文件只能放在最下面。這就是一個好習慣。比如IC研究中心的蘇博士。他每天早晨會花上半個小時檢查昨天的工作完成情況,然後會花上半個小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解決方法,決不讓問題帶到下班。這也是一個好習慣。」

    「古語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話不知道是誰說地,也有人說: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雖然不一定正確,但還是有道理的。「

    「那麼,對於一位高素養的職業人士來講,什麼才是好的習慣呢?我總結了七點,稱為『七個凡事,,這可不是』兩個凡是,哦!」

    「凡事要態度端正積極,這決定了整個事情的成敗與否。態度正確,這是我們保持一個積極工作狀態的保證,沒有一顆百折不撓地心,就不能面對科技創造中的艱難險阻。比如我們不能總是說某某事我無能為力,或者除非有什麼條件,我才能達到什麼,我們應該試著去分析有沒有其它方案,這就是一個積極的態度。」

    「凡事要善於選定目標,有地放矢。在半導體行業中,有許多分支,我們抓得就是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方面,這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我們不可能一把抓。只有集成精力,才能在某個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將來我們也如此。」

    「凡事要善於抓主要矛盾,運籌帷幄。我們大陸的同事,都讀過《矛盾論》,這就是方法論,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採納的一種有效方法。就像領兵打仗,專門尋找敵軍的弱點進攻,這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合作。我們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不是損人利己,不是損己利人,更不是兩敗俱傷,而是利人利己。就像一輛汽車,有人是方向盤,有人車輪,有人是發動機,還有人甘當螺絲釘將這些零部件聯結成一個整體。」

    「凡事要學會交流,瞭解溝通。老天爺給我們每個人一張嘴,兩個耳朵和兩隻眼,就是要讓我們少說話,多聽別人怎麼說,多看別人都做了什麼。」

    「凡事要從大局著手,不自私自利。」

    「凡事要善於總結,不斷提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我們都聽說過,一個方案經過九十九次實驗論證都證明行不通,這也是一個成就,至少證明這九十九個方案是錯誤的嘛。也許經過第一百次修改,我們就成功了。」

    李思明是一個布道者,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宗教的虔誠的布道者,這個布道者對自己的事業無比忠誠和熱愛,更值得稱道的是,這位布道者還有一套好口才。就在李思明有時刻意,有時不經意間,他半主動地走上了神壇。人們不得不承認,李思明很善於激勵下屬,善於為下屬們找出方法,指明奮鬥的目標,而一次次的成功更是為「李思明語錄」提供了生動的註腳。

    用最有價值的管理原則和工作方法去武裝人的頭腦,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李思明希望看到自己的身後有一支強大的高素質智慧力量。李思明所以很願意做一個布道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