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興 外篇 抗元英雄陳吊眼
    陳吊眼(1250∼1282年),本名大舉,一作釣眼。宋末漳浦縣人。

    陳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陳吊眼的母親是畬族人,早逝,一家重擔全落在吊眼父親身上。父親陳文桂和叔父陳桂龍、陳滿安,以及妹妹陳吊花,都是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物。

    陳吊眼生活在內憂外患、多災多難的南宋末年。此時,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元軍步步南下,文天祥、張世傑先後率宋兵殘部南撤入閩,福建各地農民紛起抗擊元軍。吊眼正是在這如火如荼的反元鬥爭中,率領附近各村畬、漢的貧苦農民,起義反元、保衛華夏。

    陳吊眼從小生活在漢、畬雜居的村落,一家兄妹又與畬族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加上吊眼為人剛直豪爽,當地漢、畬村民對吊眼都十分愛戴。為了增強團結、消除隔閡,吊眼一開始就提出「窮苦人同命苦,畬漢一家親」的口號,動員貧苦農民不分畬漢,共同抵禦元兵。一時間,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

    宋景炎元年(1276年),泉州提舉市舶司蒲壽庚叛國降元。次年,宋名將張世傑率淮軍往泉州圍討蒲壽庚。陳吊眼聞訊,迅速率眾與另一個義軍首領許夫人直驅泉州,合力圍困。張世傑所部一路南撤,氣勢不振,攻城不下;吊眼與許夫人合援後,士氣復振。蒲壽庚閉城固守,形勢十分危急,隨即派人從間道求救於元將唆都。唆都此時正受命南下,得訊後派兵解圍。張、陳、許合兵圍困泉州3個月(七、八、九月),未能攻克,反被唆都所部挫敗。

    陳吊眼受挫以後率軍回寨,養精蓄銳。

    宋祥興元年(1278年),陳吊眼所部經數月休整,決意奔襲漳州城。漳州城是繼泉州、興化之後,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冬為元軍所佔據。吊眼率眾攻入漳州城不久,恰好遇到元將張弘范受命南下率舟師襲漳、潮、惠3州,沿途追襲文天祥所率宋兵,氣勢洶洶。吊眼自量難敵,便利用朦朧夜色迅速撤離漳州城。元軍遂派招討傅全等領軍鎮守漳州城。

    至元十七年(1280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夜晚,陳吊眼乘機再次突襲漳州城。這次率軍進城,殺死了招討傅全;萬戶府知事闞文興也在此役中戰死。全城的元軍,十有八九死亡。

    自此之後,陳吊眼軍威大振,兵員猛增,聚眾10萬,連屬50餘寨,扼險固守:陳桂龍駐九層漈,吊眼駐漳浦峰山砦,陳三官駐水篆畬,羅半天駐梅龍長窖,陳大婦駐客寨畬。

    這時,南宋王朝已經覆滅,只剩下南方的民間抗元武裝力量。陳吊眼為了聯合抗元,圖謀大計,便自立為王,年號「昌泰」,繼續以「復宋」為號召,藉大宋之名鼓舞人心。

    陳吊眼大軍據守的山寨地勢險要,這些山寨「地通諸山洞,山寨80餘所,據險相維,內可出,外不可入。」元軍來犯,義軍居高臨下,矢石如雨,元軍無法得逞,反而遭受重大傷亡。

    陳吊眼二度攻克漳州城之後,震動了元朝廷。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元世祖敕封完者都為鎮國上將軍、征蠻都元帥,高興為副都元帥,率軍入福建,企圖一舉肅清吊眼抗元起義軍。元世祖還特意賜給完者都翎根甲,並當面授意說:「賊苟就擒,聽汝施行。」

    完者都率軍進入福建後,先用大軍鎮壓政和的黃華起義軍,迫使黃華投降,並授黃華為征蠻副都元帥,與完者都、高興一同征伐。元軍利用黃華為前驅。黃華熟悉起義軍山寨作戰的特點,帶領元軍步步進逼,使陳吊眼據守的山寨逐個喪失。

    至元十八年(1281年)冬,元將完者都與高興攻破陳吊眼15寨,迫使吊眼退保千壁嶺,不幸為元軍所擒。翌年三月,陳吊眼被元軍押送到漳州城斬殺。

    在今詔安縣太平山白葉村附近,有一個山嶺,相傳為陳吊眼屯兵之處,鄉人稱此嶺為「陳吊嶺」。在今雲霄縣南山保牛坑村紅竹尖山巔,有一塊180平方米的磐石,上鐫刻「天星聚講」4個大字;在另一高約13米的筍石上,鐫刻「朝天人□氣衝霄」;在通往雲霄縣城的懸鍾鼻山左側嶺上,也有一石勒「萬夫之望」4個大字。相傳這些都是陳吊眼起事的遺跡。

    陳吊眼被殺後,其餘部吳滿、張飛等繼續堅持反元鬥爭,至死不渝。漳、汀一帶的農民反元鬥爭,仍陸續發生,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世傳吊眼有一妹名陳吊妹,善用兵,駐守紅竹尖(在今雲霄常山華僑農場石牌村附近,山上有「天星聚講」、「朝天人氣衝霄」等摩崖石刻,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懸鍾鼻峰設瞭望台,吊眼被害後陳吊妹率餘部入廣東饒平堅持抗元,後人在懸鍾鼻立小廟,四時供獻花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