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談到愛情時,總是愛問一句:「你相信愛情嗎?」這恐怕是許多小說影視作品中無數次出現的橋段。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愛情等同於一次性避孕套,用完就扔,風花雪夜是所謂的浪漫,閃婚不再是新鮮事。
知青一代有什麼樣的愛情,恐怕現在的人們都不太清楚吧。在苦難的歲月,愛情如茫茫大海中一座燈塔,指引著年青的人們戰勝生活和工作中的苦難。也許是相依為命和共同的境遇,讓年輕的心變得脆弱變得無奈,互相接近互相依靠互相慰藉罷了。
人們常說,經過磨難的愛情才是最珍貴的才是最持久的。但是縱觀整個「上山下鄉」的歷史,修成正果者有之,但是知青一代記住的愛情悲劇卻更多:政治運動、招工、參軍、上學、返城,一次次上演著愛情悲劇。
我認識一位上海知青,長得白白的,文質彬彬的一看就知道與周圍農民不同,她與當地人結婚生子,扎根農村,算是履行了她當年在毛主席像前的誓言。她的生活還算是美滿的。
然而,七十年代並不全是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或者都梁的《血色浪漫》所描述的那樣純真、浪漫,更多是磨難,肉體和心靈上的摧殘更是讓許多知青在返城後,仍然心有餘悸。如今人們戀愛自由,早戀問題大家已經熟視無睹,但在那個年代的初期,談戀愛要上升到是否忠誠的問題,《普希金》是棵大毒草,年青男女情竇初開偷嘗禁果的愛情注定了悲劇。沒有車子、房子、票子,牛棚旁的一間四壁漏風的小屋,也可算是二人世界的天堂。小孩沒有奶粉嗷嗷待哺,一勺糖水也是難得,而自己的碗裡卻沒有一點綠色。
本書對知青的愛情有所涉及,但著墨不多,看我書的80後的居多吧?我想大家還是多看看一下積極的有趣的東西,更好一些吧!
在我們沒有愛情的時候,讓我們期盼吧。在我們享受愛情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吧。在我們失去愛情的時候,讓我們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